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又如何650字

那又如何

650字 初三

我在山脚下仰望着高不可攀的大山。山路崎岖,路途遥远。可,那又如何?天离我再遥远又如何?踮起脚尖就能更接近阳光!

烈日当空的夏天,被汗水浸湿的我在爬山。才走到不足三分之一的地方,我已大汗淋漓。疲劳的我无暇欣赏路边娇艳的花儿与翠绿挺拔的树木,只觉手脚酸痛,脚底灼热,仿佛置身于火堆之中。

抬起头,仰望着山顶。阳光刺目,持续发散的热量逼迫我后退。可,那又如何?我可不怕这点累,让那些无力都见鬼去吧!

就这么想着,身体也注满了活力。尽管汗流浃背,我仍未停下。在这股活力的催使下,我到达了半山腰。从山腰俯视,看到的不再是狭小的钢筋水泥,而是小半个城市。入眼的高楼公园,显得渺小。抬起头,湛蓝的天空无边无际,与城市风景完美结合,形成了一幅描绘壮丽风景的画卷。眼界宽敞,心也宽敞,全身心也都放松下来。

半山腰的风景很美,毋庸置疑。但我更憧憬山顶上的美景。志在山顶的人,不会贪恋半山腰的风景。我稍作停歇,便疾步冲向山顶。

路,更陡,更长了。走着跑着,我满头大汗。但正直少年的我,心中豪情万丈,勇往直前。

路上的行人们很是好奇,我为何能有如此充沛的活力。但稍一想,便立即欣慰地点了点头——都是年轻的活力啊!

不长也不短,也就十来分钟。我成功爬上山顶。微风拂面,我无意中俯视了整个城市,心就像被猛撞了一下。夏日热烈的阳光洒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世界蓦然明朗起来。心也更加平静了,思想也更加通透。俯瞰城市风采,心里豪情万千。欲“会当临绝顶”,必要无所畏惧,奋勇向前!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少年的时光,活力充沛,青春潇洒。挫折又如何?少年内心豪情壮志,谁会惧怕那点失意?青春少年,志存高远,不惧风险,勇往直前!

平淡中也有诗

650字 初三

生活总是平淡的,谁也不能奢求它的华丽。因为时间的长河里,经过岁月的洗礼,只会泛起条条的涟漪,待我们在记忆中回眸,总会发现细雨湿衣的呢喃,风吹草种的轻吟。流年中有繁花相送,平淡中有诗篇浅奏。

我并没有欣赏过家乡屋顶上袅袅的炊烟,它们的人间烟火味儿太浓了,让人觉得落伍与俗气。相比于炊烟,我更向往的是蓬莱仙境中的淡淡雾气,透过半透明的薄雾去看美景,似乎是一件很有诗意的事,因此我便愈发不在乎那平淡的炊烟。

但是母亲与我相反,她坐在小山头望着村庄内一齐向上的炊烟,有时候甚至能望好几个钟头,我大惑不解,一向对时间很重视的母亲,为什么对炊烟如此动情?当时我没有问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在心中憋憋了好几年,直到有一天,母亲带我去爬山,到了半山腰,选了一个地方歇息。母亲一眼望向不远处的炊烟,嘴角竟有一丝浅笑,我将疑问说出,母亲又是一笑:“是这样,小时候家还不富裕,每天都很饿,后来懂事一些,明白了炊烟一升起就有饭吃,精神一下子就振奋了,所以这种特殊情感从小就有了吧。”那后来呢?我追问到。“后来呢,我因学业独自离开了家乡。不知道为什么?一想到家乡就会想到炊烟,久而久之,就代替了家的温暖吧。”我半懵半懂,却记住了一句话:“炊烟就像家一样”。那俗气的、平淡的、毫不起眼的炊烟就像家一样!像家一样温暖、诗意。

那天我们终究没有爬到山顶,只是望着炊烟不断地升起,又逐渐在天空中消失,那是我第一次发现炊烟的美好,并且以后也不会忘记。那天,平淡的炊烟一齐升起,给我的心头带来了无比诗意的震撼。

如果说诗是一朵情花那平淡便时最好的灌溉。期间的感动与震撼皆化做段段词香。当我看到不断的炊烟,那是我第一次相信:平淡中也有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