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之道800字

平衡之道

800字 高二 议论文

孔子曾说过“过犹不及”、“执两用中”的话,《中庸》标举:“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过一种平衡的生活,我认为其实质就是追求中庸之道。

中庸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之相类似,平衡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也要一分为二来看。

如果平衡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身心的和谐,为人处世的刚柔相济、张弛有度,等等,这无疑是好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和谐;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诉说的是自然的穷通之理。我也相信,生活中的得失遵循能量守恒的法则,一扇门关闭了,另一扇窗会为你打开。所以,人应该有乐观的心态,去拥抱生活的苦乐,构筑自己内心的平和。

但如果平衡指的是平均主义、随波逐流、对抗与制衡、无原则地寻求心理补偿等等,则未必可取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固然是明哲之言,但实践起来又何其难哉!古今之事,就一时一地而言,通常“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所以,该有立场的时候就应该有立场,改拿态度的时候就必须拿态度。

大自然是一座象征的森林,能给我们无穷的启示。如果说平衡代表着总体的天道原则,代表着和谐的终极结果,那么,追求平衡是值得鼓励与提倡的。但是,在微观具体的层面,从来不乏极端或偏颇的存在。有时候,事物正以其极端、极致的形态彰显着价值,人也是如此。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松柏,以及后来的梅兰竹菊之所以能成为草木中的君子,是因为其自身的特异禀赋,也是人们把自己的理想和心志投射在其中的结果,可见不畏严寒、特立独行、坚持操守一直是我们民族所看重的品质。

人世间,屈原为了追求他的美政理想,“虽九死其犹未悔”;孟郊因为苦吟,“心与身为愁”;谭嗣同为了变法维新,舍生取义;陈天华为了唤醒同胞,蹈海自杀……这些执着也是足以令人为之动容的!

平衡不是唯一的真理,获得平衡的途径也从来不是单一的。不是有诗句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吗?世间万物,包括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对峙的两极相生相克,以此为平衡,又或者平衡正是在两级之间跳跃而达成的。

寻访红色足迹—临泽梨园口战役纪念馆

70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今天天气格外好,阳光明媚,天空蔚蓝。我和爸爸徒步来到了被家乡人民喻为“红色圣地”、河西走廊占地面积最大的西路军烈士纪念馆——梨园口战役纪念馆。

远远望去,一组雕刻着红军战士的浮雕映入眼帘,这些雕像个个形神兼备、英勇神武,令人敬佩。大门内侧两边镌刻着两首诗词,是毛泽东爷爷的《七律•长征》和《忆秦娥•娄山关》,鲜红的字迹仿佛西路军烈士沸腾的热血,分外醒目,激荡心魄。我小心翼翼地走进大门,在正中间是一个影壁,上面题写着“功耀千秋”四个金色大字。后面是一条通道,在郁郁葱葱的松柏烘托下,高高的西路军烈士纪念碑巍峨地耸立正中,显得格外庄严肃穆。纪念碑高19.36米,厚1.2米,宽3.0米,象征1936年12月30日红西路军进驻临泽县境,碑文由徐向前元帅题写,上面写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永垂不朽!爸爸牵着我的手,面对纪念碑深深地“三鞠躬”,向革命烈士表示哀悼。我凝视着纪念碑,仿佛看到了西路军渡河西征、宣传抗日、鏖战临泽、石窝分兵的场景,似乎走进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沿着纪念碑往南约100米是烈士公墓,雕花围栏呈圆拱型,安葬着从临泽县境内迁移而来的2000多具烈士遗骨。我们还瞻仰了将军亭、革命历史博物馆、徐向前、李先念铜像、模拟型红西路军总指挥部和汪家墩碉堡等纪念设施。

爸爸告诉我,临泽曾经是红西路军征战河西的主战场和总指挥部所在地,是西征停留时间最长、战斗规模最大、伤亡人数和留下战斗遗址最多、最为悲壮,也是最具纪念意义的地方。我们要铭记这段历史,怀念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而抛头颅、洒热血的战斗英雄和革命烈士。

回家的路上,静穆的心情萦绕在我心头,英烈的形象仍历历在目。虽然他们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赤诚和忠魂、他们的革命精神一直激励着、启迪着我们。我脸上顿时写满坚强与刚毅,我要接过先烈的旗帜,从小立志,努力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二
议论文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