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你该老了1000字

诗,你该老了

1000字 高二 议论文

一直以为“炒古”乃学生专利,谁知这类事情在社会上竟是层出不穷。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总少不了诸如《于丹论语心得》,《唐诗的美丽读法》,《宋词的美丽读法》之类。按说学生“炒古”有其难以逃脱的宿命,因为这对于考试是大有益处的,若是文笔不怎么样,随便在古文插上一两句唐诗宋词,定会被称作“该生文化底蕴较深,语言功底较深,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等等,高分也就随之而来,若是文笔本就极好的,唐诗宋词的引用更令文章锦上添花,细看高考满分作文之类,多数是这类“文化功底深厚”的同志,因此学生“炒古”是他的聪明,也是他的无奈,然而社会上竟刮起如此巨大的一阵风潮,倒是令人始料未及。

学历史的人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既为“上层建筑”服务,如此看来,这类事件产生的根源到要从经济方面探察了。(为了不赘述,现在单就唐诗讲,其余大约若此)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孕育唐诗产生和发展的土壤是封建小农经济。我们无法推知一个社会到底该与哪一种文化形式配对,然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当社会制度与统治方式改变时,定然会有一种新的文化形式与之适应:唐有诗,宋有词,元有曲,发展到明清,则成小说。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一切经济实体发展的必然。

中国现在实施的是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种高级且未知的制度,因而我们无法断定与它匹配的究竟是何种精神实体。然而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诗歌的远去而忧心,有些激进分子甚至大力鼓吹要恢复唐诗的繁荣,并且打着“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冠冕堂皇的旗号,这些人中,为中国文艺界现状忧心的也有,有不知名的目的的也有,只是这样的言论究竟是由什么样的土壤培育的呢?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中国人越来越暴露在世界面前,也越来越让中国人感到要用一种厚重的文化来武装自己。中国人不自信,这使得他必须为自己的存在找一个理由,也使得他不会在现代寻找。这也怪不得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人们在难以抵制物质世界缤纷多彩的诱惑,从而也导致了中国现代文化领域的苍白与尴尬。因此,人们把目光投向古代,目标很快锁定——唐朝。没错,这是一个让中国人重拾信心的时代,况且它所孕育的文化是那样璀璨且令人神往。于是“复古思潮”出现,一发不可收拾。

在我看来,传统文化固然应当弘扬,但却不能一味复制。毕竟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差别,社会制度更是有着本质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是诗歌生长的温床,诗歌也不会是市场经济这块土壤里种出的庄稼。因此对于诗歌的消逝,我们的态度应是积极的,也应是发展的,缅怀过去似乎是对先辈的尊敬,实际是对自己的否定。人总要向前看,止步不前不更是一种亵渎吗?

既然已经知道诗歌的离去是必然,又何必怀古伤今呢?既然已经知道诗歌的离去是必然,又何必费尽心力让它重回这个不属于它的历史舞台呢?

诗一般的爱

1000字 初二 散文

弯弯的小河慢慢的流,轻轻的微风在唱歌,那是在记忆里,你牵着我的手,一起爬过开满花的小山丘。

我喜欢听流行歌曲,喜欢看振奋人心的街舞,也喜欢坐在窗前,静静地品味穿越千年的经典。

有这样一本言行录,篇幅也不长,不过二十篇,一万一千余字,却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深深地震撼了我。它就是《论语》。

而最初认识《论语》,是在妈妈的带领下。那些日子,阳光很明媚,透过玻璃窗照进来,照进眼睛里,照得亮亮的。那些时光,星星的眼睛眨呀眨,在黑夜里显得格外明亮。每个夜晚,妈妈都陪着我背那些“之乎者也”,直到我渐渐入睡,妈妈才给我盖好被子,起身离开。我静静地体会这诗一般的爱。

有些事情像阳光一样明媚,我说,它曾经有过;有些故事像飞鸟一样掠过,我想,它不会回来。发下成绩单,心里很沮丧,但我认为“成绩”是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了一个真实的我,我本来就是这样的,心里很乱很乱,很不是滋味。可是妈妈总是告诉我,只要有自己坚定的信念,笨鸟也能先飞,正如孔子所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妈妈的解释就是志向是事业的主要推动力。原本我是一个“脚踏西瓜皮,滑到哪算哪”的人。但听了妈妈的话,我每天都会将今天要做的事情列在一张纸条上,然后根据这张学习“清单”来完成今天的任务。我喜欢每完成一项,便在纸条的那一项打上个“√”,表示我已把它征服。把繁琐辛苦的题海战术想象成一场游戏,这能不生动吗?有一种动力推着你继续做下去,变被动为主动,当你征服了全部,游戏胜利后,当然心里是充满了喜悦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感谢母亲给予我的爱,让我学会了自己拯救自己。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渐渐长大了。青春期的叛逆在我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例证。刚开始还是据理力争,后来就变成了无理取闹。真理最终坚定地站在母亲那边,直到最后和妈妈吵架时,还是咬牙切齿,想世界上最可恨的就是你了,可等到平静下来,才发现又是自己错了。我曾经期待的世界,为什么会有点灰?是不是要有一点残缺,这样才完美?子曰“视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孔子都如此孝敬母亲,何况我呢?妈妈也时常教导我:“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妈妈,女儿今后一定会“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感谢母亲给予我的爱,让我学会了做人第一。

妈妈与我一起读《论语》,使我知道“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这是做人的准则;让我明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看一个人“父在,观其志;父不在,观其行,三年无改与父之道,可谓孝矣。”和妈妈一同进步,我享受妈妈给予我诗一般的爱。

《论语》中的爱是诗意的爱,这爱是风筝的线,是落叶的根,是避风的港湾,是永远的航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二
议论文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