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桥为话题800字

以桥为话题

800字 初二

永恒的乡桥

我趴在大巴的窗边,一阵微风引来阵阵木棉花的清香,吹动了我的心弦。啊,站到了。

我轻轻地走下大巴,身后是逐渐远去的乘务员甜美的声音和嘈杂尾气的隆隆声,却都不能打扰这里的一份宁静。我的故乡,我的石桥呀,你们还好吗?

脚步循着记忆匆匆地赶去,是了,正是这熟悉的乡桥,每逢休息的日子,我都会不远千里回来,在桥上走走,看看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风景,那几张石椅,那棵老木绵花树,不知经历了多少年轮,坐椅上的,靠树旁乘凉的,已无曾经的乡人了。

我的手顺着缠绕在石栏上的青藤慢慢地挪动着,踩在桥上木棉花摆动的影子和不小心顽皮脱离树母亲怀抱的嫩叶儿上。它的脊背上已经鲜有人的脚印了,就连以前布鞋的印记也慢慢淡去。它像一位老人,护栏上的粗糙如同乡里老一辈们经历的沧海桑田;又是一名见证者,孤独地见证这故乡里的生机逐渐流逝,叹物是人非。

蹲坐在桥的石阶上,我忽然想起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长骑在外公肩头去赶集,从桥上走过,总会与乡人们打招呼。“王爷爷,您好!”“哟,妞儿,去赶集呀?”他笑眯眯地说;“咦,何奶奶,今儿怎么那么高兴呢?”“哈哈,就是遇到你个讨喜的小家伙呀!”……可是,现在耳边只有冷风呼呼的嘶喊声了。不知几时,身边的乡人一个个离我而去,一如他们衰老的生命,我的故乡,我的小桥也在老去。眼眶里的晶莹不经意湿润心灵,但我知道,在我心中,可亲的王爷爷、和蔼的何奶奶,还有众多记忆里的故乡的人儿是不会老去的,就像默默付出的乡桥也是永恒的。

我记得外公曾经告诉过我,这矮小的石桥已有很久很久的历史,据说是祖祖祖外公那一辈筑的,当时为了两岸人民和谐往来,在此处搭建了这座石桥,自此,一代又一代的人踏上这座两岸工匠花费几年心血的乡桥,通达对岸互相交流学习,逐渐成了一家人。

我看向竖立在桥旁的石碑,没有留下任何姓名,唯有斑斑不褪的血迹,依稀是曾经筑此桥的乡里被砌刀磨破、被石尖割伤的手印,但他们仍然坚持,默默用躯体、用精神,留下这座供无数人学习、成长、前进而默默无闻的永恒之桥。

乡桥还是一如既往地伫立,纵使它老了,我对故乡、对乡人和这粗糙的石桥的思念依旧如初,因为在我心里,这座桥是永恒的。

以桥为题

700字 初二

小桥

爷爷家门前有个桥,短短的、窄窄的小桥,安稳又坚固。

每回到爷爷家,我爱跑下小桥去,听脚下潺潺溪水的欢笑声、身旁野花野草的窃窃私语。小桥护栏短短的却很安全,在乡村清爽的早晨,我可以靠在护栏边,站在小桥上,仰望广阔洁净的天空,眺望远处悠闲的黄牛,此时天地间仿佛就只有三种颜色,天空的湛蓝,田野的新绿,小桥的土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就是这般了吧。

小时候桥边总有许多玩伴,母鸡、黑狗、老牛、黄鸭,它们是不怕人的,那天不怕地不怕的架势,总引人发笑。老牛慢悠悠的,安静地看着我与鸡鸭狗打闹,时不时“哞”一声,似乎在笑。我在小桥上追着鸡鸭跑,常常把它们赶到小溪里头去,气得它们咕咕嘎嘎破口大骂拼命扑腾翅膀,我便蹲下放开嗓子大笑不已,而黑狗也兴奋地摇着尾巴,汪汪直叫。斑驳的小桥上尘土飞扬,它看着嬉笑着的我们,轻颤几下,发出闷闷的声音,它也在笑呢。

晚上了,乡村的夜很黑,黑得像大山裸露的皮肤。月亮清亮柔和的银光,轻轻地散落在人间,碎成一块一块。小桥静悄悄的,溪水仍一路欢唱着。

每个晚上,大人们都会出去散步,于是偌大的房子里只剩下我和两个妹妹,小孩子怕空荡的房子,我就领着他们在门口台阶上坐下,静静地守望着,目光里的小桥,只要出现几个熟悉的身影,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等急了,等怕了,我们就牵紧小手勇敢地站起来,黑暗中有清晰如鼓的心跳。“他们回来了!”妹妹喜悦的叫喊划破了夜空,星星出来了,那惬意的步伐踏着一地月光,使我没理由的安心。

望向小桥,它在那淡淡月光下闪闪发亮的黄色,是多么美丽!这无名的小桥,是承载了多少爱与回忆的桥梁。茫茫黑夜中,我仿佛听见了小桥低沉的属于家乡的笑声,入迷地听着,就这样进入了梦乡。

爷爷家门前有座桥,斑驳却又靓丽的桥,用爱砌成,温暖又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8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