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一路相伴900字

感谢你一路相伴

900字 初二 记叙文

岁月静流,时光悠悠。回头看向记忆的枫叶林,才发现你已经陪了我这么久。

看着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场景,记忆里你那张可爱的小脸依旧清晰,自己心中也升起一抹惊异没想到你对我来说这么重要。更别说与你共处的四年,你的每一个习惯、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微笑的弧度都让我记忆深刻,深刻到已经刻在了心底。与你相识是什么时候呢?对了,是四年前那个晴朗的春日。那天是我刚搬家的时候。我坐在台阶上,呆呆地看着湛蓝湛蓝、一望无际的天空。路旁的一排排白杨树,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我看天空看呆了,听这声音听痴了,不禁放松了下来。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忽然响起:“很好听对不对?”我这才扭头发现,不知何时你坐在了我的旁边。你歪着头对我轻轻一笑,我也腼腆一笑。自来熟的你欢快地拉着我,陪我了解周围的环境,陪我“冒险”、玩耍……在那个充满了纯真的年代里,我认识了你。

然后我们又是怎么熟识起来的呢?哦,是在那年的雨季。窗外的雨滴滴答答地下着,雨水沿着透明的玻璃窗缓缓滑下。而我坐在教室里,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张卷子,那鲜红的笔迹灼热了我的眼。我捂着脸扭头,不再去看那张卷子。顿时,泪水从指缝里流下,在干净的地上晕开了湿湿的痕迹。静谧的教室里只有我一个人。我哭泣着,无助着。而你又悄悄地来到了我的身边,轻轻地拍拍我的脊背,无声的安慰着我。我再也忍不住了,一下子扑到你的怀里,大哭起来。嗅着你身上淡淡的香气,心里顿时明媚起来,窗外的雨声,也变得悦耳起来。再然后呢?我们又是怎么疏远了呢?好像是背对而行的两个人,互相熟悉又陌生。

是什么时候开始,你不再露出温暖的笑容,曾经清亮的大眼睛里满是讥讽?这件事,我迟迟没有想明白。是不是我没有太关注你?你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受了委屈?还没等我想明白,你就转学了。不同于小孩子的闹变扭,这次可能真的见不到面了。茫茫人海,我能从哪里寻找到那个你?人的一生有两个人,一个模糊了时光,一个沧桑了岁月。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直到现在,我也会在睡梦中梦到你,然后泪流满面的醒来;也会在一个温暖的午后想起你,想起有一个朋友笨拙的安慰我,想起那个晴空,你和我一起看着天,度过了那段美好的时光。教师点评:这是一篇考场,作者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写出这么流畅而又溢满真情的文章,文字功力可见一斑。文章如行云流水般在笔尖流淌,在写景中叙事,在叙事中写景,二者融为一体,使画面变得更加唯美。

剑指应试教育

1200字以上 高二 演讲稿

对于应试教育的批评声,已经喧嚣多年了。而中央的政策,也颇有改革应试教育之势。然而,一个现实却是:应试教育依然大行其道。所以,今天面对我们在一年之后就要经受高考洗礼的同学们,我想谈谈应试教育。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我们众所周知的名言。但现实却是,一千份考题却只有一个答案。

周国平先生是着名的哲学家、作家,曾有一个中学生拿着他写的《面对苦难》的阅读题去找他做,周国平面对许多考题,完全不知道如何解答,最后对照标准答案批改,几乎不及格。我想,人各有异,阅读的感悟自然不同。可是标准答案却把人们禁锢在一个思想的牢笼里,要求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想法。挪威有一个政治家说过“人们都要求言论自由,却不知道自己还有思想的自由”,难道我们要丢弃最为宝贵的思想自由吗?在这样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有创新意识,有独立见解,太难了。此个人之悲乎?国家之悲乎?

一个人在青年时期,是思维最活跃也是思维还未定型的时期。而这时,应试教育却要向我们灌输无数的定式:答数学题的定式、答生物题的定式等等。万一跳出这个圈子,分数就会对你“横眉冷对”。这样,我们的思维只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最后墨守成规。思想决定人格、决定行动,丢失了自己的思想,也就丢失了自己。这样的人,你可以随便说他是什么,一种职位、一种角色或是执行某项事务的机器,而唯独不是他自己。我不知道,对于一个独立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自己已经不再是自己更悲哀的事?

