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的“动物园”1000字

我爱我家的“动物园”

1000字 初一 记叙文

人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东西,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这是众所皆知的。而我爱的东西你们就未必知道了,我呀,我最爱的是我家的“动物园”了。不信吧?那就请你随我来。

当你来到我书房的橱窗前,你一定会被眼前的陈设所吸引,一定会惊奇道:“啊,真有动物园啊!”你瞧,橱窗的最里层摆着一对精致的水鸭,它们的羽毛红绿相间,色彩十分耀眼。它们中间不停滚动着一个透亮的彩色玻璃珠,多像两只水鸭正在水上嬉戏啊。左边的工时草地上摆着一只小熊猫,虽然是我的纸工作品,但也不乏趣味。你看它多可爱啊,那胖呼呼的身体圆滚滚的,一双大大的黑眼圈,看上去好像戴着一副墨镜。它手里握着根曲棍,摆出一副架式,真像是真正在打曲棍球呢。这使我想起了动画片《熊猫京京》中的主角京京不也是这般可爱吗?在熊猫身旁摆着一个褐色的木雕工艺品,那是一只站在松树上的小鸟,它虽然是木制的,但也栩栩如生。松树下摆着一只用玻璃制作的晶莹透亮的小松鼠,那只鸟儿低着头,正俯看着在树下津津有味地品尝松果的小松鼠呢。看到这,我会忍不住地自言自语道:“小鸟,别馋得把口水滴在松果上。”

再看橱窗的右边,一头高大的黑灰色大象正卷着上翘的鼻子,摆动着它那又细又短的尾巴,三只脚腾空抬起,那笨重的身体就靠着一只又粗又短的有营养左前脚立在矮矮的木柱子上,不难看出它正在做精彩的杂技表演呢!从那稳健的步伐,优美的站姿上,使我想起了东汉末年的铜有志者事竟成奔马――马踏飞燕,不也凝聚着这般艺术魅力吗?

这“动物园”中最有趣的要数窗格子中间陈列着的十二生肖了。这十二个小动物是搪瓷工艺品,个个小巧玲珑,精美极了。加上我在排列上独运匠心,更使这“家中动物园”增添了几分名符其实之韵味了。不是吗?你看那中间的小老虎正张着血盆大口,露出一副凶狠的形象冲着龙,而小龙呢?也正翘着它的两个坚硬的龙角,毫不示弱地面对着气势汹汹的老虎。这一龙一虎摆出一副迎战的架式,似乎即将展开一场激烈的搏斗。就像书中所说的“龙虎相斗,永不宁日”,真是一点不假。你再看,那只小猴子手上举着一面小红旗,颈上还挂着个小哨子,站在龙和虎的后面,若说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正在做裁判,那简直是再恰当不过了。在这场决斗中,还有两边的啦啦队表现得也很出色。站在老虎这边的蛇盘着青绿色的身子,昂着头,好像冲着对面喊叫着“虎大哥绝不会输的!”站在龙那边的美丽的小公鸡也张着嘴巴“喔喔”地叫,显出高傲的神态,仿佛在说:“龙大哥准赢!”看到这一幕,我时常会为自己这风趣的摆设不由地笑出声来。我想这些小动物们“生活”在我们家中,“居住”在我的橱窗里,不也有生活在大自然的幸福家园中的那般温暖吗?

童年的时光就要过去了,我依然爱着我的那个“动物园”,因为我更爱着大自然中每一个真正的生命。

弃欲

900字 高一 议论文

苏轼有云:“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豪而莫取,惟将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那一夜,苏轼暂时丢弃了欲望,得到的却是整个世界。

然而苏轼最终没有摆脱欲望的束缚。“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他也在哀叹命运不由自己掌握。“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更是展示了一个哀愁的苏轼。

其实他明白,丢弃欲望。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只是他放不下家国,放不下对亲人的思念。所以他最终不能丢弃欲望。所以苏轼的作品虽雄浑壮阔,洒脱不羁,但他却一生坎坷。

相较之下,陶潜聪明多了,做了几天小官,就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乖乖回归田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可见陶潜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更没有治国平天下的气概,所以他能了无牵挂地离开官场。他的欲望,不是被强行剥夺的,更像是自然地拂去蜘蛛网,所以他才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潜比苏轼勇敢,他能把弃欲付诸实践,所以他能生活得快乐。

如果说陶潜是因为弃欲而得到快乐的人,那么庄子就是为了弃欲而终其一生的神了。

庄子有云:“语大功,立大名。礼君臣,正上下,为治而已矣;此朝廷之士,尊主强国之人,致功并兼者之所好也。就薮泽,处闲旷,钓者闲处,无为而已矣;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

照庄子的说法,不仅苏轼这种官僚阶级是被欲望牵着鼻子走的糊涂虫,就连陶潜这种隐士也是为欲望所牵绊的人。庄子所说的“欲”,不仅是贪念,而且包括刻意地追求和所有的感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中的“爱”,说明陶潜仍有所欲。他归隐田园,他耕种,他采菊,也不过是满足欲望罢了。往往人们也是这样,摆脱了一种欲望,却又陷入了另一种欲望。

庄子说:“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湖而闲,不道引而寿。”一切都不应该刻意追求,生活恬淡、寂寞、虚无、无为。不像苏轼那样追逐名利,也不像陶潜那样追求乡野生活,而是顺应天倒道过着宁静的生活,不劳形,不役心。

苏轼因被贬而心有所郁,因思念亡妻而心有所悲;陶潜因身在官场而不快,因身在乡野而喜悦。他们都是因景遇不同,或喜或悲。而庄子有言:“圣人休焉,休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淡矣。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心无欲,丢弃追求,丢弃悲欢,忘记一切,则不会因景遇的改变而改变。最后自然而然地达到“与神合一”、“合于天伦”。这,才是最大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记叙文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