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格列佛游记后感1200字以上

读格列佛游记后感

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读之有感

——读格列佛游记后感

为了充实自己的假期生活,在闲暇之余我还读了几本经典著作,我读了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在简介中看到这是一部充满童话色彩的讽刺小说,于是我产生了阅读的兴趣。拿起《格列佛游记》,仔细阅读着其中有趣、惊险的故事,真的可以把人带入斯威夫特的游历的世界……小说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描述了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经历了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我特别喜欢看游记方面的小说,每次读这样的书就似乎投身进入了作者的游记故事中跟他一起去探险,游历,我喜欢这样的感觉。从前只是喜欢随着主人公在故事中畅游,但现在我渐渐的学会在故事中寻找些什么。

格列佛先后游了四个国家——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勒皮他和慧铟国,其原因都是海上灾难,而后又经过当地人民的相助脱困。相同的他,在小人国里,成了庞然大物,在小人们看来似乎有神力,刀枪不入,一连吞几十头黄牛仍填不饱肚子;在巨人国里,他却成了巨人们的玩偶,在他们之间是那么的渺小,脆弱,似乎轻而易举就可以被玩弄于手掌间,并与苍蝇和蜂子展开斗争;后来,他来到神秘的飞岛国,这里的人利用鸟的下部的天然磁铁和海底下的磁铁的力量,随心所欲地移动,这同时也是一个可随时传唤鬼魂对话、专门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离奇国家。读着读着,我仿佛随着格列佛一起走进了那个奇幻的世界。

当然“书”不仅仅带给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更深层次的是留给读者们一系列自我思考的问题。在读了书之后我们总会想一想在书中得到了什么:是一种信息、一种情感、一种思考……《格》一书中讽刺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特点:"残暴、贪婪、自私、疯狂、无信誉、见利忘义。"等等等等都是当时社会的风气,让人透不过气来。他大谈人的天性,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还有的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钱所奴役。在我看来格列佛落入4个不同的国家正是他所想要道出的4中境地,人总是被迫到某一个境地之中,其中的无奈和心酸也只有自己才能明白,很多时候人只是渺小的个体,大多是身不由己。或许在不同的境地中人也会开始有变化,有些变得狡猾、趋炎附势;有些则变得坦然、坚强。

格列佛在慧因国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是他觉得幸福和圆满的,在完全融入这个社会后,与暗喻人类的耶胡交往时形成强烈的反差,因为他们总是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诚实,使他感到失落,对人类产生了极度的厌恶。

故事中的慧因国也是我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社会,在这里你不需要对人有所猜忌,不用处处用一种防范的心来迎接周遭的人和事。这让我想到了“天下无贼”,一种人们的向往的社会。但这样的社会真的有吗?而今社会,在我们现实的世界中,有着太多令我们不安的因素,让我们有太多的避讳,久而久之我们就产生了许多避而远之的想法。现在的新闻大多报忧不报喜,一打开电视,看到的听到的都是些什么事啊:昨天有多少女子失踪,被拐卖到外地。黑心老板如何虐待童工;今天有人被骗去财物弄得想不开要跳楼;近几日假钞泛滥让人们心慌慌。有时候静下心来想想,现在到底是怎么了?越来越多的“谎言”让我们对人有了戒心,别人遇到困难时,当即将要伸出援助之手时,我迟疑了:这个人是真的有困难,还是假装的?我帮了他之后他会怎么样?许多问题一下子从脑海里跳出来;当有人给我帮助时,我迟疑了:这个人会不会有什么企图,为什么他要帮我?我越来越讨厌自己的这些多疑,但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就是这样的“防范”教育,这些多疑早已进入我们的脑髓了。似乎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多疑一下就是我们自己缺条筋少块骨。

说实话在看《格列佛游记》的时候,不可置疑的是作者的文字与故事场景让我们产生了共鸣,我们不得不好好审视自己,在我们的身上有没有这些顽疾劣根的影子。我们的社会虽然不像书中的英国社会那样败落,但也让人有了“疑心病”。这是一种社会病,也是一种必然病。

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简单的生活,只是这样

1200字以上 初二 散文

题词春秋,泼墨河山。岁月几度驱驶往昔的旧梦,漂泊在流年里,那一连串的碎碎念,似乎从来不属于这当下的现实生活,是久经消磨的沧桑,总会在乏味的某一刻里,有着对生活些许的叹息!是啊!的确如此、人生在世,哪能不叹息,即使百般不如意,还要继续的去生活,只是这样。

姐姐喜欢种花养菊,院子门前的花园中,每到季节春来,花儿好像从沉睡中惊醒,五颜六色、色彩缤纷,置怀其中,内心瞬间有着一种极为的平静,花香弥漫在眼前的世界,我瞬间好像与外界的繁华隔绝,没有了奔波的喧嚣,没有了疲倦的乏味,更听不到闹市中的纷扰,闻香三两语,投身弄花间。