众所周知的文学大师郭沫若,在求学期间成绩平平,语文等文科成绩还很差,相反理科成绩倒较为优秀。我只能说,郭老实在是幸运!假如他生在今日,必当利用节假日补语文,报奥数班,日日挑灯夜战,翱翔于题海之间。文理分科时自然而然的报理科,上大学时再挑选一个热门的专业,最后选一项凑合的工作终其一生。至此,一位历史上的文学大师陨落了、社会上又平添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平庸之辈。我们不禁要问,到底还有多少人才是这样被活生生的抹杀、有多少可以影响历史、纵横捭阖的人物因此而沦落到日日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小市民!

上帝是公平的,人人皆有天才。在座之诸位,身体中都有一个天才的灵魂。而如今呢?也许只有百分之一的人有学习的天才,可是我们却要求百分之百的人把大把大把的时间都花在应试上。是的,回过头来一看,我们生命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应付考试。假如人们拿出一点时间发展自己的天才,也许取得的成就已经非凡了,可大多数的人却都在挥掷着大把的青春去弥补自己的短处。天才不会永远等待你去发掘。你无视它,它何必等你至耄耋之年?

应试教育要让人们知道,有谁是所谓的第一,有谁是所谓的倒数第一;有谁是所谓的胜利者,有谁是所谓的失败者。有谁注定成功,有谁注定失败。它用一个虚名,把我们都耍了。

回老家后,我和我初中的朋友们在一起玩。不知怎么说着说着,就有人调恺道“李建,你是我们这里面最笨的了。”李建是我最好的朋友,但成绩倒数,现在已经开始打工了。我原本以为他回反驳别人的话,没想到。李建垂下头,憋了半天说道一句:“我是有点笨。但,不管怎么的,我也是你们中最早赚钱的啊。”这又引起了其他人的大笑。看着我的兄弟,我为此感到痛心。应试教育让我最好的朋友深信,他自己是个笨蛋、是个失败者。有了什么特别好看的书,我也会向他推荐。但李建最常跟我说的是“泽的,看书这样的事都是你们这样的人干的。我就不必了吧。”——是谁毁了我的朋友?

悲哉我中国少年,哀哉我少年中国!应试教育抹杀了人的天性,扼杀了人的天才,把人推向了一条平庸之路。

那我们无能为力了吗?只能坐以待毙吗?

其实,生活中像是有一架巨大的天平:一边是现实,一边是理想。在现实的托盘上,往往是家人老师的期望、别人的不理解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在理想的托盘上,常常只有我们自己孤军奋战。想要维持这家天平的平衡,需要我们既有理想主义,又同时敢于面对现实。

但,面对现实不是要匍匐在现实脚下,适应现实也绝不是要改变一个人最内核的东西。我们要有理想主义,要坚持信念。是的,也许理想主义者会如泰勒斯般摔的很惨并受到嘲笑。但,一个没有理想主义者的社会,势必是一个完蛋的社会。一个没有理想主义的人,势必是一个平庸的人。宇宙演化亿万年而赐予我们灵性,不是仅仅让我们用那灵性去谋饭碗的。人脑的价值除了做题,还可以思考。思考现状,思考出路。

当然。还请诸君不要以为我是鼓励大家放弃学习,我所希望的是大家用另一条路走向应试教育所希望的那个终点。那是一条人迹罕至的路:就是求知欲和好奇心。请相信,求知欲、好奇心是人类的本能,这几乎是所有哲学家的共识,我在此不再赘述。我们可否用这两项本能去征服应试教育呢?

事实证明,这并不是天方夜谭。在与这个体制抗争的人,有很多很多。大家可以上网查“一名北大女孩给周国平的信”,希望大家能够看看。当然,举一个就在我们身边的例子:陈凤池,山东省的理科状元,我们学校的才子。他几乎每天晚上都要上网或者看电视,高考前还起来看欧冠赛,但却一样取得了成功。我相信,天才的成分一定有,但他也一定充分利用了求知欲和好奇心。

请不要忘记:求知欲、好奇心是本能,不是天才,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好它。如果你感受不到它,那是应试教育已经把它掩盖了。回首一下你的童年,你就会真切的相信他们的存在。我们要重新挖掘它们。

我也承认,这是一条铤而走险的路,因为成功者毕竟是少数。但为了某些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铤而走险也是值得的。况且,即使失败了,我们也是失败的殉道者,而不是成功的懦夫。

如果本文能够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我实在是欣慰之极!谢谢大家!

烟台一中高二:oldfish老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记叙文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