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游记900字

葫芦岛游记

90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去年七月31日,妈妈带我和她的同事们一起前往葫芦岛。

做了大约10个小时的火车,我们来到了辽宁省锦州市,找好了旅馆,我们去了离旅馆200米的海边浴场,刚到浴场,我就看到了沙滩那边一望无际的大海,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梦寐以求”的大海,不光激动不已,而且眼前一亮,天空和还的颜色几乎是一样的,真是水天相接,空气有些潮湿,大海的声音忽高、忽低、忽欢、忽悲,这样优美的小曲儿,真想伴着这美美的节奏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大海起浪的线条,是难么柔美,就像只用蓝色的国画颜料勾勒一般,真是让人赞叹不已。我们被海风吹着,有些冷,所以没有下海游泳,只在海边淌淌水,我在沙滩上捡了许多好看贝壳,有白的、黑的、红的、紫的……远远望去,好像举办画展一样。

第二天早上,我们坐上出租车,前往略有名气的笔架山,一路上的风景,美极了,阳光透过松树分叉的缝隙直射过来,像一把把金色的利剑刺入大地中,凝眸望去,草丛里晶亮的小露珠儿,正在探头探脑的四处张望呢,漂亮的白玉兰长得玉洁冰清,虽然身上没有香味,但也很耀人眼目。大约做了二十分钟的车,我们进入了笔架山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雕像,雕像刻的是两位美丽的仙女,传说两位仙女要到对面的笔架山上去,可是海太深了,所以在大海下面建了一座桥,称为天桥,我往前面走边走边看,一片汪洋大海,可真大,如果在这片海中停上几万辆大轮船,一定不觉得拥挤,这时候,海风有些大了,那被海风吹起来的海浪,犹如万马失蹄,千军扑地,气势磅礴,被海石挡住的海水,梦如将军!抛起轩然大波,碎玉四溅,如蒙蒙细雨,似点点飞雪,不一会儿,大海如消气了一般,波涛汹涌变为风平浪静,真是太壮观了,真想住在海边,天天看海,海浪拍打着海面,激起一缕缕晶莹透明的浪花,仿佛是两位仙女抛下的水晶花,十一点了,海水浅浅退去了,大海露出了一条宽十多米的石子路,从这条路中可以走到大海的彼岸,我们要去登笔架山,所以我们过了天桥,在走天桥这段路中,别提有多开心了,踩着下面用贝壳和石子建成的路,可舒服了,我还捡了两个活贝壳和一个墨绿色的海螺。

大约走了四十分钟,我们到了彼岸,从这再向前走五十米,就到了笔架山的进口,笔架山分为三部分,左右两面低,中间高,像一个笔架一样,所以称为笔架山,进了山口,我们在走台阶的这段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用贝壳做的饰品,商家们在吆喝着自己的饰品,可热闹了,再往前走,有一个168层的台阶,谐音“你要发”,我们走这段台阶来着,刚走90多层,我就累得要趴下了,我向后一看,哇塞!这么多的台阶,看得我都有些眼花缭乱了,我心里始终想这一句话:“快爬呀!快爬呀!”功夫不负有心人啊!我终于爬完了这168层的台阶,真是太累了!我一看前面,一座五层的宝塔,顶上有个尖尖的顶头,那顶头,像金子做的一样,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四射,熠熠生辉,再往前走,一棵又高又宽的树上挂着几百条红色的布条,听说是许愿的,并把这棵树称为“许愿树”旁边有几位和尚在念经,我看这里,是一个“佛教圣地”嘛!今天收获可真多呀!我们下了山,回到了旅馆。

葬我喧嚣

1000字 初三 散文

洪荒,人流将我遗忘。

独自走在每一条大街小巷,穿梭在每一寸空间的罅隙里。过客,大街上塞满匆匆的人群,人群,熙熙攘攘在大街的每个角落。我终究是个置身事外的人,所有的人与事与我毫无瓜葛。我独自踱在,踱在每一条大街小巷,抬头与低头之中,我,遇见了孤独。

中秋,喧嚣就这样将我埋葬。

我依然走在每一条大街小巷,或慢或快,行走,成了我唯一的释放与代言。置身于每个陌生的街角,有时候,因为陌生,所以安全。行走,或许,也是活着的另一种方式。

望着陌生的人群,陌生的面孔,高兴的,忧愁的,寂寞的,孤独的,悲伤的,难过的,每个人守着自己的领地,自成体系。喧嚣掩盖着一切,人,或许往往,笑得没心没肺的,最伤。沉默无语的,最痛。世界如此疲惫,谁又能给谁多少安慰?

抬头,中秋,,月圆得羞愧小心翼翼。

我在浩瀚的人流中起伏,节气对我没有任何意义,它于我,只不过是一种象征,存在的象征,既然存在,那么,就没有时间的界限,没有任何外在的形式。它,不需要外在的粉饰和吹捧。而当看到满街满街的食品,我不知道,是节日喂饱了商家,还是商家成就了节日?

人,总是被这样愚弄着,心甘情愿地游戏着相残着。

路灯次第睁开惶惑的眼睛,人潮涌动,太平盛世的歌舞升平,独自握紧一抹苍凉。繁华舞尽的背后,总是有着那么一抹接近腐烂的雕琢。人就这样活着,刻意的狂舞,刻意的绚丽,刻意的奔腾。而生命的长度,却悄然开裂,开裂的伤口兀自成长兀自消磨。路灯吞吐着惨痛的红光,红光透着冰冷的寒气逼上心头。这扭曲了的世界,就这样自以为是地张扬。

一个人的行走,一个人的徘徊,一个人的潮起潮落。“孤独一个人没关系,只要能真心实意地爱着一个人,人生就会有救。”忘了春上村树写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然而却记住了这句话,就如相信了一个人,记住了一个人。如是,为一句话而感动,只是因为深爱着一个人。那一个人——

那一刻,他说:在生死逃亡。于是,她说:那好,让我们一起逃亡,要死,一起死,假如我先死去,那么,请葬我以风,这样,无论天涯海角,我就可以永远伴随着你,不用被深锁故乡。她知道她爱他有多深,她看惯了别人无所谓的游戏无所谓的伤残,她需要相信,才不至于在这冰冷的世界中绝望,窒息。他一直是她黑夜中的灯塔,是她相信的选择的要一起天宽地阔的伴侣。于她,他,基督,一切密不可分,早以深深连接混入体内的每一寸血液,无法分离。

哪怕,葬我以风。

人潮散尽,黑夜的黑像一张巨大无形的网铺天盖地。我,依然独自徘徊,独自仰望,独自做个置身事外的看客。一个人不厌其烦地走,谁说,行走不是一种张力,一种安慰?

黑夜的街头,散尽人流,我,转身走进黑色的尽头,黑色的尽头一无所有,于是,我站成我自己的尽头。

此夜,葬我喧嚣。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五年级
记叙文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