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成因、种类、作用及危害1200字以上

雨的成因、种类、作用及危害

1200字以上 初二 说明文

在古代的中国,人们只知道雨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却无法科学地解释雨为什么会从天上降下来。于是人们就想像出一个能兴云布雨的龙王,说什么龙王将大量的海水吸入肚子里,然后腾飞到天上,张开大口,把肚子里的海水喷洒到人间,最终形成了降雨。

故此,直到明清时期,每逢干旱,仍有人以各种方式祭拜龙王来求雨。据小说野史记载,诸葛亮、唐三藏、刘伯温、林则徐等人都曾经升坛念咒求雨。汪曾祺在《求雨》一文中写道:昆明地区栽秧的时候通常不缺雨。一旦雨季来晚了,栽不了秧,大人就把小孩叫到一起,让他们当当咚、咚当当地敲起小锣小鼓,还走一段唱一段:“小小儿童哭哀哀,撒下秧苗不得栽。巴望老天下大雨,乌风暴雨一起来。”碰巧,当晚打雷下雨了,大人小孩们就误以为雨是自己求来的。

其实,焚香烛、烧火把、敲锣鼓、设高坛、念咒语、祭龙王,都求不到雨。因为世间根本就没有升天的龙王,也就没有龙王兴云播雨这回事。

雨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一种自然现象。下雨前往往会有许多预兆:空气湿度增大,气压逐渐下降,天昏地暗,乌云密布,有时还伴随着电闪雷鸣。同时,鱼虾浮上水面呼吸,蚂蚁搬家,蜻蜓低飞……

那么,雨到底是怎样形成呢?

原来,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遇冷变成直径只有0。0001~0。0002毫米的小水滴,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结成云朵中的云滴,而云滴又不断吸收四周的水气以使自己凝结和凝华。当云滴的体积和重量增大到小水滴的100多万倍,连空气中的上升气流都拖不住它的时候,它就开始下降,并跟下面的云滴碰撞,或融合或分裂,通过“连锁反应”,最后形成雨滴,一直落到地面,成为我们常见的雨水。

雨按其成因来分,有对流雨、锋面雨、台风雨和地形雨四种。

对流雨是因冷暖气流上下对流运动成云至雨而得名。靠近地面的空气受热或高层空气强烈降温,促使低层空气上升,水汽冷却凝结,就会形成对流雨。它来得快,去得也快。

冷空气南下,跟暖空气相会,它们的交界面叫锋面。在锋面上,暖、湿、较轻的空气被抬升到冷、干、较重的空气上面去。在抬升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的降水,产生大范围的呈带状分布的降水区域,叫锋面雨。锋面雨常伴随着雷电。随着锋面位置的季节性移动,降水带也随之移动。在中国,从冬季到夏季,降水带向北移动,2月份在华南,3月上旬在到南岭、武夷山一带一线,4、5月下旬到长江一线,6月到淮河,7月到华北;从夏季到冬季,则向南移动。在8月下旬从东北华北向南撤,9月即可到华南沿海。锋面雨持续时间长。古人曾说“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就是中国江南春季的锋面降水现象的准确而恰当的描述。

当湿润气流遇到山脉等高地阻挡时被迫抬升而气温降低,积云就会发展成积雨云,这时地形雨便发生了。所以地形雨一般出现在山区的迎风面。

台风雨是海洋上空大量的水气被台风裹挟着一边移动一边不断的上升,遇冷凝结形成的降水。所以台风雨多出现在台风多发的沿海地区。

雨按雨量大小来分,有小雨:0.1~9.9毫米/天;中雨:10~24.9毫米/天;大雨:25~49.9毫米/天;暴雨:50~99.9毫米/天;大暴雨:100~200毫米/天;特大暴雨:大于200毫米/天。

雨按降落形式分,有雪、雹、雨等。

春天的雨,像牛毛,像花针,不知不觉,悄无声息;夏天的雨,像瀑布,像箭簇,哗哗啦啦,瓢泼盆倾;秋天的雨,稀稀疏疏,星星点点;冬天的雨,冷冷飕飕,晦晦涩涩。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些诗句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对生物的滋养作用、对景色的美化作用。

