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3.2.1.600字

行走在3.2.1.

600字 初三 记叙文

见证我成长的不是门框上的条横,也不是要穿大的衣服,而是这么简单的三个数:3.2.1。

小时候,头发不好梳,早上起来,像草窝一样乱,妈妈都会给我扎三个小辫,每次扎好,都会说:”来,自己数数。“我轻轻的数着:”1.2,有两个。“妈妈这时总会拉着我的一只小手摸着后脑勺,说:”这还有一个呢。“这时的我总会开心的笑。那时的我很愿意早起,让妈妈给我扎头发,让她带我数数,虽然总会忘记后脑勺的那个小辫,但妈妈总会提醒我。那时早晨的阳光是那么暖和,我们笑的很灿烂。

后来长大些了,上了小学,妈妈也就只给我扎成两束。那时的我是个离不开妈妈的孩子,而妈妈却很忙。我早上会一拖再拖的去学校。有一次早上,妈妈刚送我到大门口,就让我自己去。我内心十分不情愿,我希望可以请一天假。我低着头,不断的摇头,两束头发也跟着摆动,妈妈着急的问我:”怎么了?不舒服吗?”我没吱声,妈妈越发着急,从妈妈眼神中看出,那似乎比自己生病还难受。我只好说:“没事。”妈妈就说了几句就走了,边走还边说到学校要好好听话,路上要小心点之类的话,我低着头,站在原地,点着头,两束头发轻轻的摆着,眼眶含满了泪水,告诉自己:“妈妈有点忙而已。”

长大了,我把头发扎成一束,妈妈在旁边看着,用手比划着,说:“以前你还只有这么矮,我给你扎头发要扎成三束;后来你长高一些,我给你扎成两束;现在就这么大了,自己会扎成一束。”眼神中有着一种奇妙的东西。我认真的听着,笑着拿着梳子对妈妈说:“那我给你扎头发吧。”妈妈说我神里神经的,扎好了又解下来,但又笑着让我扎成一束,我感到妈妈的头发已渐渐花白,妈妈已经渐渐变老。

行走在人生路上,3.2.1是我长大的最好的展现:“3”是那稚嫩时,“2”是懂事时,“1”是我现在想着:“妈,等你老时,我永远给你扎头发。”

陶潜,我要为你点赞

800字 初一 记叙文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一种意境,美好单纯。 

没有烽火,平和安详。这一种幻想,干净善良。 

属于他的桃花源,源于他的纯净,来自他的澄明。他如枝头的玉兰花,高洁而轻盈,一旦爱上土地的纯朴,就不再贪恋世俗的喧嚣;他如怒放的白菊,清冷而豁达,一旦绽放于秋寒的萧瑟冰凉,就不再放弃净土的安宁;他如不染的青莲,静默而圣洁,一旦嗅到空气中的空灵纯净,就不再缠绵于河底的温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青色的衣襟,飘扬的青丝,独立于菊花田中,这抹纯白的遐想,染上他的眉毛,映出另一番纯净。 

拂袖,撷去一抹菊花香;颔首,浮上一丝淡泊愁。每一瓣花的纯净,被他描绘出最通透的风景,那一刻,他是那么贴近自然的脉搏。金色的阳光拍打着他微醺的脸颊,淡淡的酒香游离于他的发丝间,它解的不是忧,是诗情。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他行走在稻香茅屋的黄昏,轻若无物的薄烟弥漫在秋日高远的长空。暖的风吹动了他的衣角,柔的云渲染了他的安然。秋风卷携着泥土清新纯朴的气息,我却分明嗅到了来自陶渊明的淡泊释怀。旷野上的一点微光,在他澄澈的眉宇间反射出独有的安然。苍穹里的一点星光,在他静明的心里投映出永恒的安宁。那轻比绸纱,又固若磐石的宁静,给予他的,不仅仅是坚持下去的希望。 

行走于红尘阡陌中沉重的灵魂,看不清他的心,一直以为他那颗芳草遍地的心之原野,覆盖着永不融化的冰雪;沉溺于世间繁华里的厚重的身影,读不懂他的情,一直以为他那份淡泊宁静的坚持,隐含着不堪重负的逃避。 

屋前的五株杨柳,黄了又青;屋后的一畦白菊,开了又谢。 

唯有天地间至纯的草木生灵,才有资格聆听来自他心底的野韵;唯有苍穹下至简的山水点滴,才有能力触碰来自他心扉的宝物。他闻过的花,触过的柳,望过的尘,听过的泉,无一不明白他的追求。他描过的叶,绘过的瓣,吟过的枝,唱过的根,无一不了解他的心跳。 

清风、浮云卷过他的衣衫,这一刻,淡泊永远停驻。 

陶潜,我为你点赞,不仅仅是因为你让我相信桃花源的存在,而是你给了我一种希望――生命原来可以如此自由随性,生活原来可以如此清澈澄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记叙文
6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