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思考800字

学习与思考

800字 高三 议论文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指,如果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思考,就会不辨真伪,更不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如果只是苦思冥想却不认真读书,就会孤陋寡闻,才疏学浅,更不能做到博见约取,标新立异。

孔子的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学习与思考是人们在获取知识过程中,两个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思维活动。只学习不思考不行,只思考不学习也不行。只有将二者正确地结合起来,才算真正懂得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这里所说的学习,主要指从书本上汲取间接经验。古今中外,凡成大学问者,无一不是博览群书,读破万卷的。人非生而知之,只有不断学习前人的经验、成果,充实自己的头脑,才能进一步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革命导师马克思为了完成资本论这一巨着,曾在大英博物馆潜心研究,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可见认真读书是成才所不可缺少的。要勤于学习,必须博览熟记,持之以恒。鲁迅先生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另外,学习还要持之以恒,要“戒怠荒,戒无恒,戒躁急,戒泛杂”,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成。

然而,学习本身并非目的,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才是真正的目的。为此,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认真的思考,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知识的有机联系。如果学到的东西不经头脑加工,就好比吃下的食物未经口腔咀嚼、肠胃消化,即便是美味佳肴,也不会被身体吸取一样,非但无益,反而有害。法国作家伏尔泰对此有着十分精辟的论述,他说:“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可见善于思考是多么重要!

要善于思考,需要有蜜蜂酿蜜的精神。每一克甜美的蜂蜜不知凝聚了那小生命的多少的心血。思考也需要我们下苦功夫,以“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去钻研,切不可不懂装懂,浅尝辄止。

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学习才有效果。同时对所学的知识必须结合实际反复运用,知识才能巩固,技能才可纯熟,这就是我们掌握知识的必由之路。

愿我们大家都能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去勇敢地攀登科学知识之颠。

让文章充满个性的魅力

1200字以上 初一 议论文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是的,真正好的文章总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而每一个心灵都是一个不可重复的世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个性,首先体现在作者思想感情的独特性。请读一位男生的文章——

挤 痘

晚上刷牙时,一不留神,在镜子里看见自己,惊恐万分,看见了已变黑变粗的胡须,凑近了镜子,端详镜里睁大眼睛的我,扯下了一根长须,嘴皮抽搐一下,倒吸一口冷气。痛定之后,忽然在镜子里看见另一个我。那是第一次长青春痘时,我正用手挤痘,疼痛使我面部肌肉向痘聚拢,脸像面团一样被揉成麻花状。看着这张被扭曲的脸,现在我又平静下来。我想,当初挤痘,只求美容,不想却留下一块小疤,反而弄巧成拙。后来青春痘不但不减,反而倍增,加之学习紧张,便没有去理它。如今痘不仅没有影响容颜,反倒引得老人们羡慕我一脸青春气息。他们告诉我:青春才是最美的。然而,如“挤痘”一样的现象却时常发生。有的中学生为求潇洒,不惜抽烟喝酒,故作玩世不恭状;有的中学生为求“成熟”,不惜油头粉面,浓妆艳抹。刻意模仿一切,最终失去了自我。我承认我不美,但我以自然为美;我不想美上加“美”,只求保住青春之美。

所写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不过就是一次“挤痘”;但作者的感悟却是独特的:以自然为美,保住青春之美。写出了这独特的感悟,文章也就显出了个性,而这样的文章,是不可能与其他任何文章雷同的。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哪怕是面对同样的生活海洋,由于生活阅历、知识结构、认识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别,不同的人也会从中获取不同的东西。只要捕捉住了这个“不同的东西”,所写出的文章就不可能是别人的思想感情。关键是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挤痘》的个性化,还体现在作者选材的生活化。认为只有“感人肺腑的”、“终生难忘的”、“惊天动地的”、“曲折惊险的”的“大事”才能够进入我们的作文,这无疑是同学们长期以来作文过程中的一个误区。难怪不少同学只要没有“捡钱包”、“扶盲人”或学校班级没有开展“歌咏”、“运动会”、“植树”等活动就写不出作文,于是,他们埋怨自己“生活单调写不好作文”就是很自然的了。其实,作文的生命在于真实——生活内容的真实和思想感情的真实!世界上绝不会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的道理,每个同学的生活以及对生活的感受也绝不会完全一样。只要同学们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和生活,写出的文章就会与众不同。请同学们试着从这样几个方面打开自己心灵的闸门和生活的窗户——

