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杳寒山道800字

杳杳寒山道

800字 初二 叙事

夜合花开的夏夜,引发一段和合的夜话,由此引出了和合二仙,引出了寒山,引出了拾得,引出了丰干,引出了美国大片《冷山》。

寒山

似儒非儒,非儒亦儒;似道非道,非道亦道;似僧非僧,非僧亦僧;似俗非俗,非俗亦俗;一切的一切犹如天台山的云雾般似有似无。寒山在历史的长河中,甚至连真实姓名都未曾留下,人们只知道有一个僧人号寒山。他一生留下三百余首的诗歌以及那段关于隐士生活的故事。

作为一个隐士,寒山到底所求什么?隐居求仕?求志?还是与陶渊明一样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关于寒山他这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疑问,并没有留下关于本人身份的资料,留存至今的寒山是一种精神,而这种精神,不仅穿越千年,更穿越了东西方文化的隔阂。

寒山生活的年代基本上与开元盛世相重合,一个国富民强的时代。显然寒山是被那个时代所抛弃的人,对于寒山来说到底是幸运呢?还是不幸呢?若寒山仕途通顺,那些真谛又从何悟出?至今时人知寒山寺却不知寒山,或许是因为寒山的时代名人实在太多,万古传的李杜诗篇。显然寒山朴实的白话诗句,在当时并没有给人们太大的惊艳,恰恰这才是品质。或许对于隐居于天台山中的寒山,早已看透尘世间的一切。

这一千多年来,寒山的身价一直在涨。唐代小说中他以仙人道士出现,宋代以文殊再世,到了清代与好友拾得并称为和合二仙,现在他的名声传至海外,影响力甚至有超过本土的趋势。一千年来许多人寻访寒山的足迹,一寺一洞。关于寒山寺,世人知寺不知寒山其人,唯有令人觉得哭笑不得。苏州寒山寺的名声靠的并非是寒山本人,更多的则是张继先生的一首枫桥夜泊。

天台寒山洞虽是寒山旧居多年之地,现在仍然留存着,但貌似并未受到寒山大师的太大影响,至今仍沉寂在山林当中。毕竟一座荒洞,在山林中并无什么过于特别的地方,即便是当年寒山也是如此。此地曾留下过寒山孤独的身影,或许寒山也曾在洞中发出“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苦闷。独自在这荒岭之中,也有采薇而食的悲情,或许正是这一切成就了寒山。

特爱你的傻劲读《堂吉诃德》后感

1000字 五年级 叙事

今年暑假,我看了《堂·吉诃德》。故事讲了拉。曼却一个50岁的穷绅士吉哈那整日沉迷于骑士小说,满脑子都是骑士道。他拼凑了一副破破烂烂的盔甲,牵出家中的瘦马,又给自己取名为堂吉诃德·曼却,就出门行侠去了。一路上发生了很多荒唐事。例如:他错把高大风车当成巨人,与其大战,结果被甩上天空;把羊群看成妖魔,被牧童用弹弓打落牙齿。

他的第一个侠义之举就是解救一个被地主捆打的牧羊娃,但是他走后孩子被打得更惨。之后,他又向一队商人挑战,结果却被人打得伤痕累累。回家养伤后的他不甘心失败,游说了贫民桑丘。潘沙做他的仆人。一天夜里,两人便悄悄离开村庄,堂。吉诃德认为在郊野上的风车是巨人,于是挺枪冲去,结果重重摔在地上。

初看《堂·吉诃德》的时候,我认为它只不过是一部滑稽可笑的作品,主人翁神经质的“勇敢精神”在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越发看不起他。但是细细品味,我觉得书中蕴涵了一种道理。

在坚持不懈别人的目光中,他十分傻、不切实际。但是我觉得却傻得认真,傻得坚强。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是他从不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我从他那一种不言败的精神中,感受到堂·吉诃德其实并不傻。

他的本质就其实就是树立了自己的目标,然后在努力地去实现它,去完成它。这位瘦得像根高梁杆儿似的游侠骑士,那一位奇想联翩的绅士,时时刻刻体现出他那一种正直、善良的品格。这就是我们人类崇高的精神。可是堂吉诃德实在是太单纯了,这才闹出了许许多多的笑话。

同样堂·吉诃德的侍从——桑丘。潘沙也没有少受苦,他被自己的主子欺骗。他的主子总是自圆其说,使桑丘更加深信不疑。桑丘在客店里被人们毯子包了起来,扔来扔去的戏弄,又被大家一起把他蒙在鼓里,但是桑丘却以惊人的毅力,为了自己的“海岛总督”而坚持着。单凭这份坚毅,就是常人没有的。从他身上,我也看出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读《堂·吉诃德》的每一个人,都会对哭丧着脸的骑士和桑丘的不切实际而哈哈大笑,其实堂·吉诃德不仅具有令人发笑的地方,更具有令人敬佩之处,每一个人,都会在这一位大名鼎鼎的哭丧着脸的骑士的荒唐行为之中,看到他那一种执着而公正的品格。他是那样嫉恶如仇,总是正面向他的“敌人”发起不屈不挠的冲锋,他从不从背后捅刀子。然而,堂·吉诃德骑士这种令人敬佩的品质,在如今这个时代已经荡然所剩无几了,尤其是在人类社会一些非公开的场合,这一种品质早已被世人抛在脑后。

我爱堂·吉诃德,爱他的傻,更爱他坚持不懈、执着的精神。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堂·吉诃德的努力下他们终于来到了萨拉。果萨和巴塞罗那,他的侍从桑丘直到最后也如愿以偿地当上了海岛的总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叙事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