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一束阳光600字

我也是一束阳光

600字 初一 散文

那天,黑暗笼罩了这个世界。虽然是正午却给人以傍晚的错觉。   

我打开浏览器,搜索《晨》,一本书,很积极向上的一本书。网友的评价,都觉得很励志。 

又更新了一章,永远的出人意料,文笔青涩,思想却老成。   

我关掉电脑,拿了一把伞,走出家门。过了一会儿,到了医院。   

一股刺鼻的药水味,苍白的颜色夹杂着各种期望。不理会,走入一个病房。   

看到他躺在病床上,“你来了。”他淡淡地说。   

“嗯。”我过去看到旁边的药,拿起来递给他。   

好像下雨了,我打开窗,果然,线一般的雨丝又慢慢变成豆大的。狠狠地砸下来,在地上发出与土地碰撞的声音。   

我回来看他,他看着药一直盯着,好像这样就会把药盯不见似的。   

“这样大的人还像小孩子一样,怕苦?好笑。”我故意这样说。   

“我才不会呢。”   

他皱着眉,脸上一副视死如归的表演,一闭眼一口气就喝了下去。   

把药递给我,脸比苦瓜还苦,却故作轻松地说:“你看,没什么的,我才不怕呢。”   

我不禁笑了起来,他不爽地看着我。   

“对了,作业有很多,数学还要预习。做课后练习……”   

“别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不会做的。”他打断了我。   

“知道,所以我没带笔记来。不过这次老师会检查。你的书包呢?”   

“那。”他指了一下床尾。   

我拿起书包,抽出书,写了起来。“为什么不认真听?我觉得你很聪明。”我看着他做的一题发呆。   

“得了吧,我的身体我又不是不知道。与其无聊地做作业,我不如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把那个笔记本给我。”   

我把那个小巧的电脑那期,屏幕上却是《晨》的发布新章节内容正在编辑……   

拿给他,他立马打字。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刚才还是倾盆大雨,现在却有一束阳光照了进来。   

他看着窗外,阳光照在他脸上,勾勒着少年清瘦的轮廓。   

他笑了,说:“我也是一束阳光。”   

“是呀。”   

又有谁想到最大的雨,最黑的天,才有最耀眼的阳光呀。

拒绝平庸

700字 高三 议论文

众多的大智慧者,在这一个物欲横流的年代里正走向平庸。拒绝平庸,对他们而言,是如此必要,却又相当艰难。

还记得一年前的四月,在校礼堂聆听周国平先生演讲的情景。我怀着一颗极为敬重的心,去感受一位写出澄明而深刻文字的大智慧者的思考。可结果很是失望,我没触摸到他的深度思考,相反,在会场中,却充斥着恶俗的商业味道。

没有人否认周国平先生是一位不平庸的哲学家,善从哲学的高度辨析人生和世态。我也小能说他已变得平庸,只是,毋庸置疑,在那个无法用哲学气息掩盖商业味道的上午,他在某种程度上正在走向平庸。他自己很清楚,他说:“成为一个职业作家本身就是一种堕落,一种平庸。”他无力拒绝。

而对于有“舞神”之称的杨丽萍而言,现实同样如此。

当她在自己的舞剧中加入类似“亲爱的观众朋友们,你们好吗”的吆喝呐喊时,一位著名的舞评家说,这是中国舞蹈界一根脊梁的坍塌!

但杨丽萍又能如何?当《云南印象》这样的精品都带动不了所谓的票房,“拒绝平庸”四个大字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变得平庸,乃是无奈之举。

是什么,让这些大智慧者的拒绝平庸变得如此艰难?

答案很简单,是当下文化环境与文化品位的日渐“平庸化”。

在这样的文化境遇中,留给大智慧者的生存空间少之又少。而就在这样的空间中,还充斥着许多商业利益!越来越狭小的生存空间,逼迫他们渐渐放弃自己的坚守。因为拒绝平庸,可能意味着放弃生存的机会。

但一个时代不能没有不平庸的大智慧者。他们的精神与思考,引领大众思考的航向。帕斯卡尔说过:“人是能思考的苇草”“人全部的价值在于思考”。如果缺少了不平庸的思想航标,那将会有一大批人找不到生存的意义与价值。只是太多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他们觉得大智慧者的拒绝平庸与自己无关,于是站在一旁冷眼相看,保持着集体的冷漠。

为大智慧者提供拒绝平庸的空间,是一个时代的任务、一个民族的任务。

拒绝平庸,更是每个人的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散文
6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