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壶记取1200字以上

得壶记取

1200字以上 初二 散文

有一天,我也记不清是春是夏了,总之是三十三年前的一个中午。饭后,我照例到小古董店里去巡视,忽然在一家大门堂内的小摊上,见到一把鱼化龙紫砂茶壶。龙壶是紫砂壶中常见的款式,民间很多,我少年时也在大户人家见过。可这把龙壶十分别致,紫黑而有光泽,造型的线条浑厚有力,精致而不繁琐。壶盖的捏手是祥云一朵,龙头可以伸缩,倒茶时龙嘴里便吐出舌头,有传统的民间乐趣。我忍不住要买了,但仍需按约法三章行事。一是偶尔为之。确实,那一段时间内除掉花两毛钱买一朵木灵芝以外,其他什么也没有买过。二是有实用价值。平日写作时,总有清茶一杯放在案头,写一气,喝一口,写得入神时往往忘记喝,人不走茶就凉了,如果有一把紫砂茶壶,保温的时间可以长点,冬天捧着茶壶喝,还可以暖暖手。剩下的第三条便是价钱了。一问,不超过一元钱,我大概是花八毛钱买下来的。   

卖壶的人可能也使用了多年,壶内布满了茶垢,我拿回家擦洗一番,泡一壶浓茶放在案头。   

这把龙壶随着我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度过了很多寒冷的冬天。我没有把它当做古董,虽然我也估摸得出它的年龄要比我的祖父还大些。我只是把这龙壶当做忠实的侍者,因为我想喝上几口茶时它总是十分热心的。当我能写的时候,它总是满腹经纶,煞有介事地蹲在我的案头;当我不能写而去劳动时,它便浑身冰凉,蹲在一个玻璃柜内,成了我女儿的玩具,女儿常要对她的同学“献宝”,因为那龙嘴可以伸出舌头。   

文化大革命初期要破四旧,我便让龙壶躲藏到堆破烂的角落里。全家下放到农村去时,我便把它用破棉袄包好,和一些小盆、红木小件等装在一个柳条筐内。这柳条筐随着我几度搬迁,足足有十二年没有开启。因为筐内都是些过苦日子用不着的东西,农民喝水都是用大碗,哪有用龙壶的?直到我重回苏州,并且有了住房的时候,才把柳条筐打开,把我那少得可怜的玩意儿拿了出来。红木盆架已经受潮散架了,龙壶却是完好无损,只是有股霉味。我把它擦一番,重新注入茶水,冬用夏藏,一如既往。   

近十年间,宜兴的紫砂工艺突然蓬勃发展,精品层出,高手林立,许多着名的画家、艺术家都卷了进去。祖国大陆和港台地区兴起了一股紫砂热,数千元、数万元的名壶时有所闻,时有所见。我因对紫砂有特殊爱好,也便跟着凑凑热闹,特地做了一只什景橱,把友人赠送和自己买来的紫砂壶放在上面,因为现在没有什么小古董店可逛了,休息时向什景架上看一眼,过过瘾头。   

我买壶还是老规律,前两年不超过十块钱,取其造型而已。收藏紫砂壶的行家见到我那什景架上的茶壶,都有点不屑一顾,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我说有一把龙壶,可能是清代的,听者也不以为然,因为他们知道我没有什么收藏,连藏书也是寥寥无几。   

1990年5月13日 ,不知道是刮的什么风,宜兴紫砂工艺二厂的厂长史俊棠、制壶名家许秀棠以及冯祖东等几位紫砂工艺家到我家来做客,我也曾到他们家里拜访过,相互之间熟悉,所以待他们坐定之后便把龙壶拿出来,请他们看看这把壶到底出自何年何月何人之手,因为壶盖内有印记。他们几位轮流看过后大为惊异,这是清代制壶名家俞国良的作品。《宜兴陶器图谱》中有记载:“俞国良,同治、道光间人,锡山人,曾为吴大溦造壶,制作精而气格混成,每见大溦壶内有‘国良’二字,篆书阳文印,传器有朱泥大壶,色泽鲜妍,造工精雅。”我的这把壶当然不是朱泥大壶,而是紫黑龙壶。许秀棠解释说,此壶叫做坞灰鱼化龙,烧制时壶内填满砻糠灰,放在烟道口烧制,成功率很低,保存得如此完整,实乃紫砂传器中之上品。史俊棠将壶左看右看,爱不释手,拿出照相机来连连拍下几张照片。   

客人们走了以后,我确实高兴了一阵,想不到花了八毛钱竟买下了一件传世珍品,穷书生也有好运气,可入聊斋志异。高兴了一阵之后又有点犯愁了,我今后还用不用这把龙壶来饮茶呢,万一在沏茶、倒水 、擦洗之际失手打碎这传世的珍品,岂不可惜!忠实的侍者突然成了碰拿不得的千金贵体。这事儿倒是十分尴尬的。   

世间事总是有得有失,玩物虽然不一定丧志,可是你想玩它,它也要玩你;物是人的奴仆,人也是物的奴隶。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音乐

200字 六年级 散文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音乐,

我们的生活将会多么枯燥,

多么无味。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音乐,

人们又怎么能找到快乐,

找到幸福。

音乐,

并不都是人谱写成的,

在大自然中,也有许多创作家。

小鸟――

它们的声音清脆、美妙、动听,

人们的乐器有哪一种比得上,

比得上小鸟那清脆动听的声音。

溪流――

是大自然中最美妙的旋律,

有哪一首乐曲的旋律比得上,

比得上溪流那婉转动听的歌声。

其时,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

并不缺少音乐,

只是缺少发现音乐的人。

只要人们用心去听,

哪怕是风吹叶子的声音,

也会变成有美妙旋律的乐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散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