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无言中贯穿古今1200字以上

爱,在无言中贯穿古今

1200字以上 初一 叙事

春风无言,默默地吹绿了大地;阳光无言,默默地照亮了世界;爱无言,默默地住进了人们的心里,贯穿了古今。

我静默地坐在那爱的长廊,聆听着爱的无言的歌声。在心中摇曳的烛火中,仿佛亲眼目睹了那几千年前的历史:“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昔日的孟母为了孟子而三次迁家,由于屡次迁家并且家境清贫,孟母只好以织布为生。然而调皮的孟子却频频逃课,不但不肯听教,反而学会了说谎。孟母大怒,当着孟子的面将织布机上辛苦纺织的丝绸一刀剪短。就在那清脆而又刺耳的“呲啦”一声,孟母的作为终于燃起了孟子心中对人生的追求,到了后来,甚至于与孔子齐名。

曾经认为,这样的爱,有些愚钝;曾经认为,这样的爱,过于冷漠。而我又岂会知道,无言的爱不是冷漠,而是我太愚笨、太愚笨……

去年夏天,学校组织了一个舞蹈比赛,我有幸被选为了主演。在临近比赛时,一次由于排练用力过猛,我不小心将胳臂摔伤,裹上了厚厚的纱布,甚至于连日常生活方面都有些许影响。结果,就在第二天上学的时候,便由于换洗纱布而忘记了带舞蹈的彩排书以及背景音乐光盘。

惨了!这些东西对于比赛来说是多么重要啊!我慌慌忙忙、跌跌撞撞地跑到学校电话亭向家里打电话,希望得到正好放假在家的母亲的帮助。

电话通了:“喂?”

是妈妈!听到了以往熟悉的声音,我重重地喘了一口粗气:“是我呀!”

妈妈听出了我的声音,口气马上紧张了起来:“怎么,是胳膊又受伤了吗?”

“不是不是,我的舞蹈书和光盘落在家里了,我希望……”我试探着问道。

结果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妈妈的语气马上冷了一半,她冷冷地说:“不行!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没空。”然后电话传来了忙音……

在这方面和妈妈争执是没用的。我怀着疑惑而又无力的心情,大费周章地和老师调换了时间,匆匆赶到家里。这一路上,我甚至觉得手上的伤都加重了许多……

不想,到家后,我发现妈妈所谓的繁忙,竟是“听音乐、看晨报”!我生气极了:“这不是有的是闲时间吗?为什么不帮我?”然而,妈妈却不急不慢地说道:“这是你自己应该负的责任,我要怎么帮你呢?”

我没有说话,怒气冲冲地赶回了学校。可是,让我大吃一惊的是,妈妈早在我之前就赶到了学校,不仅为我今天的过失而向老师表示歉意,说明了原因,还将我每两个小时就要换的药物交给老师,仔细地叮嘱着……而这一切,都是妈妈和老师在办公室里悄悄进行的!

还有什么好生气的呢?我心中的怒气早就化成了缓缓的春水了。除了这种无言的爱,没有什么能来解释于此了!直到这时,我才知道,我深深的、深深的错了。爱没有语言,正如春风和阳光一样没有语言。然而爱所给人带来的力量,不论是对于孟子还是对于我,不论是现在还是古代,她的温暖和韧力都是无比强韧的。爱,无言,虽然有时候接近苛责,虽然有时候接近冷漠,但它的质朴,又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它不仅贯穿了历史与现在,我知道,它还将永远、永远地继续下去……

春风和阳光无言,是因为他们在积蓄力量温暖世界;爱无言,是在积蓄力量将人间那些不易察觉、甚至有些时候接近苛刻的温暖一代又一代的流传下去……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张开我们的怀抱,去拥抱这些没来得及察觉的温暖呢?

北京市通州区第四中学初一:季鸾洁

点评: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母亲对子女的爱是那样的深沉和博大,作者选取生活中的小事,并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凸显母爱的博大,同样达到了滴水见阳光的效果。表现母爱的文章浩如烟海,这类主题的文章容易陷入俗套,本文较有可读性,在于事例的比较真实可信,似乎每个孩子都能从这篇文章上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并产生共鸣。

点评教师:智康1对1索宇加老师

爱,在民族团结中流淌

1200字以上 六年级 状物

心灵贴着心灵,就好像光明与太阳;臂膀挽起臂膀,就好似蜿蜒崎岖的长城;身躯靠紧身躯,就好像连绵起伏的山峰;呐喊回应呐喊,则是天籁共鸣。而中华名族团结,则是黄河涛声、长江奔腾。则是永远凝聚在每个人心中的爱......

