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姨的一封信1000字

给小姨的一封信

1000字 六年级 书信

亲爱的小姨:

您好!您在云南丽江的服装生意一定很兴隆吧!我经常在妈妈的电子邮箱和您的“楼上的拉姆”的网页里欣赏由您亲自设计的民族服装,还有您发来的照片,我觉得您比以前更加年轻漂亮了,我想告诉您一个秘密,我为有您这样的小姨而感到无比的骄傲。

经常在家听妈妈讲您在学校里有趣的事,让有很想念您。离您最后一次到我家已经有两年多了,我现在向您汇报一下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我现在都长成大姑娘了,身高快赶上妈妈了,今年暑假后我就要成为六年级的小学生了,现在我们正面临期末考试了,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在数学方面有总有些担心,我那个马虎的毛病老改不了,小数点不是点错了位就是忘了写,做计算正确率不是很高,让我很是苦恼。语文作文还算有点信心,只是在词语上功底不扎实,错别字多,为这个我没有少挨批评的,提到考试我真有点提心吊胆的,知道么?这次如果考不好,就不能在暑假实现我看海的愿望,这可是我梦寐以求的事呀。不过,我会努力的,小姨,您就看我的行动吧,我会第一个告诉您考好的消息。为我加油好吗?

小姨,我还想告诉您一件对于我来很大的事,一向生性腼腆,性格内向的我,在今年的“六一”里,在学校的大舞台上表演了《大长今》的主题曲《娃娃》的舞蹈,而且这个舞蹈是由我们班的十位女生自编自演的,我们利用两个星期每天的中午和晚上的课余时间排练,虽然每天大汗淋漓,腰酸背痛的,但得到老师的评价是:我们虽然不是表演得最好的节目,但是我们的演出是出色。我终于可以鼓起勇气走上舞台,小姨,您为我高兴么?

小姨,您还记得您最后到我家来的情形么?您从自己手取下一个木制手琢送给我,做工精细的手琢上刻有美丽的图案,我很喜欢,一直放在我的书柜抽屉里。一看到它,就让我想起您,就激起我对美丽而神奇的丽江的向往,因为有您生活在那个古城里,我在网上看过了许多有关丽江的介绍:有人说丽江是上帝遗留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一块人间仙境,鸟儿在蓝天白云间自由飞翔,牛羊在绿水红花间徜徉,人们在古桥面流水悠闲,人与自然相处的那种和谐。那里还有皎洁的玉龙雪山,有神奇的沪沽湖,神密的摩梭人,还有东巴神园,长江第一湾,虎跳峡等等,我最去的地方是玉龙雪山,听说那里终年积雪,还是花的海洋,我真想现在就有一双翅膀飞到您身边去,让您带着我去看遍丽江的每一处风景。可是,妈妈要我现在好好学习,学到很多的知识和本领,以后就有很多的机会去丽江了,虽然我很不喜欢她的唠叨,但又“母命难为”。好了,不多说了,我要去复习了。

祝您身体健康!生意盈门,越来越年轻漂亮!

侄女:雅琦

二OO七年六月十七日

三国演义

1200字以上 六年级 叙事

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贯中是他的字,山西太原人(还有庐陵、东原、钱塘等多种说法)。他生于元代,死于明初,大约生活在公元1330~14XX年间,他生平不见史传,据某些片断的材料说,他性格孤介,“与人寡合”,因“遭时多故”,东奔西走,“不知其所终”。他还是一个“有志图王者”,曾充当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士诚的幕客。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据说小说创作有数十种,曾写过十七史演义。现存署名罗贯中的通俗小说,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他还写过杂剧和乐府隐语,现存的杂剧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

《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材。作者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了《三国志通俗演义》。这部书版本很多,现存的最早刊本是明嘉靖本。全书24卷,240则,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它集中了宋元讲史话本和戏曲中的精彩部分,将元代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全部加以改写(删去了荒诞的故事,增加了史实,扩充了篇幅),成为一部长篇巨著。此后,新刊本大量出现,但它们都只是在嘉靖本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增删、整理的工作,没有大的改变。最流行的本子,是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增删、评点过的120回《三国演义》。书约成于康熙初年,比嘉靖本更加紧凑完整。现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即根据这个本子重印,删去了评点。

《三国演义》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写起,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全国统一为止,前后共97年。它描述了三国时期纷繁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它的主要思想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三国之间军事、政治、外交事件的描述,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各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这些可供我们借鉴。孔明身上就集中反映了各种斗争的经验、智慧和才能。2.揭示了当时矛盾重重、动乱不安的局面。这能帮助我们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本性。3.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动乱年代里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与和平统一的愿望。小说描叙了封建军阀屠杀人民,劫掠百姓,以致田园荒芜,生产凋敝,白骨如山,饿莩遍野的历史事实。作者对坚持分裂割据的军阀进行了鞭挞和嘲讽;对于曹操,虽不赞成由他来统一天下,但在写他同北方军阀进行斗争时,却如实地描述了他的雄才大略;作者本来寄希望于蜀汉,把刘备、孔明作为仁君、贤相的典型来塑造,希望他们君臣际会,作出一番功业,统一中国,使百姓安居乐业。这种反对分裂、主张统一的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意义。4.“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十分鲜明。尊曹或尊刘,是历史家长期的争论,这不过是封建正统观念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不同表现。《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倾向,既继承了晚唐以来三国故事,直到《平话》一贯“尊刘”的文学传统,又继承了东晋习凿齿和南宋朱熹“尊刘”的史学传统,表现了为东晋、南宋偏安的汉族王朝争正统,反对入侵的外族统治的思想倾向,反映了元明之际汉族人民的民族意识。此外,《三国演义》还大力宣扬了刘、关、张的“义气”。所谓义气,内容十分复杂,既渗透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观念,也包含着当时人民的道德理想。有的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和鼓舞人民的力量,如人民用义气互相团结,互相救援。但是由于义气不是从阶级观点出发,而往往是从个人恩怨出发的,所以常常被封建统治阶级所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书信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