雨,是地球不可缺少的一种水资源形式:1、它几乎是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惟一方法。2、雨可以灌溉农作物,有利于植树造林:3、雨能够减少空气中的灰尘,能够降低气温:4、下雨利于水库蓄水,可以补充地下水,可以补充河流水量,利于发电和航运;5、下雨了可以隔绝嘈杂的世界营造安宁的环境,可以催眠,可以洗刷街道;6、雨能冲走地面垃圾,稀释有毒物质,净化环境。7、纷纷扬扬迷迷蒙蒙的雨可以增强景色的朦胧美:

当然,雨量太大雨期太长,就会洪水泛滥,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或使作物减产失收,百物受潮霉烂,使人们觉得烦闷压抑。

雨的杂想

1200字以上 高三 叙事

又是一年清明。

独自坐在教室,我与一个冷冽的中午相偎相依。这种时候照例是有雨的,细细的,轻轻地敲在薄薄的玻璃窗上,雨的形体被铿锵地挡住了,但那份灵气和清气却猛地透了过来,像是传说中的灵魂与躯体的脱离。雨也是有灵魂的,要不然它就不是我们数千年来所吟咏的那种气息了。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一个“奇”字,苏东坡先生!我拍案叫绝。

我从来就喜欢雨,喜欢雨同时带来的那份朦朦的意境,因为雨的到来同时也与雾同行。雾的笼罩昭示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同样的迷蒙,雾迷在表象,生活迷在内层。这样两重的结合会使人彻底地放弃思想,只剩下了视觉,嗅觉和触觉,人类自以为高深的思想再无用武之地。这也便是“奇”的所在了,奇在它的绝美,奇在它的无法参透。人对于神秘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向往,而这种向往便造就了美的存在。就像一曲神秘的红楼梦,也许正因为后半部稿子的遗失,才掀起了一派的红学去探究美的存在。人一开始就是一个谜,猜不透自身的谜底,面对这苍穹奈若何?我们只消静静被它包容,渗透。

我喜欢雨,所以我并不拒绝雨。就像我对雨伞没什么特殊的感情。如果没有街上没有行人和疑惑注意的眼光,我会骑着我的自行车尽情地徜徉于雨的情意之中。用雨的温柔湿润我的头发,让雨亲昵地溜进我的衬衫,细细地拍打我的脸颊激起阵阵的凉意。衣服湿了又何妨?头发湿了又何妨?人原本便从自然而来,其他只是身外之物。

这样一来似乎有些“飘飘然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了。

雨是如此的诗情画意,置身雨中,蒙蒙的雨丝点滴消融,周围的喧哗开始荡漾朦胧,慢慢地便浮现了唐宋的西湖,湖边的樱桃绿柳飘扬而立。雨与雾的交融能拉短年代的距离感。因为现代的高度文明被浅化,整个世界似乎都被幻化成一片空白,等着我们的带着情愫的记忆去弥补。记忆可以经过遥远的遗传。我们可以从远古牵起西子的纤手,使其荡舟于眼前的河上。从五千年的积淀中请出伟大的诗人,在此高歌一曲。随你的意,只要你愿意,你尽管飘起一湖的青花瓷,撒起漫天的杨花,趁着我们什么都没看清,趁着我们难得的糊涂。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意境令我心驰神往。这种扁舟一叶的典雅与古朴自非飘扬过海的大轮船所能比拟。是梦中之雨乎?抑或雨中之梦?轻轻的雨丝拍打着甜甜的梦境,荡起微微的涟漪。仿若遥远年代里的慈母,轻轻拍打着浅浅欲睡的幼婴,从暖暖的气息中缓缓驰入童话的古堡。梦中有位女子向你回眸一笑,那笑容像是冬日之阳,西湖边的桃花,或者是浓浓的雨雾,没有年代,没有目的,只剩下美。你醒来,却没有遇见,只剩下满舱沙沙的春雨。舱外,明月当空。于是你将她归结为今夜的雨,在落满浮萍的湖上邂逅。

雨有点忧郁。难怪有雾。

雨开始在玻璃窗上弥漫起了白气。哦,要上课了。我不由得想起了爱尔兰的咖啡还有它背后那个凄美的故事。威士忌加咖啡,交融了眼泪与思念的味道,可这爱情终究凋谢。像一句Farewell,以及杯上两条平行的金线。或许雨也是呢?为了一个故事,她开始了一场持续千年万年的哭泣。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说明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