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1200字以上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1200字以上 初二 读后感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以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在世上生活了88年,却度过87年无光无声生活的弱女子。但是也正是她,把自己的全部倾注于残疾人事业,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命运对海伦是不公的,可她却接受了命运的挑战,在黑暗中找到光明,并把充满爱心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1880年6月27日,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亚拉巴州北部的一个叫塔斯堪比亚的城镇。可就在她出生一岁左右时不幸患了一场严重的猩红热,病魔残酷的夺走了她看、听、说的权力,从此陷入了无声而又黑暗的世界。小海伦无论怎样努力也看不见、听不见、不能说话,长期的苦闷使她的脾气变得乖戾易怒,她开始以整人为乐。有一次,她推翻了妹妹的摇篮,如果不是妈妈及时赶来,也许她的妹妹就会摔死。可是,对此海伦没有感到一丝抱歉。直到家庭教师安妮·沙利文到来,海伦才慢慢地改变。沙利文老师教海伦拼写“水”这个单词时,海伦怎么也记不住。一次,沙利文老师带海伦出去,路过水房时,她打开水龙头,把小海伦的手放在水下,并在海伦的另一只手上拼写出“w-a-t-e-r(水)”这个单词。霎时间,海伦的心里溢满了喜悦。原来她还是可以学习的!在沙利文老师的辛勤教育下,小海伦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知道了世间万物还有自己的名字。她虽然盲、聋、哑,可她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掌握了英、法、德、希腊、拉丁文五种语言。就在海伦10岁时,她强烈地想要说话,于是父母为她请来了盲哑学校的萨勒老师。萨勒老师说话时,要海伦把手放在她脸上,用感觉来判断萨勒舌头和嘴唇颤动的情况。虽然很艰难,可海伦学会了说话。当她从学校回家叫“爸爸妈妈”时,爸爸妈妈喜极而泣。可是谁能想到,海伦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啊!1900年,海伦考上了哈佛大学拉德克里夫女子学院。

读完了这本书,我被海伦震惊了。她是一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海伦是残疾人,可她做出的贡献一点也不比我们健康人少,甚至还要多。海伦一生写了14部作品,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就在海伦大学毕业后,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着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我想,如果换做是我,我是怎么也坚持不下来的。但海伦·凯勒,这个在无声无光世界里生活了87年的弱女子却做到了,难道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如果海伦自暴自弃,可能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历史上曾有一个叫海伦·凯勒的盲聋哑人。虽然她是残疾人,可她顽强不屈的意志力却弥补了这个缺陷。她的眼睛看不到,可她是在用心来“看”这个世界。她曾用如此动人的语句描述着这个世界:“我常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成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园中的花瓣纷纷扬扬地落下来。”这是多么的美丽啊,世界在海伦的心中是那么的美好。

三天,这对我们来说只是一晃而过的时间,可是海伦却希望拥有三天光明,她要看看这个她所热爱的世界和所有爱她的人。如果给她三天光明,她要把这三天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天,她要看看这个世界上的人,人们的善良、敦厚与热情使海伦的生活充满了意义。第二天,她要在黎明前起身,看看从黑夜变为白昼的奇迹,然后将向世界,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第三天,海伦将再一次迎接黎明,急于寻找新的喜悦,因为她相信,对于那些真正看得见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个永远重复的新的美景。她将在当前的日常世界中度过,到为生活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她希望拥有三天的光明去感受这个世界,使她熟悉身边的一切,海伦想看到的事物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然而这却只是一个很美很美的梦。

苦难造就了海伦的坚强,她有着超乎常人的心理。作为健康人,我们又应该怎样珍惜度过的每一天呢?当我们翻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文章给了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失明的我想给所有看得见的人一个忠告,好好利用你的眼睛吧,就像你明天就将永远失去光明。”

山东青岛市北区第四十七中学初二:何处觅广寒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10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前几天,我有幸读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我反复咀嚼:海伦那种珍爱生命,乐观向上的精神,犹如一股灿烂的阳光射进我的心坎。啊!就是这种感觉,像蜜糖,它是那样的甘甜怡人。我意犹未尽,不禁用舌头吮吸了一下……

在1880年6月27日,聪明活泼的海伦·凯勒出生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十九个月大时她因为一场高烧双耳失聪、双目失明,陷入了盲聋的黑暗。可她不屈不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她不仅成为了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文的着名作家、教育家,而且她也成为了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聋哑残疾人。我被震撼了,也被她那种乐观向上的个人魅力深深折服。

“虽然世界多苦难,但是苦难总是能战胜的。”海伦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海伦·凯勒用生命的力量来抒写她的不平凡人生。我爱她,爱她的阳光朝气;我敬仰她,是因为她的豁达乐观。虽然灾难降临了,但她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以一种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勇敢的走下去。因此,她是一个“身残而心不残”的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小小年纪的海伦对知识、对世界充满了强烈的渴望,于是她不仅迫不及待地认字、阅读。而且她经常在导师安妮·莎莉文的关怀下,感受大自然的声音,触摸大自然的脉搏。热爱生命,珍爱生活,不论什么苦,不管什么累,她总能顽强地度过。海伦的身心都饱受了磨练。最终迎来了生命的曙光。她不仅学会了德语、拉丁语、法语等多国语言……还用生命的力量,四处奔走,创建一家家慈善机构,帮助了所有与她有同样命运的残疾人。这样的人,怎么不值得我们敬佩?想想自己,在如此优越的条件下读书,缺乏主观能动性,丝毫感觉不到是为自己而读书,好像我们都是给父母读的。想到这儿,我越发感到自己是何等的无知与可笑呀!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件东西一旦失去,才会留恋它”。这是文中的一句话。的确如此,随着时间的流逝,当青春不在的时候你或许会为今天的蹉跎岁月而懊悔,随着岁月的洗礼,当你失去身边的人时你或许会感到她的重要……所以,珍惜你的时间;珍惜你身边的人;珍爱你的生命,才是至关重要的……

篇末,作者海伦·凯勒还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如果你只有三天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三天光明,对于常人来说只是人生中的短暂的一刻。对于双目失明的海伦来说,却是可想而不可及的。而海伦·凯勒这三天做了有意义的安排,以至于让自己三天后在黑暗的世界里真正能做到眼盲而心不盲。

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说道“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想我们都要像海伦一样无论处于何等恶劣的沙漠,都要拥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全副武装,义无反顾的去寻找生命的绿州。此时,我仿佛看到了一群勇敢的海燕划过寂静的夜空。啊!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六年级:罗欣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读后感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