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的花坛500字

校园的花坛

500字 六年级 状物

在我们校园的东南角上,有一个美丽的花坛。

每当万紫千红的春天来临时,花坛里的桃树就伸展出无数条枝丫来。粉红色的桃花一朵紧挨着一朵,挤满了整个枝丫,它们像一群顽童,争先恐后地让人们来观赏自己的艳姿。如果你拨开茂密的花丛,还会发现另一些小生命——树旁的小草。这些小生命也一定很想让人们来欣赏自己吧?可惜它们太弱小,所以,只能生存在那些群芳争艳的桃花下面了。

当夏天来临时,花坛顿时又换了一番景象。一株株清秀挺拔的柳树屹立在花坛四周。这一株株柳树就像一个个新娘,头上垂挂着串串碧绿的珍珠,迎风飘扬。当同学们被烈日晒得汗流浃背时,就会很自然地来到这些柳树下避暑。不过片刻,就会感到浑身清凉舒爽,刚才那股热意,早已消散得无影无踪了。

阵阵萧瑟的秋天来临了,花坛里到处是枯枝败叶。可就在这落叶中间,几株姿态、色彩迥异的菊花随风摆动,不时散发出一阵阵沁入心脾的幽香。花坛中的菊花虽然为数不多,但却受到我们同学的称赞,这是因为它们有着傲霜斗雪的性格。

一年的末季——冬天来临了。雪花纷飞,白花凋零,在这寒冬腊月里惟独红梅坚强不屈生存着。那一棵棵红梅像一个个钢铁战士挺立在大雪之中,难怪人们要用红梅来比喻那些顶风傲雪的英雄豪杰。

我们校园的这个花坛中,就像有一个技巧高超的魔术师,根据一年四季变换着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时刻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六年级:颜静婕

追寻先贤的足迹

650字 初三 写人

盛唐错过了你的年华,那国破家亡的时代自然是承载不了你才气。

——题记

或许,他并没有诗仙李白的洒脱豪放,也没有陶渊明的悠然自得,他的眼神中似乎只有愁苦,心系祖国,他甚至“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谈起杜甫,我甚至不愿提起他“诗圣”的称号,在我眼中,他更是一位“心同百姓,思寄祖国”的爱国者。

忧国,是杜甫诗中的灵魂,他的所有诗作中,多数都透露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感叹和愁苦。面对日益衰败的唐朝,面对支离破碎的大唐国土,他含泪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昨日祖国繁荣,而今日却破亡了,面对依旧的山河,试想,是否人人都像杜甫一般流下“感时泪”、怀着“恨别心”?杜甫就是这样一位爱国的诗人,他因“国破而忧,因国盛而乐”。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他“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他快乐,因收复“河南”、“河北”而快乐。他的快乐,不仅仅是自己的,更是属于祖国的。这种纯粹的快乐,只是真心爱国的人才配拥有。生活亦是如此,不需要游遍山水,更不需要荣华利禄,杜甫快乐的根源,只是祖国的繁盛。

在杜甫生活的时代,是最黑暗的时期。尤其是在安史之乱时,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各地官吏,残暴无情地压迫、剥削百姓。在这水生火热的时候,杜甫毅然选择站出来,用慧笔揭露出一桩桩事件,将同情、理解的思想灌输到每一句诗句中。《三吏》、《三别》正是他思想的表述。《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官吏的冷酷让杜甫愤怒却无奈,自己无能为力,只能愁苦地“独与老翁别”。他也曾通过仕途改变现状,无奈,官场污浊,导致他屡遭贬谪。最终,他选择回到百姓中去,以笔作枪,抒发他对人民真挚的同情。他亲民,他愿意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似乎他并不是一位诗人,更不是一位本可以升官发财的“诗圣”。

看你那裹满沧桑的宽厚布衣,看你那清清冷冷的身影,看你那沉郁顿挫诗篇,看你那真诚高尚的情操,那么现在,我会成为你,代替你去继续向前追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状物
5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