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留恋,我写下他1200字以上

因为留恋,我写下他

1200字以上 初三

阳光透过椿树叶洒下斑驳的残影,犹如记忆中破碎的过往令人留恋,假若时光倒流六年……

那时,外公搬到我们家已是两年有余了。那时一个温暖而多雨的四月,天一放晴,外公便拉着我来到熟悉的园中,椿树的香味沁人心脾,拨开纷杂的枝丫,找寻着椿树叶的鬼祟行踪。猛地我发现了,一边欣喜若狂的大喊着,一边远远地抛给外公。外公大笑起来,脸上垄起了层层的沟壑,我看他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拿来给你看”。我跑到屋里抓起一把椿叶,“这不一样的吗?”外公慢慢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椿树叶微泛红,就像红透的樱桃……我也不曾细看,不曾细听。一抬头,猛见一根长竿撂在地上,跑过去拾起来,又开始摘香椿去了。玩腻的时候,倚在蓬松的草垛上,微阖着双目,眼前只有外公忙碌的背影:就见他举起长竿,竿头不住地摇晃着,仰着的脖子似乎是因为“酸”而时不时扭动。午后的阳光并不耀眼,却在外公的脸上映出油亮亮的波纹。不知不觉中,一阵倦意袭上心头。等我再次睁眼时,脚下的椿叶已像地毯般铺满了,香气扑鼻,是一张天然的床,柔软舒适。伸个懒腰,一切的倦意似乎都烟消云散。我时而爬上树身,坐在树上摇啊摇,落下一片斑斓,时而又折下几片叶子,弄得自己满手白色的“琼浆”。如果说每一个午后都是切近自然、宁静惬意的休闲时光,那么每一次的雨季就是充满童趣的欢乐天堂。

三四月的雨总是不期而至,雨天,也就只好闷在家里。一再央求下,外公答应给我做陀螺,或是用废弃的光盘,或是用裁出的木棒。一转眼,棒头变成尖的;又一转眼,五彩斑斓的陀螺已争先恐后地转了起来,我看着心中发急,也在旁边“叮叮咚咚”地乱扎一气,可最后总是不转自倒,我懊恼地问外公:“为什么我做不好?”“因为你太急,所以它就不会好。”他一边笑着,一边用手轻轻地摸着我的头。“不,我要好的!”我生气了,顺手扔下了工具,大叫着。“给你做,给你做好的……”外公的声音总是这样柔和,似无形的双手在不经意间替我揩去眼角的泪水。不一会儿,独一无二的陀螺在阳光下映出独一无二的七彩光芒。是的,独一无二的,因为它们出自独一无二的人之手,也带给我童年独一无二的记忆。

不觉间,已是彩霞满天,这里没有书中奇幻的火烧云,只有炉火绯红的光芒在厨房墙壁上的美丽涂鸦。外公做饭,我自然会形影不离。外公择菜,我就择菜;外公洗菜,我就用手在水池中旋转,出神地望着它们像小鱼般游来游去的样子。外公从不让我动刀动火,因此我只要一边看,一边帮忙,只不过是帮倒忙罢了。做面食是我最开心的时刻,白色的面粉像雪花般飞扬在空中,我喊着“下雪喽,下雪喽……”像是外公的啦啦队在呐喊助威。他总会教我这么或那样地做着,他的大手握住我的小手,一点一点轻轻地摆动,可是我哪里有心去学:捏个“雪”人,堆个小山,或者在又大又圆的饼上画上花草的图案……不一会儿,一阵阵的香气在空中氤氲开来,伴随着铁铲的沙沙声,我的肚子也咕咕叫了。外公像在取笑我:“小馋猫,又饿了吧!”

每一天的时光在这样的温馨中消逝,每一次的回忆在无限的留恋中远去。至今仍常常忆起曾经相依的自然美好,玩转童年的欢乐,以及体悟生活的温馨。同样的房屋,同样的椿树,同一张餐桌却是不同的欢笑了。因为人变了,人走了,只留下空空的房屋,孤寂的心。

我想,外公在给我美好记忆的同时,或许也给了能伴我一生的笑容,让我笑对生活……

因为敬重我写下他

700字 初三

湛蓝的天,悠长的云,黄黄的土地,宽宽的河,外公在河沿上劳作着。

外公是倔脾气,不会变通,年轻时当兵,就只知道靠血汗养家。如今快八十了的人,也种着菜。劝他,他不听,还颇有主张地与你争辩:“我自己有力气,不种地又干啥?不碍你,我自己种!”来人因他岁数大,又有威望,便只好退却。

外公从春天第一个芽绿,种到秋天第一个果熟,从早上鸡鸣,种到晚上日落,菜田里总有他戴着草帽的身影来回。菜畦上的那抹绿,外公比谁都在意。也许因为辛劳生了病,他也非要自己拿钱去看病。他怒气冲冲地低吼:“还没轮着你们养我!钱我自己挣的,我还好着!”他确实老了,可仍必须每天提水浇菜,他貌似是不怕累的。

我放假回去,外公正为冬天的劈柴发愁,爸爸忙上前接过镰刀,外公却不予理睬,像自言自语似的:“算啦,东边林区护林,只好沿河打点了。”言毕,夺过镰刀来,故意步履轻快地出门。正是深秋天凉,外公打了个哆嗦,身子晃了一下,便只好缓慢地挪着步子走了。晚饭时间到了,我去河边找他,他正伛着身子沿河行走,河岸上枯瘦的树枝被无情的轧下来了,而偶尔的一棵小树,外公却没有砍枝伐叶。如此,一天下来,大竹筐竟比劳累的外公更大一圈了。

一年到头,家里的吃穿住行,外公自己承担全部,除此,还要余出一些来。

他是倔,可他对我们好。外公是最爱小孩子的。平时他一分多余的都不会花,可唯独我们,能让他挥霍一番。他极愿为我们做些什么,比如零食,比如兜风,他是极力支持的。但一吃一玩,他总添上一句:“好好读书啊,将来有好工作的。”我只能应付,心里却嘀咕:你又没读过书,怎么知道有用呢?

外公在我们不来时,每天在田头耕作,每天不听人劝,每天日落收耕时在村口走走,望一望从村子通向市区的那条新柏油马路。

他大概是一个好农民,而像一棵老树,浑身挺脱,风雨八十载后,仍要在天空下长出新的绿芽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