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自救700字

精神的自救

700字 高三 议论文

我的母亲并不是一个前卫的人,但她却是极懂得生活的人。 

母亲喜爱在自家的院落里摆弄些花草,月季、芍药、金银花、荷花、茉莉……晴朗的午后,常常能够看到云霞般簇拥的花朵在煦日的光线中浮动如影,花香弥漫。母亲也爱亲手植下一株株树木,它们总在某一时刻绽放出迷人的花朵,或在不经意间结下青涩的果实,夏有芙蓉,秋有西柚,冬天会看到团簇了满树的红梅,而春天亦是满地桃花,温暖浪漫。这时,父亲会常常碍手碍脚地在一旁帮忙,母亲笑意地嗔斥,小猫在屋顶上眯着眼慵懒地打盹儿,红色小鱼穿梭在水中,嬉戏荷间。 

在这样的家庭里,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母亲常对我说:“我只希望你是个懂得生活的人,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不需要做精致华丽的高贵女子,这样便很好。”早前看过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她是个极富有情趣的日本女人,她总是会用不轻佻、不张扬的内向的笔触记录下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微的情感――青梅酒、露湿的菖莆、夜间小虫的鸣叫……而且她也总喜欢在最后附上一句:“这是很有意思的。”这“有意思”也许是来自这清淡女子的笃定吧。在我看来,她毋庸置疑是个快乐的人。 

然而当今世界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大街上总是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背着LV的包,穿着Levi’s的牛仔裤。业余游玩的场所不再是体育馆,而变成了繁华喧闹的街路;假日约会的地点从安静的公园变成了星巴客、哈根达斯。人们开始将追逐奢侈品作为目标,或许他们认为这很有小资情调,但他们正日益被匮乏的心灵出卖着空洞的双眸。物质犹如一条毒蛇,正一点点吞噬着他们的心灵。 

当物欲将我们推入无底的黑洞,我们便极需要精神的自救。这便是一种生活态度吧,像清少纳言那样,像母亲那样。尼采曾经说过:“精神的幸福不会是剧烈进级的,而是慢慢渗透的。”朴实却不闷乏,平淡中自有真情流转。正如花期一期一会,活在当下。突然想到母亲在我小时教我念的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精神的食粮

900字 初三 记叙文

如果说物质的食粮给人以身体上的满足,那么精神上的空虚便只能靠精神食粮。精神上的富足是无法靠物质生活来填补的,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富人耽于享乐却依然无法满足,有的人穷了一辈子却精神饱满神采飞扬。

我们想必都体验过酒足饭饱后无所事事没有乐趣的糟糕感觉吧,精神食粮就是我们的乐趣。有时我们宁愿只吃个半饱也要让脑袋有事可做,所以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穆德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精神食粮的范围在数字化时代后延伸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我们有有书店里装饰着漂亮封面的《小时代》。我们玩微博、逛贴吧、打看看《进击の巨人》,感觉日子无比充实,然而每天睡觉都带着难言的疲劳,有时候分明没什么想做的事却逼着自己呆在网上,哪怕无聊到随便好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扣扣也坚持着不下线,一离开电脑好像就缺了什么,有一种莫名吃亏的感觉。

扪心自问,这些炫目的画面、华丽的文字、歇斯底里的音乐声,真的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精神食粮”吗?

如果是的话,为什么一放下电脑,就有一种无法抑制的空虚和疲惫感袭遍全身呢?为什么,心中有淡淡的悔意,觉得自己又浪费了珍贵的时间呢?

我们也很羡慕啊,那徜徉在唐诗宋词、魏晋风骨的风流,那思索着严谨思辨的哲学问题的专注,那仰天长啸、恣意风流的快意。我们羡慕着那些有大智慧大觉悟的人,在心里憧憬着,想要和尼采一起大吼“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想要获得真正的成熟,那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想要想那些大师一样沉迷于某个学科,在研究中获得无上的快乐,哪怕像约翰·纳什一样被密码逼疯!

但是啊,我们想着要翻开史记,甚至都从书店将它买了回来,将它放在了自己的书架上,却在触摸到它冰凉柔滑的封面时停下了,虽然心中涌起悔意与自责,但还是将手放在了电脑开关上,一按下去,就是一个虚无的晚上。

这是懦弱啊。我们害怕着,害怕在那些先贤哲人面前暴露自己的无知与浅薄,害怕解析自己的灵魂,害怕在真正的“大美”面前,自己的丑陋无所遁形。这些才是真正的精神食粮,我们是饥荒了许久的人,之前一直在用灰尘和泥土填饱肚子,所以当真实接近得可以触碰,我们反而犹豫了。

其实,我们只要勇敢的拿起那本书,带着小心又激动的心情翻开那一页,抛弃一切的浮躁与虚伪的华丽,真正触摸到质朴的、赤子般的哲人的心灵,在广袤无垠的思想宇宙中与他们的思维碰撞,这些思想就会带给我们真正的满足。

——平和又安宁的,这是精神的满足;这是真正的,精神的食粮。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三
议论文
7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