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畅想1200字

元旦畅想

1200字 六年级 散文

年年新岁,旧年的脚步正冲向终点。流年匆匆地东去,日子似流水静静地不断流过。新的一年正站在起点上。元旦,新年的第一天,在万声的祝福中正一步一步地走着,走向我们,走进丰裕的心坎,走向远方。它在如梭的岁月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走进辞旧迎新的又一年,走进五彩缤纷的心间。

元旦来了。蓦然回首,盘旋在心里的遗憾不时袭击着心灵,纠结在脑际的无奈缠绕在踏步的心头,难以摆脱。而激动在人生路程上的功成名就也包围着我们,孕育在过去的生活上的亮点也辉煌了一时的角落。过去,爱情、亲情、友情和乡情等曾经令人感叹,令人感慨,也曾经令人感动,令人感恩。它们的镜头在一个个地拍下;它们的表演在一幕幕地拉开;它们的故事在讲诉着。新年的元旦扫去阴霾,带来新的气象,塑造新的氛围。伴随着元旦的到来,生活走向又一年新生的开始。

元旦里,每人心里埋下一颗光彩夺目、感动世界的种子。在新的一年里,种子重现绿的光华,把绿色铺满大地,把绿意荡涤在人间,把绿色的希望种植在广袤的土地上,沙漠尽可能多地绿化,污染的尘土不再恶魔般地飘扬,尘世远离讨厌的喧嚣,地球在美丽的绿色中吐露芬芳;疾病、灾难和挫折尽量减少,仁义之树茂盛林立;贫穷、饥饿和劳顿尽量不再存在,关爱之苗茁壮成长。你我浅吟一首《祝你平安》,低唱一首《一年比一年好》,我们一起欢度元旦佳节,喜迎新年。

元旦里,我们每人呵护一棵生命之树。在新的一年里,空气远离污浊,远离烟尘,远离有害物质,把新鲜带给世界,带给人们良好的的环境。植物的生命盎然,广布天下,吸收多余的温室气体,避免因之引起的过度炎热,放出供给呼吸的生命之气。一切在生机勃勃中屹立,一棵棵绿树美化我们的环境,绿化我们的空间,净化我们的心灵。可恶的灾难远离人间;贵重的生命重现神奇;玉树、舟曲和芦山的痛苦不会重演;物质危害不再为恶,食品安全常留人间,三聚氰胺、染色馒头、地沟油等远离生活。生命健健康康,生命永呈绿色,安全长在,平安是福。

元旦里,我们收获丰收的果实。在新的一年里,累累硕果放在经济腾飞的时光里,将最好、最亮、最美的追求实现,用之于民,为民谋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奋力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相处学会珍重自己和别人;勤奋学会知识,学会探究;生命之浪营养我们的心田;丰收的景象川流不息,大地的粮食放满扬眉吐气的仓库,人民解决人口众多的温饱,奔向追求的小康,迈进向往的富裕。

元旦里,我们手捧祝福,敬献情爱。在新的一年里,无论怎样忙里忙外,无论怎样四处奔波,我们放下繁忙,忙里偷闲,找点属于自己的时间,祝福父母,祝福长辈,把真诚的祝愿献上。血溶于水的亲情之花永远开放,永不枯萎,永不凋谢;互助的友情之果长结,甘甜如蜜,芳香独特。关心孩子的爱在弥漫,在传递,在播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风吹来,老人安享晚年,不愁吃穿,不感孤独,亲人环绕四周;孩子得到照顾,得到成长,走向独立,迈向成熟。

元旦里,我们用最真诚的情感祝福自己,祝福他人;生命之林常青,感动洒满世间;丰收的果实得以收获,生活多姿多彩,绽放光芒。我们洒遍热闹沸腾的的喜庆,共同庆祝喜气洋洋的元旦。在欢快地走来的又一个三百六十五天里,挥手告别昨天,留住美好,快乐欢迎新的一年。

