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没懂400字

原来我没懂

400字 初三 记叙文

我以为我我懂了一切,原来我什么也不懂。

我以为科学与地域以两种极端,原来我不懂——科学的入口处便是地狱的入口处。

曾经读但丁的《神曲》,当我读到但丁进入第一层地狱时,发现那里只是一个审判庭,所有的亡魂都在那里听从发落:地狱,炼狱或者天堂。科学真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在它的帮助下,那些飞扬的想象和沉重的现实在人类手中化作了锋利的双刃剑,可以斩开拦路的荆棘,也可以次穿自己的心房。

我以为盛世的灵魂是文化,文化的灵魂是一匹锦缎。原来我不懂——文化的灵魂是一把黄金匕首:桌上华丽的饰品,袖中致命的暗器。

现在读了一本书,叫《繁华的尘埃》,看到中国的盛唐,日本的平安时代。这些文化飞扬的时代:华丽的盛装,纷繁的礼数,升平的歌舞,不夜的王朝。在千百年后一尤能在岁月的蒙尘间一睹那昔日的繁华。

文化就是文化,它无法用言语形容。或是樵夫担间的秋光;或许是苍苍芦苇在风中低吟;或许是逐臣纵身大江的一声叹息。

我以为天空便是蔚蓝,但如今已有些灰暗;我以为云就是洁白,但如今还能看见几朵?我以为星星就是希望,但如今漫天却无星。

原来我不懂,原来我就不曾懂过。

家乡的对夹

700字 初二 记叙文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一件美差事,只需动动嘴,品品味,并不耗费半点儿力气,便可大饱口福,而说到食物,可要选其精华,我的家乡赤峰就有一种特色小吃。

对夹是内蒙古赤峰市的美味独特的食品。赤峰市生产此种食品的店铺较多,而最有名的就属赤峰的城南对夹。对夹源于一种名为“杈子烧饼”的吊炉烧饼,其用一定比例的面和油水,外用小米面或者糜子面擦酥,食前用微火烤片刻即成,饼皮内夹上上好的熏肉,外焦里嫩,口感香脆,味美而不腻。对夹具有北方特点的香酥脆,肉细嫩,瘦而不柴,肥而不油,亦有南方淡淡的茶香味,沁人心脾,有理气,养胃之功效。

关于对夹还有一个这样的传说:1917年,河北人苏文玉,苏德彪父子迫于生活,来到内蒙古赤峰地区做买卖,当时赤峰有一种非常有名的烧饼叫“哈达火烧”,于是,苏家便开始卖烧饼,可不久后,父子二人的烧饼生意不红火了,正巧这时又出现了“张家炒货”苏氏父子便又开始学习炒货。一段时间后,二人刚刚学会,张家炒货的创建者对苏氏父子的模仿行为极其不满,扬言二人如再度模仿将找人把他们赶出赤峰,父子无奈,放弃炒货生意,继续寻找合适的途径。一日,二人见一老者用烧饼夹肉伴酒而食,深受启发,儿子苏德彪听人说皇宫里的熏肉十分美味,15岁的他为了给父亲帮忙,便在裕盛楼肉铺学习制作,他既能干又用心,终于学会了熏肉。后来,父子又整合了“哈达火烧”和家乡的“驴肉火烧”,及“宫廷传统熏肉”的三项工艺,制成了一种独特的“夹肉烧饼”,起名为“对夹”,从此对夹便流传于赤峰。

记得我第一次吃对夹,是在一个名为“上品城南苏氏对夹”的对夹铺里,那里的对夹做的极好,香酥得对夹皮中间夹着精瘦猪肉让人垂涎欲滴,不禁咬上一口,那感觉也是言不可喻的。对夹也是待客之佳品,妈妈说她小的时候,家里来了客人,姥姥总是用自家做的对夹和汤水来款待对方,所以,对夹即体现了赤峰人对食物的喜爱,也体现了赤峰人的热情好客。

我爱家乡的小吃,也爱家乡的风土人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记叙文
4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