生活中,不免为某些事而厌倦,就如常年奔波的我,在工作压力折腾的喘不过气来,在情感中经受挫折时,我多想拥有一片如姐姐这样的净土,耕织种菊,守一份内心的清静,与岁月静好而安然同在,与流年奔逝而看花开花谢的凄凉与美丽。其实,姐姐是个很安静的女人,持家节俭,勤劳朴实,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女子,她更是一个热爱文字书香的贤惠女孩。

又是这个黄昏,梳理乱绪,带上工作的疲倦,走在下班回家的路,看两旁绿荫在微微清风中,独我自醉,车流拥挤的穿越在黄浦江处,极美的风景如画中,匆忙往来的行人,与这个世界,突然间;有着一种无法用语音表达的内心之感,或许;是我卸去了繁忙了一天的工作,我知道这就是生活,是我们一直用奋斗拼命的生活,跟着它永不停息的节奏,前行不止。

如同往常,很快到了家,经梳洗一番之后,很自然的拿起一半书,端上一杯清茶,点燃一支烟,走进姐姐的花香轩。其实,我更喜欢让自己的心,从某一个安静的气氛中,得到一方平静,思考某些事,缓和一下复杂性的心态。生活中的自己,或许更多时候很自我,从不为失败而寻找理由,更是一个极度追求成功的人。

其实、失败与成功,在自己的观念思想中,它并不重要,很多时候;与我这颗用尽全力付出的心,只求无悔于这个年龄。我们不为时间留下成绩,时间过多的留给我们的只是徒劳。然、忧伤会有,阳光更会有,这就是我,从不为懦弱而寻找苍白一些苍白无力的解释,奢求,只会一再失去,珍惜,应该是当下最后的生活,懂得满足,更是一种智慧。

智慧、每个人都有,如同一位作者所说:我们都有一种独特的光环,时常在自己的头顶,这一种光环,是自己看不见的,只有懂得发掘的人,才能用出它的光芒。是的,不管是在事业中,爱情中,还是生活中,去寻找发掘自己的潜藏的光环,事业、它能让你成功;爱情、它能让你幸福,生活最好的方式就是用你有限的时间,做有意义的事,喜欢着并简单着。

简单的生活,只是这样。每天下班之后,饭点时,有人喊着你的名字,快来吃饭了,有人一直在你的耳边,唠唠叨叨个半天不停,有人嘻嘻哈哈,指着你的鼻梁笑着说着,有人严肃的问这问那。只是这样,这是家的感觉,无论是曾在淤泥风雨中,艰辛奔跑,无论是在严寒冰雪中,为工作不停战斗拼打,只要走进了这个大门,那便是最温馨的港湾。

茶余饭后,带上耳机,揣着手机漫步在夜幕降至的公园,看着天际任夕阳染红的残云,老太太门一个个跳起来舞姿,幼童门踩着滑板,从我的眼前放肆的来来回回,是呀!你怎么可以这么放肆呢!呵呵、自己何尝又不是从这个年纪过来的啊!时间再走,人也再老,成长的背后,藏着快乐,留着心酸,任记忆撕心裂肺,而再也回不去。生活只是这样,简单了并不复杂。

常常喜欢这样,拿着手机,关注某些动态,对于这个复杂而虚拟的网络与我而言,它至始至终,都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而已,闲暇之余,写写生活中的感言和吐槽一番,生活要继续,并没有多少时间沉迷于它,更多时候,它或许是我们的一个心灵空间,给予太多温暖和美丽,我们也不能完全少了它,简简单单的生活更是一种幸福的取悦。

手机记写文字,不知何时成了一种习惯,在不知不觉的时间中,追随着内心的感想,就这样把点点滴滴,写成了空白文档中的文字,从没有刻意的去要求过它的好坏,只用时光简短的笔,刻出了流年风尘。我想我自己也是爱文字的,除此生活意外,它应该是我唯一的最爱,总能把一些感情寄托给它,每每去翻看时,那么的清晰,记写着简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是这样。

生命中,只要经历过失去,才会让你懂得珍惜,经历过辛苦,才会让你懂得满足,经历过贫穷,才会让你懂得去奋斗,懂得感恩每一个对你好的人,珍惜每一个爱你的人,简单的生活,只是这样,忙碌着并充实着,不要因为仰望而迷失自我,青春苦涩,只是有了酸辛的调料,情感不痛,只是经受了失去的伤痕,成长更不痛,只是有了经历的疼痛,所谓的懂得,就是简单的生活,只是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读后感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