伤文之不成文700字

伤文之不成文

700字 高三 议论文

平平仄仄的音韵里,淌着千年高歌的自豪;千年的优雅中,伴着一缕淡淡的情愫,可是什么,将你的神韵拆散,将你的气神抹煞?文,被支离成字,被框定成格式,千年的绝美散落在哀伤的泪滴里,延续的未来已不可测。

看啊,那样一首婉约的《清平乐》,硬生生的被推给意象感情分析,而我们,于无奈中所能做的,只有将分离进行到底。什么借物抒情,什么情景交融,什么咏古伤今,所谓“随机应变”“必背规则”,早已在语与文间划下一道深不可见的鸿沟。我们在赏析什么,是诗词大题的规则,还是字里行间那种微妙而动人的情感?循规蹈矩,无言的麻木将千年的唯美拂去,带走所有云彩。

听啊,那样一堂“精彩的”作文评析课,让原本奔放不羁的灵魂定格在议论文与串珠式结构的束缚里。我们为分数而编造,为取悦而矫情,可呐喊毕竟仍在心底盘旋,却无法言明,千万作文,容不下个性的心思。所谓例证,生生的让我们绞尽脑汁在填充方格。师言,事实胜于雄辩。对,反抗的结局只有批判。作文只能是“造作文章”。蔓延在心底的无力——本是天马行空的世界,现在却只见锁链。

想啊,那样一篇隐约而深刻的散文,摆脱不了“线索”与“主题”的枷锁。开始的“咏叹”变成了默哀的“呻吟”,让“主题升华成机械”,形散神聚的柔美仅仅留下一版固定答题方式的“铁规”。看穿了文字背后的过去,却丢弃了文字聚集而成的情思,如何赏析?我们面对的仍旧是一道道散文阅读题。最深入心底的文字,在支解中湮灭。

我们被打磨得千篇一律,如同流水线上的罐头,压成一样的形状,贴上一样的标签,运到一样的市场上销售。我们试图挣脱禁锢,可现实呵斥道,这是生存的必需,是能力的体现,是通向未来的捷径。隐了个性的灵气,文也成了没有灵魂的空白,精神上的贫乏是社会所必需的吗?规则框定了一切,即使它确实是通向未来的捷径,但它定不会是向着成功的阳光大道!机械的复制一切,文字在时间的传递中失去了它原有的生气。

呜呼哀哉!伤文,不成文。

伤疤树

550字 六年级 散文

我见过许许多多的树,河边的依依柔柳,道路两旁高大茁壮的梧桐树,果园里硕果累累的苹果树,但是,我还是忘不了爷爷门前那棵带有伤疤的杨树。

在我四岁的时候,爷爷在门前栽上了一棵小杨树,我问爷爷为什么要栽小杨树,爷爷说:“因为我要看看你们两个谁长得快。”我问:“我怎样才能长得快呢?”爷爷说:“多吃饭就能长得快。”我下定决心以后每顿饭都要比以前多吃一些。

夏天非常炎热,我要比其他季节喝的水要多,但是我们没有为小杨树浇水。有一天,不知是谁家捣蛋鬼用小刀,在小杨树身上又刻又划。又有一天来了一只小羊,啃食树皮幸亏爷爷及时发现赶走小羊,但我们发现小杨树身上已经有太多有伤疤了。我想这下小杨树该活不成了,爷爷很心疼,他用栅栏将小杨树围了起来,防止小羊再来。

秋天来了,小杨树身上还依旧有很多的伤疤,它的树叶慢慢变黄,最后全部落下来。

冬天到来了,北风呼呼的吹着,我想伤疤的小杨树肯定会被风吹倒或被寒风冻死。因为,我穿着厚厚的棉袄都感觉冷。但风停后,小杨树居然笔直的站立着。有时雪也会来助阵,小杨树依然笔直的站着。没想到春天到来时,带伤疤的小杨树竟然长出了嫩嫩的绿芽,竞比以前更壮更高了。

多年之后,我长高了,长大了,带伤疤的小杨树更是长成了大树。到了夏天,爷爷和奶奶便笑呵呵的在树荫下乘凉。我看见杨树的伤疤,就会不由自主的下定决心——我也会像门前的伤疤树一样,在困难之下勇往直前,成长为有用之材,为爷爷奶奶更添笑脸。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三
议论文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