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青春与梦想_750字800字

奔跑吧!青春与梦想_750字

800字 初一 议论文

青春与梦想中,“青春”,这个词,在我的心目中,既遥远,却也触手可及,它是一个梦幻的词,它象征着年轻与活力。“梦想”,它比理想更遥远,但只要向它前进,终会有实现的一天。我们正值青春,计划着未来的梦想;成年人已过青春,正实施着梦想;老年人回顾着青春,品味着梦想。

青春是热情的,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它朝气蓬勃,如清晨冉冉升起的红日,越发耀眼。我们在青春中,计划着我们的梦想,而我们的梦想,在我们的青春之上。如果说青春是梦想的地基,是梦想的载体,是梦想最初始的阶段,那么,珍惜青春,打好这座“地基”,“梦想”的大楼,一定能高耸入云。

梦想是神秘的,是虚幻的,是圣洁而美丽的,如一位戴上面纱的女子,让人忍不住想看看她隐在面纱下的的倾世容颜。我们要在梦想的大海中找到航向,到达成功的彼岸,就一定要经过青春的海湾。如果梦想是青春中美好的期望,那么,搭上“青春”这艘直通梦想的船,就一定能看到梦想,可能遥不可及,但是“青春号”,会给你一个不可能的可能。

青春短暂,所以我们说:要惜时如金、努力奋斗、打好梦想的地基,但是,我们很多时候却做了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若一直如此,青春只会扑灭梦想,而不是点燃它。所以,我们更应该去奔跑,去追逐青春与梦想。让青春加快步伐,更快的找到梦想的航线。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我们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更应该化青春为动力,追逐梦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坚定不移,即使受挫依然如此,“笃志”便能好好利用青春,为未来实现梦想打好基础。

“少年强则国强”有坚定不移的志向,未来的光明一定属于我们。

奔跑吧!青春与梦想。在阳光下,由梦想带着青春,由青春载着梦想。让我们在青春中,向着梦想前进!

初一:冰糖娃娃

作文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点评:文章行文流畅,上下连贯。选材新颖独特,不附平庸,一扫迂俗之气,令人耳目一新。重点突出,中心明确,立意鲜明。引用名人名言,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更能有力地表达作者的观点。立意深远,思想深刻,充满正能量。

总的来说,文章写得不错,希望作者继续保持,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加油!

点评老师:金冬晴

论中国封建王朝君主之用道_1500字

1200字以上 初一 议论文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从春秋战国混战,商鞅辅政变法、秦始皇统一天下,到1911年辛亥革命——在这长达三千年之久的封建统治中,先后涌现出夏、商、周、秦汉、新、晋、隋、唐、宋、元、明、清十三个大王朝。当年,秦始皇一手创立秦帝国,自号“皇帝”,欲使秦传之万世无穷。的确,每一个君王皆希望自己亲手缔造的大帝国永世昌盛,亦为此耗尽心血。古人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构建一个庞大的封建体系,国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操控国法的人——一国之君,乃船之船长,发号施令。其用道之策,亦为千年热题。

中国思想最蓬勃的时期,要数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各国长期撕杀,使得众多有志之士自研学说,奔走他乡,欲助国君宏图大业。于是,一批思想学说如雨后春笋齐发,张现出活跃的生命力。以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为主,辅之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各立学着说,形成一派,到处教学游说。往后的中华大地,无一不汲取这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学术精华。

而治国之道,主要是儒、法、道三家并驱。法家主张法治,严刑督国,反对礼治;道家以“清静无为”为主题,提倡“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康生活;儒家则以“仁爱”为本,主张礼治安邦。三家各有一番说理,常常此起彼伏于君权手中。

纵观中国历史长河,多数君王是儒表法里。在过渡中,三家应时而生,道所不同。其融合之度,常有惊人巧合。

以汉朝说例。西汉自经吴楚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不安。文帝、景帝奉循黄老学说,休养生息,轻徭薄役,使社会基础大大增加,国力雄厚。这三十多年的“文景之治”,很大程度上为后来汉武帝南征北伐、扩充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元前140年(建元),刘彻登基,成为千古一帝汉武帝。执政初期,迫于霍太后掌权、好黄老学说,汉武帝未敢重用儒生。等到霍太后去世,汉武帝立改治国之道,采纳董仲舒的《天人三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争讨匈奴、开辟西域。汉武帝孜孜不倦,开创了又一个盛世。然而穷兵黩武,造成国库消耗大,民负增重。到了宣帝时期,汉宣帝以法治国,以史为鉴,再度出现“昭宣中兴”。这也是西汉繁盛的尾声。

一个王朝,是历史的缩影。法、道、儒三家相生相克,相辅相成。法家,乃强国之道。昔管仲以法治国,使齐国成为大国,齐恒公一跃霸主之位。诸葛亮严刑厉法,使蜀汉生生不息。法家之治,可以使一个小国迅速爆发成超级大国,所向无敌,一统江山。但等到国家一定,多年的战争侵蚀社会底层,民不聊生。反之,黄老学说亦应运而生。道家,乃养国之道。西汉初年,萧规曹随,百姓安居乐业。道家之治,在于不扰民,任由社会自然恢复发展,韬光养晦。可当财富积累过多,也会引起一系列问题。于是,又该儒家上手了。儒家,乃固国之道。历代君王,终要以孔孟学说来教化百姓,规范礼乐制度。经过一代代传承发扬,儒学已形成一个庞大体系,是取之无尽的宝库。它与时俱进,永远都有自己独到的一套治国方法,贯穿着“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对巩固封建统治起了稳定作用。儒家之治,归于升华凝聚国民思想,营建和谐的环境,促进国家繁荣。

《易经》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治国之法,如同治水,既不可拘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百王之变法,日日为信,身为一国之君,应动善时,根据不同情况施以不同政策。调整国法,主心在天子一人之手。上行下效,正所谓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回顾历史,中国也曾有书呆子君主,一味托古改制,没有因时做事。其中,最着名的要数新朝皇帝王莽了。他率领一帮儒生,按《周礼》将国法改得一塌糊涂,使社稷毁于一旦。

中国封建王朝君主之用道可谓变化无穷。然万变不离其宗,治国之道皆为巩固王权,稳定江山社稷。其用道之精髓,留给后人丰富宝贵的纸质、精神财富,引领我们不断探索思考,发寻更好的治国学术。

初一:whs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点评: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取材新颖,详略得当,叙述详尽,主题突出。思想深刻,见解睿智,有主见又不乏真知。

文中可圈可点的佳句不少,给文章增添了些文学情趣。文章写得很好,希望作者再接再厉,争取写出更好的文章。加油!

点评老师:金冬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议论文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