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怯的亲情1200字

羞怯的亲情

1200字 高二 记叙文

我出生于八十年代华北平原的某个小村落,有兄弟三人,我最小。在我成长的年代,父母由于生存及生活的压力,对我们兄弟施行的都是“放羊式”的管理,尽力供给我们的衣食学习所需,也无余力加以细致的管教,更遑论所谓心灵的交流。

或许是由于这个原因,很久以来,我总感觉“亲情”是个陌生的东西。小时也熟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之类的诗词,然而无论如何揣摩,那春晖之中晕染的缕缕温情与片片暖意,总无法引起我血脉的回应。父母之于我,似乎只是“抚养”和“被抚养”的关系。这一度使我沮丧地觉得,自己是个冷血之人。——我私下揣想,或许很多出身农村而又性格内敛的孩子,都有过这种对于自己“冷血”的暗自沮丧。

后来年岁渐长,略经世事,这种沮丧消失了,却又被替换成一种“拙于表达”的尴尬。记得是在上大学之后,某年寒假结束回校,我拎着包走出家门,母亲则迟我几步在后面送我。走了一会儿,我挥挥手让母亲回去,让她不用担心,母亲也就停住了走到路口,我不经意地回头一望,见到母亲依旧站在那儿,竟似在暗暗拭泪。我赶忙过头去,装作没有看见,接着闪到另一条路上。在那一刻,一股酸涩之感涌入我的胸口,继而又混入血液,涤遍我的身躯。自那一刻,我觉察到了亲情的羁绊。

此后经年,我大学毕业,又带着“猖狂乞食过江淮”的洒脱入京飘荡,辗零落,跌宕红尘,回家的次数愈发减少了。也曾在雨夜凄凉之时,以一通电话慰藉亲情的牵挂;年关时节,也会带着异样的情愫奔赴家中。然而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在难得相聚的日子,无论是父母还是我,都不知怎样敞开自己的心,让酝酿心间的亲情暖意汩汩流出。父母对我的关怀,始终是“老三样”的问话:“吃的好不好?”“工作顺心吗?”“女朋友有没有找到?”而我呢,也都是应以“身体还好吗?”“家里都还和睦吗?”之类的家常话。

父母对于我的感情,那种时时牵绊的挂念,那种因一通电话而高兴个两三天的欣喜,我都很是清楚。然而他们基本没有主动打过电话给我,这也许是囿于某种古老的无意识观念,也许是对于这种“露骨”的表达感到羞怯。他们是拙于且羞于向自己的孩子表达内心的爱意的。我也同样如此。我虽然明知他们对于远方的儿子的来电是那么期盼,但却总是疏于问候,一来是因为总感觉在电话中无话可说,彼此沉默甚为尴尬;二来也觉得父母身体无虞,尽可来日方长。

后来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读到了《纸飞机》这本小书。说实话,这不是一本可以让你看上几页就手不释卷的书,也跟当下绘本界喧嚣浮躁的搞笑、玄诡之风颇有不同,然而读完之后,我觉得这是一本好书。

这本书的内容很简单,讲述了“母爱”这么一个千古流传的母题,讲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么一个令人感觉温暖到流泪的故事。在此,我不想重复这个故事,只想留下它带给我的感动与震颤。

“儿啊!你能到外面闯我很高兴!记得有时间就回家看看。我很想你……”这是漫画中母亲留给儿子的最后一只纸飞机上写的话,简单、朴素,却是几乎所有母亲的心声。然而在外的游子,又有几个听到了这声呼唤,应和了母亲的期许呢?反正读到这句话时,我只觉惭疚。或许我们的理由有很多,然而“理由”的近义词就是“借口”。或许万一不幸,这些借口会癌变成永生的遗憾。我不想如此。

轻轻合上书,掏出手机,调出熟悉的号码,对着千里之外的母亲说:“娘,你跟俺爸身体都还好吧……”