六年级:轻纱曼妙

元旦的习俗

1200字 六年级 散文

中国古代元旦饮食丰富多彩,《荆楚岁时记》的记述就是集中体现。南朝时荆楚元旦拜贺毕,接着是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táng)、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吃一个鸡蛋椒柏酒。在东汉《四民月令》中已经出现。椒是花椒,古人说椒是玉衡星之精,气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轻耐老;柏是柏树叶,古人视为仙药,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别浸制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饮用。饮椒柏酒可去病长寿。南朝庾信《正旦蒙赉酒》:“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描绘了元旦朝贺受到赏赐椒柏酒的喜悦心情。而唐代武平一《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一诗,以“愿持柏叶寿,长奉万年欢”之句,表达以健康长寿之身服务万年天子的愿望。饮椒柏酒在民间一直流传下来,明代山东历城、浙江嘉兴均有此俗。

桃汤。即取桃之叶、枝、茎三者煮沸而饮,古人以桃为五行之精,能厌伏邪气。制百鬼,故饮之

屠苏酒。唐人韩鄂《岁华纪丽·进屠苏》记载:“俗说屠苏乃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遗闾里一药贴,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其人姓名,但日屠苏而已。”韩鄂还在他的另一部着作《四时纂要》中披露了这一预防瘟疫的屠苏酒方:大黄、花椒、桔梗、桂心、防风各半两,白术、虎杖各一两,乌头半分。他说将以上八味切细,装入深红色的口袋里,年三十的傍晚,把它放在井中。初一早上,拿出来连口袋浸在酒里。全家从小到大,依次稍许各喝一些,一年没有病。胶牙饧。隋杜公瞻注释《荆楚岁时记》胶牙的含义是“使其牢固不动”。实际上此俗寄托了长寿的美好愿望,因为牙齿坚固,能吃能喝,自然身体健康。隋注还说“今北人亦如之”,可见此俗的广泛性。自居易《岁日家宴戏示弟侄等兼呈张侍御殷判官》有“春盘先劝胶牙饧”之句,反映了唐代元目的食俗。不过胶牙饧在南宋以后作为送灶的供物,慢慢地从元旦食品中消失。

五辛盘。作为元日食品最早见于吴晋间周处的《风土记》,说元日早晨吃五辛菜.“以助发五藏气”(《玉烛宝典》卷一引)。五辛菜是五种有辛味的菜,《荆楚岁时记》隋注说是大蒜、小蒜、韭菜、云台、胡荽。如《风土记》所说可活动五脏,是祈求健康的东西。《荆楚岁时记》注引《庄子》说:“春日饮酒茹葱,以通五藏。”可见元日食辛菜的传统由来已久。隋唐时代的孙思邈在《食忌》中说:“正月之节食五辛,以辟厉气。”(《岁时广记》卷五91)而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又说:“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杜甫诗所谓‘春日春盘细生菜’是矣。”这种食辛盘迎新当是晚起的意思。

敷于散。是一种中药,药方出自葛洪《炼化篇》,用柏子仁、麻仁、细辛、干姜、附子等粉碎成末,用干净井水饮服。

却鬼丸。《荆楚岁时记》隋注讲的处方是:武都雄黄丹散二两,用蜡调和,使之像弹丸一般,正月初一早晨,男的佩戴在左臂上,女的佩戴在右臂上。如此鬼便会逃避的。不过《荆楚岁时记》说的却鬼丸是服食的,与注不同,可能佩戴是后起的风俗。南朝梁的文学家庾肩吾《岁尽应制》中有“金簿图神燕。朱泥却鬼丸”之句,说明除夕夜有准备却鬼丸的活动。司空曙《酬卫长林岁日见呈》有“朱泥一丸药,柏叶万年杯”的诗句,反映了唐朝尚有此俗。

各人吃一个鸡蛋的习俗,在吴晋间的《风土记》中已出现。《风土记》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练形是道家用语,指修炼形体,认为可以成仙。生吃鸡蛋是为了长生。《太平御览》卷二九引《荆楚岁时记》说:“梁有天下不食荤,荆自此不复食鸡子,以从常则。”即梁武帝信奉佛教,不再吞食属于小荤的鸡蛋。。其中有饮料、食品,还有药物,一应俱全,各有其特殊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散文
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