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读后感1200字

《爱的教育》读后感

1200字 初三 读后感

“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这句话出自《爱的教育》,作者是意大利的亚米契斯,译者是开明书店的创始人夏丏尊先生,为其制作插图和封面的是丰子恺先生。与其把这本书当做儿童读物,不如当做对教育事业的一个脚注。该书以一个意大利小男孩对学校生活的点滴记录为主线,直接和间接地写出情感与关爱在童年岁月里不可磨灭的正能量。同时,作者把师生之爱、父子之爱、同学之爱以及对祖国的爱都写得感人至深。

学生毕业的时候,书中的老师对学生说“你到了能解难题、做长文章的时候,仍肯爱你以前的女先生吗?”而学生主人公则这样想:“她一向像母亲样地爱待我。这样的好先生,叫我怎么能忘记啊!”无须摘抄过多,读者已经可以自行脑补那清晰而温情的一幕。

近期曝出的温岭幼儿园老师虐童事件、广州幼儿园虐童事件、违规校车事件……极大地震撼了社会各阶层。央视为此连续四次报道追问:这些老师缺乏的仅仅是师德么?不止是师德,他们更缺乏的应该是爱吧,那种对孩子们发自肺腑的爱。反观书中身兼父亲和教师双重身份的老安利柯,他是一个充满爱心和耐心的长者,对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有深刻的理解。他常常采取一种设身处地的教育方式,让安利柯从日常生活点滴中体验到生活以外的愈多宝贵知识和人情,及时纠正安利柯错误的思想倾向,是安利柯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缺的重要角色。我觉得,这就是爱的体现。

看看中国当下的教育,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多数流于形式,教师多偏爱于听话或者成绩好的学生。不是有这么一个笑话么,老师有两个学生,一个被老师喜欢一个被老师讨厌,两个学生都在自习时睡着了。老师看着自己喜欢的学生说:“多用功的孩子啊,睡着了也不忘读书!”再看看自己讨厌的学生说:“多疲懒的孩子啊,读书的时候竟然睡觉!”虽然只是个笑话,却也反应出教育中存在关爱差异的事实。而书中老师是怎么对待跳上桌子捣蛋的学生呢?当这个学生来到老师身边瑟瑟发抖乞求原谅时,老师亲着他的额头说:“快回去,好孩子!”公平,难道不是爱的一种么?

我们经常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可事实上孩子们很苦。每当看到孩子们稚嫩的肩膀背着超大的书包,不由为他们的童年暗暗担忧;每当看到各种兴趣班、特长班报名处攒动的人头,不由为孩子的处境感到难过。有时孩子的成绩和特长,纯粹成了家长炫耀和攀比的工具。这,合理吗?我们经常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可每年的“映山红”活动中,都能看到贫困地区那窘迫的教育现状。那些在危房里读书的孩子,那些在坑洼不平的操场上嬉戏的孩子,那些就着咸菜吞咽着白米饭的孩子……是的,我们有了“免费午餐”活动,我们还向遥远的大巴山区孩子们捐助了猪肉,我们看到了希望,但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伸出手来,加入到“教育的爱”中。

“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老师要对孩子有爱,孩子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家长要对孩子有爱,孩子才能学会做一个好人;社会要对孩子有爱,孩子才会具有反哺社会、关爱他人的责任感。来吧,放开你的胸怀吧,朋友,让你的池子也注满水吧!

《爸妈太过分之不当乖小孩》读后感

5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每一个小孩都想做爸爸妈妈的乖小孩,可是有一本书里的小孩都不想当爸妈的乖小孩。

今年暑假,我读了《把妈太过分之不当乖小孩》这本书。这本书主要描述了一手夹着雨伞,一手夹着报纸的阿瑟被同学们称为“乖宝宝”、“呆瓜”、“跟屁虫”、“马屁精”,他不仅自告奋勇地为老师擦黑板、在午餐时帮老师端盘子,还自以为是地指挥同学做这做那。这一切惹到了班上的“捣蛋大王”米兰达,她发誓要彻底改变阿瑟的性格。正当她绞尽脑汁想办法的时候,阿瑟居然主动毁坏了学校的火警报警器。更劲爆的是,他还逃课、帮米兰达一起“偷窃”、耍弄老师……整本书风趣幽默,却给人启迪。

阿瑟的妈妈离开了他,把他扔给了阿瑟的爸爸,爸爸是一个末流演员,经常出去试镜,工作没规律,无法照顾阿瑟。可是阿瑟却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爸爸每次回家,阿瑟都为他准备了一顿可口的晚餐:薯条、炸鱼块、焗豆子。虽然没有了妈妈,但家里依然保持着卫生、整洁、舒适,这都是阿瑟的功劳。我和他的年纪相仿,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没有洗过一次碗,每烧过一餐饭。有一次爸爸妈妈早晨四点起来掰玉米,八点才回家,我还在床上呼呼大睡,醒来后还怪爸爸妈妈不烧饭给我吃。看到这里,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真为自己感到脸红。

读完这本书,就像是走完一段路,一段很长很长的路,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我会像阿瑟那样懂事、孝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读后感
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