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的树650字

绿的树

650字 初三 散文

万色皆起于一段绿,绿是生机盎然的底蕴,绿是山盟海誓的承载。从前,有这样一棵树,它生来绿,死亦绿,站着绿,倒下,依旧绿。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他一生戎马骁勇,驰骋沙场,虽未有大功,却仍是尽忠。可又有谁能想到他一生单薄的末端。

他为引开昔日劲敌,只身跨马向山顶奔来。只见山顶长者一棵郁郁葱葱的树。叶儿是那样翠,尽管山顶的日山风吹使它如此曲折苍劲,但他长的那样绿。他来到这棵树下,眼见路已经走到尽头,只得下马。那绿叶随他的壮志凌云一起颤抖。一时间,一支利剑刺入了他的一腔热血,血漫了天空,将那棵翠绿的树,浸的如血般一样红。

她大概已经望尽天涯路了吧。只因心系征东的丈夫,日夜不得开心颜。虽不算倾国倾城,却也是痴心一片。

自从她丈夫奔赴疆场,思念之心日益增加,除了把丈夫最喜爱的那只雀悉心照料好,她便爬往山顶,望着丈夫回家的,须经的那条已长满荒草的幽静小路。

天天如此,幸好天公有眼,让着山顶上能长有一棵足以蔽日挡雨的参天大树。那树上缀着星星点点的白花。绿中白,显得更为可爱。每每她来到这棵树下,日日流泪。泪哭干了,便硬生生哭出了血。这双眼睛是要不得了。只那哭出的血泪,染了那绿叶之上,原本可爱的小白花。

他最喜爱的那只雀终于被她的不忍放走,飞往了一个不知在何方的村落。那里山明水绿,花红柳翠。它便在这做了窝。它的窝在一棵像他死时所染的树上,也似她哭红的那棵树上。总之,他就在这棵树上每天欢乐的吟唱自己的美妙生活。不知道是哪一天,不知道是什么人,只看到原本似世外桃源的村落来了一群恶魔,烧了这树,还有整个村庄。红光冲天,树倒了,掩盖了它原有的绿。

他,她,它,还有一棵绿的树。不知道那棵树最后如何如何,只知道他重新绿了起来。他真的是生来绿,死亦绿,站着绿,倒下,依旧绿。

读《文化苦旅》有感

900字 初三 读后感

午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题记

寒假里,我怀着敬畏之情读完了这本余秋雨先生写的《文化苦旅》。

这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份:中国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分别写了秋雨先生在考察为同地区所想到的,在文革期间发生的事所想到的,在不同著名人物身上所见到的。

这里,我就有一个问题想要问了:书名叫《文化苦旅》,但本书中却没有一个与苦有关的字眼儿,这是为什么?能叫《文化之旅》吗?

先把这个题目分析一下,文化,大概是指秋雨先生经过这些物、事、人所悟出来的道理。旅,顾名思义,就是旅行的意思吧!但我觉得在最后一部份中,并没有涉及到旅行,而只是一件件让人若有所思的事件,因此,旅就是指获得这些道理的途径、过程,那苦文是什么意思呢?是艰苦,辛苦的意思吗?

从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来看,苦的意思是体现了的,就拿世界之旅举例吧,世界之旅中的一篇篇文章,都是秋雨先生在各地考察得出的结论,而秋雨先生却经历了中东、中非等战火纷飞的地区,冒着生命危险完成的这本巨著。光听这背景,就不由得让我对《文化苦旅》这本书肃然起敬。因此,苦的意思是艰苦,辛苦,那么,还有别的意思吗?

再从一些我自认为好的文章来分析吧:《道士塔》主要讲述了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被发现并且被外国殖民者掠夺的悲惨境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借王圆箓所修的道士塔,引出斯坦因等外国考古学家们对莫高窟经卷的瓜分,表现了莫高窟的悲惨境遇,听听秋雨先生所描写的吧。这里也难、那里也难,我左思右想,最后只能跪倒在沙漠里大哭一场,哭声,像一匹受伤的狼在黑夜里嗥叫。也对,本来属于中国的宝物,却这样轻易地被外国人取走,但中国人又能做什么,把车队拦下来,把这些无价之宝运到京城?但那时的中国,正处于极大民族危机之中,谁也不知道自己脚下的土地明天会被谁占有,更何况这一卷卷珍贵的经书?作者所哭的,不仅仅是经卷流失海外的悲痛,也是国家不强大的惋惜,因此,这个苦字又多了一重意思,苦涩。

现在就能解答这个难题了,苦,既指作者考察时行程的艰苦,又指作者对于中华民族饱受掠夺的涩回苦忆。秋雨先生写这个苦字为全书做了一个完整的刻画,同时也使我们这些读者感到心头一震,我们不能沉迷于我国四大发明与国悴等,在我们眼中,应该还有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的惨痛历史,以上就是我读完这本书的全部感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散文
6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