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脸”400字

奇妙的“脸”

40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每本书都有自己的脸,《快乐读写》的脸可漂亮了,我就来给你们介绍介绍吧┅┅

《快乐读写》的“脸”是长方形的,底色是桃红色的。最引人注目的是四个黄色的大字“快乐读写”。

“快”字的竖心旁很像一只从侧面看的脸,圆圆的耳朵,尖尖的鼻子,大大的嘴。好像在说:“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它的最后一笔:点,像一个月亮,被“乐”字扬起的裙子遮住了半张脸。这时候“乐”正玩得开心呢,那个月亮可正在纳闷呢;“乐”字的一撇,像头发被风一吹,飘扬在空中。“乐”字的左点像一条裙子,扬得高高的;“乐”字的右点是一张笑脸,因为乐可是快乐的意思哟。“写”字的长横远看像三支铅笔,近看像三本书叠在了一起,好像在告诉我们:只有多读书,多写作,才能学好语文。

在“快乐读写”的左上方有三个蓝色的字――“双休日”它们有白色的边框,下方有黑色的阴影,看上去好像是从底色上跳了出来一样。“双休日”的后面拖着一列“字母火车”,一前一后的行驶着。“字母火车”的上方有一张图:在图上我看到了一个牛仔被绑起来了,还有一头牛在嘲笑他。

你们说,《快乐读写》的脸漂亮吗?

剪不断,理还乱——读《雷雨》有感

800字 高三 议论文

文学艺术的魅力来源于“真”,莎翁的作品正是因为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形象,才使其具有永恒的生命力;而曹禺的《雷雨》也因为把人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才让读者感到了强烈的共鸣。

《雷雨》对侍萍和周朴园形象的刻画,不是脸谱化、公式化的,而是把人物复杂的性格真实地表现了出来。

周朴园是老爷,又是资本家。在对待侍萍的事情上,他有怀念和内疚,又出于封建家长的尊严而不愿深刻反省。周朴园遇到无锡人便打听侍萍的事,听到讲侍萍投水时便“痛苦”,特别是“关窗户”两段前后照应,充分体现了周朴园对错误感到悔恨的人性。

但是,美是由距离产生的。当周朴园得知面前就是鲁侍萍时,面对现实,他不得不怀疑侍萍来此的目的,同时为了自己的名誉、尊严以及他和侍萍的等级差别,他又变得冷酷无情—“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你可以冷静点儿”。在梦幻的想象中可以大敞心灵之门,但在坚硬的现实面前必须具有同样坚硬的思想。说周朴园虚伪,怕人揭出伤疤,可这本来就是人的本性!谁能做了错事不内疚,可谁又愿意被人揭开伤疤?正如莎翁笔下的麦克白夫人,梦游时常受着良心的谴责,醒来后却仍旧阴险、冷酷。这其实是人性“善”的一面与“恶”的一面相互影响,错综复杂的表现。

对于鲁侍萍,她与周家既有难舍难分的亲缘关系,又有受周家凌辱的一层,所以她悲愤“三十年的苦”,又时刻不忘过去的周公馆;她既希望“一生也不要再见周朴园”,又被说中“侍萍,你回来了?我知道你会回来的”!她拒绝周朴园的金钱,可是又转弯抹角地“就在此地”,“老爷的绸衬衣绣着梅花”,还有一个“萍”来暗示自己的身份;她坚强地挺了三十年,欲与周家一刀两断,可她又那么软弱,一见周朴园便叹气悲伤。抽刀断水水更流,她不仅剪不断与周家千丝万缕的关系,还把它变得更加复杂。其实,“不是”是为了“是”,“不欲”是为了“欲”,“不爱”是为了“爱”,这也是人地地道道的“本性”。简•爱不也愤然离开桑菲尔德庄园吗?可她的心底还怀着对罗切斯特先生最真挚的爱。

剪不断,理还乱。人性错综复杂,对立的两面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使人变化多端,但正是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人,不完美的才是最完美的。了解这一点,才能在云迷雾涌的变化中懂得人性,认识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四年级
读后感
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