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衢州文博会有感700字

观衢州文博会有感

700字 观后感

唐代孟郊咏三衢曰:“古树浮绿气,高门结朱华。”宋代杨万里有诗云:“黄柑绿橘深红柿,树树无风缒脱枝。”衢州历史悠久,然而真正认识到衢州文化底蕴丰富雄厚,是在上次游衢州文博会后。

秋季的果实尚未完全落尽,白昼的时间已然不长。阳光如尘封已久的纸张微泛着枯黄,令人联想到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籍篇章。为赶赴市文博会盛宴,我们一家三代来到了南湖广场。人流虽算不上熙熙攘攘,所见所闻却足以让人久久难忘。

且不说播放着唯美画面的巨大显示屏,也不说尚未开始表演的木讷又萌宠的机器人,单单那“香火草龙”就深深震撼着我。那草龙巨大而雄伟,撑满了我整个视野。它盘踞在那里,宛如渺小的人突然推开一扇大门,一条巨龙冲门长啸,令人敬畏不已!这龙用草茎编成,全身红香插遍,如同一团跃动的火焰。节日里,人们以舞龙的方式祈福求安。

“请新娘上花轿!”随着一声高亢的呼喊,我们来到了常山喝彩歌谣的表演区。喝彩的老司仪,抬轿的壮汉,捧彩礼的小丫鬟,鬓角带花的媒婆,加上一对新婚夫妇,这正是古时结婚时的热闹场景。老司仪唱歌谣的时候,胡子一抖一抖的,颇为滑稽。

拂去衢州古老史册上的灰尘,一幅幅充满了浓郁文化气息的画卷次第展开。几千年的衢州农耕文明,留下来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邵永丰麻饼、余东农民画、九华立春祭、衢州黄蜡石……我爱衢州,我赞衢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把它的古色古香,慢慢渗透到全世界。

当人们沉醉于当今一日千里的高科技时,不妨也放慢脚步,欣赏那浸透着浓浓乡愁的物质文化。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好好珍惜。作为初中生,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倾听市井老人的倾诉,积极了解灿烂的历史,发扬传统文化。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用文化将我们的家乡和祖国装点得更美好!

2017衢州文博会征文

750字 初三

这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

历史的潮水一浪接过一浪,无论是一张张单薄的纸张,还是一件件精美绝纶的工艺品,都体现了文化的传承。穿梭于文博会一个个主题之间,我深深感受到了衢州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民间工艺

在没有参观文博会之前,我不曾知晓衢州竟有如此之多民间工艺和深藏不漏的民间工艺高手。其中不乏有将一张张平淡无奇的红纸剪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动植物形象的柯城剪纸;有将一桩桩杂乱无章的树根雕刻成一个个立体图像的开化根雕;有将一根根粗糙简陋的棕绳编成各式各样生活用品的龙游棕编。

拿起精巧的陶艺作品,细细观察其间的纹路,你会感受到细腻的制作过程。可是我们这一代新青年,生活早已被网络覆盖,更别说是了解民间工艺了。

曲艺文化

我的家乡在江山,对于江山婺剧“变脸”、“耍牙”这些传统曲艺早已熟知,可到了文博会我才感知到了衢州曲艺文化的博大精深。

开化草龙,你听说过吗?这也是一项传统舞蹈,类似于舞龙。再说说传统戏剧,西安高腔、江山八都木偶戏可都是亮点。我也体验了一把木偶戏的高难度操纵,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从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传承者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优秀工匠精神。

舌尖上的美味

在很多同学心中传统文化就是诗词歌赋,离他们的生活千里之遥,非也!流传于舌尖上的美味何尝不是一件传统文化呢。邵永丰麻饼,坚定不移的工匠品质;杜泽灌肠,承载着多少杜泽人民的回忆与思念之情;龙游发糕,又拥有着多少“粉丝”。

我不知是否将茶文化归结于此,因为茶文化不仅可以品,还可以赏。文博会上一位身着青花瓷旗袍的女士在演示置碳、燃炉、煮水、烤茶、蒸茗、点茶、分盏、敬茶等茶道礼仪。炉灶上煮水汨汨,杯中热气袅袅,那双纤纤玉手置茶入壶,着实动人。茶文化之所以如此完善地流传至今,也因为这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

民族文化是前人共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共同的文化之根和精神血脉,我们一定要永远坚守下去,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年轻一代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观后感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