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成功的基石800字

学习是成功的基石

800字 初三 书信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受到良好的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因为“知识是力量的源泉,学习是成功的基石”。

作为青少年,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去掌握足够多的知识技能,为将来踏入社会做准备,为美好的未来奠基。学习知识可以提高我们的素质,是从 “野蛮人”过渡到文明人的重要途径。现在社会充满了竞争,也只有“吃得饱”的人,才可以“站得稳”,所以,让我们为快乐而学习,为理想而奋斗!

学习并不是一件难事,但也绝不是很简单就会学好的。如果只是想着努力就会学好,而不付出努力的话,最后肯定竹篮打水一场空。少说点话,多做点事吧,有时我们虽然充满自信地制定出一些让人听着都恐怖的“魔鬼计划”,但它们总归还是不现实的,甚至连计划的一半都完成不了。我们不要“用舌头学习”,也不要盲目求快,还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亦是如此。有了兴趣就有了效率,也就有了动力。举个例子,对电脑游戏极感兴趣,甚至上瘾的许多学生,会逃学到网吧玩,严重的可以趴在电脑前几天几夜,丝毫不感到疲惫,如果换成坐在课桌上,不多久就困了,可见兴趣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对于我们而言,不要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而要把它当作一种乐趣。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很贪玩,不过我认为,玩就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学习当作玩,那会是什么状态呢?

“学习是为了自己”这句话不假,因为学习是我们成功的基石,我们最终会受益匪浅,但“学习不光为了自己,还为了父母”就更是至理名言了。因为父母把我们抚养大,付出了太多的爱与辛劳,母亲怀胎八月才生下我们,在母亲肚子里这8个月的房租,我们一辈子也还不起!我们所能够做的,也只有刻苦学习,成就一番事业来孝敬我们的父母。当我们对学习感到厌烦时,摸一下自己的肚脐吧,那里曾是我们与母亲连接的地方,我们就会感到,自己肩上背负了更多的责任!

时间飞逝,不觉间半只脚已经跨出初中的校门了,我们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像展翅的雄鹰,想一飞冲天,我们愈加刻苦地学习,并坚信自己会成功,因为:知识是力量的源泉,学习是成功的基石!

《三国演义》读后感

900字 初二 议论文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文,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书信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