殇花诗100字

殇花诗

1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殇花诗

犹有诗,

待文词,

落去心头花几时?

几番寂寥几轮月,

回重日。

感说豪情洒剑之,

凄凄凉凉复如枝,

踏破铁鞋无从觅,

月下举杯影为誓。

无人怜,生动丝,

花去花败谢了有尽还几世?

心中愁,无处销,

饮天长啸为志。

逝去万载日,

伊人隔水视,

荒荒凉凉飘飘落落弃觯。

静的魅力

800字 初一 记叙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静,从另一个时空而来,穿越到这个时空,贯穿起几千年来的大成就。

诸葛亮静忍而智慧过人,李白静思而得浪漫真谛,陶渊明静思而得大境界……静的魅力,在你思考的过程中。

身静,方可心无旁骛;专心思索,方能得到大智慧。佛家禅宗似乎是最早领悟到这一要诀的。禅宗的必修课,也是入门功夫——坐禅,就要修行者身静入定,诵经冥想。双目一闭,便将滚滚红尘、污垢尘埃尽闭于心门之外;身静入定,便不为外物所役而细品沉思。自印度莲花大师始,不少僧人在喜马拉雅山挖洞面壁而居,饥餐荨麻,渴饮雪水,形容枯槁而终于“静”思得佛门真谛,成为一代高僧。面壁,或思过,或悟道,成功的前提就是身静,身如静水,不显不露,方能让思绪纵横千里。

心静,方可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单纯的身静,心中依然万念错杂,自然不可得道。身静的同时,更要心静。不去想那人间的纷杂,只将一片冰心浸入雪水,感受静的冰凉怡人,放松精神。而到了更高层的境界,即便不能打坐入定,心依旧可如止水。于是,你不必奇怪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感受,只因为他“心远地自偏”;你不必奇怪苏东坡被贬黄州,仍能于赤壁之下高歌泛舟,只因为他从不变的静中,悟出了“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大境界,于是便可“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智者在静中修身悟道,在静中羽化登仙,在静中凝聚起千年的智慧和深不可测的力量。但他们还是保留了那份静,或许是已习惯成自然。直到有一天他们打破了沉默,你才惊讶他们的智慧与博大,于是才有那“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感慨。圣贤的静,岂容俗世的嘈杂来打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千年前的智者从深邃的静水中悟出了禅意。这禅意并非不可言传,只是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够静下来去感悟呢?这也许就是现代文明的悲哀。

静静的相伴,静静的坐着,静静的看着,一切因为有了静,而显得那么美丽;与风相随,共同遨游,像蒲公英一样飞翔在自由的天地;心静方可身静,带着静的感悟,诗意生活。与静相伴,重拾心中的宁静,让静与梦携手,在静的魅力中,梦想成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抒情散文
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