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字 六年级 叙事

什么叫静?也许,始终静不下心,始终无法让自己的心风平浪静。想到了许多,可依旧像一直不安分的小鸟找不到一棵栖息的树。

静,最初接触这个词是从李白的《静夜思》读到的,那大概还是我四五岁的时候吧。只记得一个有月光、有霜、冷冷的清晨,街上只有我和妈妈两个人,昏暗的路灯拉出我们细长的人影,“蓝蓝,看到了吗?那地上如霜般的光辉,这是月亮它独有的美丽光辉,面对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一首诗。《静夜思》”看着那柔和的、淡雅的如一层薄纱的月光,我的心以不再平静。在那静静的铺满月光的街道上有一个小女孩在朗诵那首透着月光的诗,而她在和它对话......

静是一种景致,是一种氛围;静是一种美,是一种意境。

后来,我们搬家了。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外面的天空变小了,而我的世界却变大了。关上了门,我将与世隔绝享受这属于我的天地。在这里,我随心所欲,它包容我的顽皮,宽恕我的“错误”。而我更多的是伏在书桌前专心享受学习时刻。可有时我什么也不做,只看着对面楼上那唯一的灯光发呆......

静是一种心境,一种思维。

其实,我是一个不安静的人,但我喜欢日子平静地度过,时间悄悄地流逝 。我喜欢夜晚星星与月亮相伴的宁静;傍晚,夕阳西下、日月更替的恬静。我认为静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更是一种思想,它需要慢慢发掘,静静体味。

800字 初二 记叙文

为了完成作业,我第一次来到了不知名的大钟亭。

说起大钟亭就不得不说鼓楼。清晨,悠扬的钟鸣开启了新的一日,傍晚,沉郁的钟声结束一日的辛劳。晨钟暮鼓,是千百年生活的规矩。在南京我只知晓有一个鼓楼,还未闻有一个大钟亭。若不是这次活动或许我永远也不会有这样的收获吧!

从地铁出来,第一高楼紫峰在那儿矗立着,天灰蒙蒙的,沉沉的雾霾给大厦带了顶帽子。边上车水马龙,耳边全是车声混着人声带着些莫名的噪音一下向我的听觉神经冲刺过来,要不是早已适应了这繁华的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此时的我或许早在病床上卧着了吧!

钟亭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围着,与周围那些现代的建筑“交相辉映”,被这么一衬托书上说的“其建筑面积之大国内少见”大相径庭。绕过几条小街,大钟亭就在那儿了,远远望去,没有故宫的气势,也没有苏州园林那样独特,在那里显得有些孤独,有些无助。

顺着石子路穿过一个走廊,钟亭就在那儿了。就是一个变,那喧嚣的城市仿佛消失了,耳边有了几声“啾——啾——”的鸟啼。一条素朴的小路弯着通向小公园里最高的建筑。刚下过雨。路是湿的,几块山石随意放在路边,一条不足一米宽的小路周围的花草成群,不禁让人想起那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花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周围多静!风吹拂在耳,虽是深冬但那风仿佛给了一丝暖流,边上便是那现代化市中心,可这里却还停留在那五百年前的时空,边带着我的心走了。这里一切的声音都来源于自然,一切都是静静的。我不知该如何形容它。那种静,让你觉得就在你身边,但又可望而不可即。那种静不比“会当凌绝顶”时,山间毫无生机的死一般的寂静;那种静也不是课堂上,会议时没有人说话那种安静;那种静也不似一个人走夜路时,在黑暗的笼罩下的宁静。那是一种有生机的静,那是一种恰到好处的静,那是一种让你有想在这儿安度晚年的静;那更是一种属于过去、现在、甚至未来的静。我被这种静打动了,她静得让我难忘,静得让我的心也归属于她了。

走进钟亭,不大的亭子被一口大钟塞得满满当当,十多公分厚的钟壁,那悠远而沉郁的钟声定曾响彻过这座古城。留在了人们的脑海里,亘古不变。

最后用句诗来结束这次“静”的旅行吧: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叙事
4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