羞愤

1200字 高二 散文

人间的胡琴不知何时飘入了瑶池,哀怨弥散开来,竟将这高耸楼阁,雕甍绣槛的仙境衬得凄清许多。温润娇柔的仙子小心翼翼地捧着各色的琉璃盏蹁跹而来,——那各色的瓶子中是人间各种让人欲罢不能,可悲可叹的情感。行至精巧的白玉桥,听闻如此凄幻之音,玉手不由得一颤,一个鲜红色的盏子便滑落下来,仙子立即朱颜改色——杯盏被打碎,一缕鲜红氤氲散开,袅然飘去人间。刹那间,风云突变,雷电大作,仙子自知酿成大错,羞愤交加,便决意纵身一跃,投向人间去追寻散落的羞愤之气。

          苦心之人天不负

战国。风中招展着染血的猎旗,遍地压藉着越兵的尸体,鲜红的血交汇流淌,染红了方圆百里的疆场。早已没有了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早已有无数的剑锋指向他。锦绣河山,在他手中丢失,他怎能不羞愧!然而,他的脸上,手上,披甲上溅满了将士鲜红的热血,面对这鲜血,他不应只有羞愧,,更多的应是不平和愤恨!他毅然弃下欲留自刎的宝剑,带着满腔的热血和羞愤,他忍辱负重,卧薪尝胆,运筹帷幄,终于在七年后横刀立马,吞灭吴国,他知羞而愤的力量将他铸就成为一世之雄。

羞愤催败军,奋起就英雄。仙子驻足越王宫前,心中有了些许的慰藉。

         且将成败论英雄

秦末。一个苍凉悲怆的秋夜,一轮残月朦胧了垓下古战场,四面楚歌起,凄然清肃,他不禁仰天长啸——“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姬和之,翩然起舞,舞毕便夺剑自刎,他不禁失声痛哭。一方鲜红的罗帕随风飘旋,他的内心有不禁燃起愤然的火焰。于是,他率领数百精兵冲出垓下重围,心中的愤慨寄在七尺长戟上,斩杀汉兵无数。驰骑行至乌江亭,远望江东山水,他的内心之中有生出无尽的羞愧,方才的愤然豪情早已随大势而去,便仰天叹道:“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便含恨自尽,其一念只差便酿就了千古的悲叹。

仙子偊然走在江边,楚汉逐鹿的风云渐渐消散,仙子颦眉而泣,深感不安和羞愧。

        知羞愤起方风流

仙子越过秦时的明月,两晋的关隘,隋唐的楼宇,宋元的烟霭,明清的水波。她看到了太多太多——左思遭众人嫌弃,知羞发愤,写就流芳百世的《三都赋》;杜甫低眉乞圣,悲羞折腰,凄苦一生;苏洵数次赶考不第,遭人羞辱,于是愤慨自强,闭门研学,终成大家……经历了太多的悲喜,最终的一次回眸,仙子看到了秦淮的哀恸一幕——香君得知侯方域叛国变节,羞愤不已,血溅桃花扇,一时激励了千万慷慨热血的名人志士。独立媚香楼,秦淮水流无声,仙子亦默然。她已似乎有了——最后的选择。

        纵跃汨罗警浊世

又回到最初。百里斑驳的古城墙,千里翻腾的汨罗江。屈子临江悲叹,像天地泣诉出愤懑和忧悒,长路漫漫无涯,他早已在主上的软弱中看到了绝望,他早已羞于对外敌的卑恭奉承,他如今唯一能做的,便是以死明志来警醒世人。他决绝跳入江中,纵然无言,时间在此刻也显得苍白无力。

仙子流下晶亮的泪,很快又被历史猎猎的朔风吹干——历史从来不相信眼泪。她岿然悲叹,随即纵身一跃,化作数不尽的桃花瓣,随历史的风尘飘进江中,流过历史厚重的河床……

恍然间,又听见那胡琴声,不只是哀怨,更有铿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二
记叙文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