自己的情感:油然而生的欢乐,抑制不住的兴奋,热泪盈眶的感动,挥之不去的惆怅……

自己的思想:别具慧眼的见解,刨根问底的质疑,社会现实的忧虑,人生道路的迷惑……

自己的校园:风采迥异的老师,性格不同的同学,休戚与共的小组,色彩缤纷的班级……

一缕飞扬的思绪,一声由衷的慨叹,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有趣的对话,一场激烈的争鸣,一簇思想的火花,一份纯真的友情……都可以成为我们笔下一道道独具魅力的心灵风景和一幅幅别有情趣的生活画面啊!

写出个性,除了写出作者思想感情的独特性外,还包括文章内容的“与众不同”,比如,议论文中独有的见解,说明文中独到的发现,记叙文中独特的人物形象等等。

比如议论文,一味重复伟人名人豪言壮语的文章,当然无所谓“个性”可言。而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勇于冲破陈旧的思维模式,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这样的文章绝对不可能落入人云亦云的窠臼。我在乐山一中任教时,曾组织过一次征文比赛,征文的题目是《写在郭沫若的故乡》。面对这个题目,按一般的定势思维,不少学生容易写成赞美郭沫若、反映改革开放家乡的巨大变化等等,但我班的学生却以这个题目写出了不少充满个性富有思想的文章:或描写中学生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未来“郭沫若”,或批评郭沫若家乡至今还存在的一些不良倾向,还有一个学生在文章中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郭沫若无疑是我们故乡的骄傲,但是,作为他的家乡人和后辈,一味拜倒在郭沫若的脚下而仰视巨人,是没有出息的。只有一个勇于超越前人的民族才是有活力也有希望的民族。因此,今天我们对郭沫若最好的纪念,莫过于以郭沫若不迷信权威的创造精神,超越郭沫若!”

记叙文也应该使所写人物富有个性。长期以来,我们不少同学脑子里已经形成了不少写人的框框套套。以写老师为例,很多同学写老师,多半要写老师“慈祥得像妈妈”,而且事迹也大同小异,无非是带病坚持上课呀,熬夜批改作业呀,等等。本来有血有肉的人物成了某种思想品德的符号,自然就无所谓“个性”了。这样的文章,谁看?不是不能写老师对学生的爱,因为爱学生的确是绝大多数老师的共同品质,但我相信,每一位老师爱学生的方式一定是不一样的,同学们如果写出了“这一个”老师爱学生的独特表现,文章不就显出了个性了吗?另外,老师的个性也包括了其弱点甚至缺点,可不可以写?我认为,当然可以写。鲁迅的《藤野先生》就写了藤野先生“穿衣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的特点,但这并不影响藤野先生的可敬形象,反而让我们更觉得他亲切可信。我曾给学生出过一道作文题:《爸爸,我的启蒙老师》,不少同学都是从慈父或严父的角度写爸爸对自己的教育培养;但有一名同学却严格按照他父亲的本来面目,写出了一位既有独特个性又有相当典型性的父亲的形象:这位父亲为了让儿子成才,三岁就强迫儿子背唐诗,四岁强迫儿子学小提琴,五岁强迫儿子练书法,六岁强迫儿子学国画……十二岁的作者写道:“爸爸,我的启蒙老师!在他的‘启蒙’下,我被人称为‘神童’,而且也的确拿回了这种金牌、那样大奖;可是,在他的‘启蒙’下,我没有童年!”如果我们都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还人物以真实的本来面目,那么,每一个同学都能写出这样独具特色的作文的。

由此看来,写出个性,从根本上讲,并不只是单纯的写作技巧问题,而是忠实于生活真实的问题。唯有做自己心灵的主人,才能使文章充满个性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议论文
8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