一曲优美动听的《新疆好》,唱出了两千万天山儿女的心声。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新疆大地安定祥和,到处奏响民族团结的凯歌。“团结月”凝铸兄弟情新疆生活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十三个民族,在历代抵御外敌入侵、反对分裂祖国的斗争中,各族人民结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情谊。可是,“牙齿也有咬住舌头的时候”。二零零九年,七月五日在境内外“三股势力”的挑唆下,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有许多各族同胞被犯罪分子打伤打死。这些犯罪分子企图破坏民族团结这样的大好形势,但是,他们的目的没有达到,各族同胞依然手拉手,肩并肩。犹如牢牢攥住的拳头,使出全身的劲头,立誓把“三股势力”赶出去!从此,新疆流传起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在新疆奇台县吉布库镇,有一个汉族女孩,20年前,她被一个哈萨克族家庭收养,因此有了个哈萨克族名字“麦尔孜依”。“麦尔孜依”的汉语意思是“快乐”,对于一个被亲生父母无情抛弃、重度残疾的汉族弃儿来说,生活在一个对她关爱备至的哈萨克家庭,麦尔孜依无疑是快乐的,但养育她霍额哈依、比依台坎夫妇却为此付出了世人难以想象的艰辛。1989年10月4日,霍额哈依17岁的大儿子在放羊途中捡到了一个包袱,里面有一个嗷嗷啼哭的女婴,他把孩子抱回家交给了父母。打开包袱,看到一张小纸条上写着:这是一个10个月的汉族女孩,有哪个好心人捡到后,请好好收养她吧,拜托了。再仔细一看,发现女婴嘴唇上有豁,原来是一个有“兔唇”的残疾孩子,但他们还是决定收养她。第二天,霍额哈依夫妇请来亲戚、邻居、朋友,按照哈萨克习俗,宰了一只羊,像自己生了孩子一样在家里举行隆重的仪式。亲戚朋友看到麦尔孜依都直摇头,有的说:千万不要养这个孩子,以后会成为负担。还有的说:你们也不富裕,为什么要养别人不要的残疾孩子,将来你们会后悔的!当时,霍额哈依夫妇已经有6个孩子,4个孩子上学,家里只有20亩地、50只羊,全家年收入仅有3000多元,日子过得十分拮据。面对一片反对声,他们依然没有动摇。

麦尔孜依在这个哈萨克家庭得到了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家里有好吃的,要添置新衣服,总是要先给她。积攒了一些钱,霍额哈依夫妇带上麦尔孜依去了医院。本想治好“兔唇”,就可以得到一个健康的孩子。没想到一检查,麦尔孜依还患有严重的先天性癫痫和智力残疾,医生告诉霍额哈依夫妇:这孩子能活下来就不错了,要将她彻底治好,可能性很小。麦尔孜依的残疾程度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即便如此,霍额哈依夫妇依然没有动摇、没有放弃。为了给麦尔孜依治病,整整17年的时间,他们背着她四处求医,付出了无数的艰辛,皱纹爬满了霍额哈依的面庞,比依台坎累弯了腰,整个家庭也陷入了贫困。治病没钱时,就只能卖羊;羊卖光了,就向亲戚朋友借钱。为了省钱,他们每次背着麦尔孜依去治病,总是带着带馕,没进过饭馆,没住过旅店。高昂的治疗费,让他们债台高筑,欠账最多时达3万多元.1996年10月,麦尔孜依癫痫病严重发作,比依台坎不得不带着她到县医院住院治疗。等到麦尔孜依脱离生命危险,出院结账时,比依台坎身上只剩下一元钱和一小块馕。没钱坐车,比依台坎只好背着麦尔孜依步行10公里回家,身体已经十分虚弱的比依台坎10多个小时没吃一口馕、没喝一口水,回到家中就昏倒了。1994年,霍额哈依夫妇为了挣些钱给麦尔孜依治病,在冬牧场帮人放羊。

比依台坎背着麦尔孜依,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跪在没过膝盖的雪地里用双手扒雪找草,20多天下来,比依台坎落下严重的关节炎。?因为严重残疾,麦尔孜依比正常孩子发育要缓慢得多,7岁才能勉强走路,可以说是在妈妈比依台坎的背上长大的。2005年,麦尔孜依的癫痫病终于治好了,至今再没有发作过,但其他症状没有任何好转。霍额哈依夫妇对一名汉族残疾弃婴不离不弃的举动,感动了亲朋好友,村民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村镇政府领导也予以关注。2007年,霍额哈依夫妇终于还清了欠款,在残联、从镇政府和乡亲们的帮助下,还盖起了新房,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麦尔孜依今年已经20岁了,依然不会说话,没有任何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起居一步也离不开妈妈,俨然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婴儿。但霍额哈依夫妇对20年前收养麦尔孜依的举动和20年复出的无数艰辛一点也不后悔。如今,已经60多岁的霍额哈依夫妇最担心麦尔孜依将来的生活。奇台县吉布库镇副书记薛建平表示:即便将来霍额哈依夫妇无法照顾麦尔孜依,政府也会让麦尔孜依衣食无忧。

这感人肺腑的故事,难道还不足以代表凝聚在各民族之间的爱吗?当然代表!因为,我们各民族早已联系在了一起。而爱,也将永远在民族团结之间流淌。心灵贴着心灵,就好像光明与太阳;臂膀挽起臂膀,就好似蜿蜒崎岖的长城;身躯靠紧身躯,就好像连绵起伏的山峰;呐喊回应呐喊,则是天籁共鸣。而中华名族团结,则是黄河涛声、长江奔腾。则是永远凝聚在每个人心中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叙事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