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那中秋600字

那年那月那中秋

600字 六年级

看到大街上水泄不通的人群,人们的手中都提了从甜品店买回来的月饼,还有月饼店里散发出来一阵阵诱人的香味儿,我才知道中秋节快了。此情此景,不知不觉我的思绪又回到了那年的中秋节。

月亮圆的没有一丝棱角,有漆黑的天空为它当银幕,又显得格外明亮,皎洁的月光从天空洒下,洒到了家门口,洒到了院子里,洒到了窗台前,像为村庄披上了一层薄纱。我们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嘴里吃着月饼,眼睛时不时地往月亮上望去。

我们吃的月饼是妈妈亲手做的,她都以我们个人的口味做了这些月饼,妈妈的月饼是五仁的,妹妹的是她最爱吃的哈密瓜月饼,我的红豆月饼,爸爸的“辣椒”月饼。爸爸拿起一块儿月饼,说:“你们看这月饼是圆的,月亮也是圆的,这代表着团团圆圆,可有些在外漂泊的人,他们却不能和家人团聚。不是有那句话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爸爸说完,我的脑子里突然迸出一个想法,说:“那咱们来说一说关于明月的古诗吧!”我才刚落下话音,爸爸抢先答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也不甘示弱:“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到妈妈了,妈妈抓了抓头发却答不上来。“举头……”我小声地提醒妈妈,妈妈笑笑,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该妹妹了,她充满疑惑的抬起头,月饼渣粘满了她的小脸,我们望着妹妹哈哈地笑了起来。

古人把中秋节的月亮编成诗串连起来,解除他们对家乡的思念。那年,那月,那中秋,让我终生难忘,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游子的心,我想:那么诱人的月饼香传递的应该是浓浓的亲情吧!

熟悉的陌生人

600字 六年级

我经常在一家包子店买包子,这家店的生意很好,每次,刚出炉的包子几分钟都被抢光了,老板也很热情。

这家让建在管庄的一处拐角里,店里摆了十几张桌子,因为人太多了,这家店主人又在店外摆了几张桌子。店里忙碌的伙计一共也就只有五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只有到了中午才可以休息一会儿。

店老板每天头上顶着一顶帽子,腰上系着一个蓝色的围裙,脚上穿着一双小皮鞋。老板很爱干净,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牙齿刷得洁白,我与他并不熟悉,只知道他姓马,买包子时,大家都叫他马师傅。

有一次学校举行升旗仪式,要求07:15到校,我起晚了。匆匆忙忙中,我穿上衣服,洗漱完毕,好不容易走出家门,结果忘了拿早餐。妈妈带我来到这家店,给了我五元钱,我只接了两元,说:“妈,我只要两元就行了,这段路我自己走,你回去吧。”妈妈不放心的看着我,但还是掉头走了。

我走到他身边,说:“马师傅,来一杯豆浆和一个肉包子!”说完就把钱递给了他,他接过钱,一边包着包子一边说:“你看着你这么大了只吃一个包子,哪够呀?上课会无法集中精力的,你看你经常来我们这买早餐,就送你一个香肠包吧!”我点了点头,说了声:“叔叔,谢谢!”这时我感觉心里暖暖的,好像有个小太阳。

还有一次,买包子时我见他手上有一片红红的,很疑惑。他见我一直盯着他的手,便说没事,刚才给别人拿包子不小心烫伤了,卖包子还真不容易!

最近不知怎的,叔叔不在店里,只有两个阿姨在打理店铺。说实话,他不在的时候,我心里还真感觉少了点儿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