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只有你听出了悲伤1000字

这个故事只有你听出了悲伤

1000字 初二 记叙文

你我的初遇是在学校大门,你因为没带红领巾怕被扣分,在大门处徘徊,这时你看见了我,上来便喊:“兄弟……”请我帮你,于是在我的,应该说是我的红领巾掩护下你勉强蒙混过关。你跑去教师留给我一个灿烂的笑容……

不巧,我们同班,你很快注意到我便走到我面前拍着我的肩膀说着“谢谢!”自此我们算是好朋友了,也就是所谓的知心朋友吧。

可惜,那段时光太快,长大太快,眨眼间我们便到了升学的时候了。我们约好一同去S中,可S中的名单发下来没有你。于是我们互相留了电话号码,你目送我上车,我朝你挥手,你似是没反应过来眼神呆滞,只是你的脚边我看到了水滴……

后来你骗我说:“成绩搞错了,我怎么可能没有你厉害呢?到S中等我啊!”

开学了,你没来,你说你糊里糊涂的不知怎么的就上了H中,然后,我开始怀疑你,但我不想怀疑友情所以那是曾经。

我们靠电话维持着友谊,电话里我给你讲了个故事:住校时,我一个不小心把锁的钥匙装进裤子里,然后又把裤子装进柜子里,然后我竟然把柜子锁了,你明白吗?我说起来仍有些激动,那时我到处找人帮忙,可谁都没法。第二天早上,眼看要上学了,我忽然看见了柜子的缝隙,手很自然的就伸到缝隙里去了,可惜那缝隙太小,于是我抓住柜子的一端开始王外拉,硬生生地吧缝隙拉开了,然后我把手从缝隙伸进去,把裤子拿了出来,默默地了上学去喽!只留下一个深藏功与名的背影,室友还因为我在发呆,估计他们是要迟到了……哈哈

当时你笑了,挂了电话……

几天后,你给我打了个电话你哭了一阵什么也没说就挂了。你又给我发了一条短信,第一行就是大大的三个字——对不起!你在信里说这个故事你听出了悲伤,可你明明笑过,你说你欺骗了我,你其实开始就打算去H中,因为你的父母亲人都希望,他们逼迫你去H中。我删掉了信息,那个再也打不通了。

我静心想了想,自己是因为什么才做出了让室友发呆让自己自豪的事呢?因为压力,因为压迫就像你一样。回想起过去了的人与事我才醒悟,并不是人在改变世界,世界从未因人而改变,反倒是人一生下来就活在压迫,比如吃饭在人们看来再正常不过了,可假如不用吃饭也能活的一样的话,吃饭会变成什么?还有句话就叫做:别让环境来适应你,要你来适应环境。人不正是在各种压迫下改变的吗?就好当清朝时无能的中国也是在战争中蜕变的啊!

虽然我明白你的苦衷,可你终究还是留在了我的过去,不知你现在还记得我吗?

惊叹的是你的离去我确是很平静,依旧一层不变的生活。只是隐隐约约感到少了什么,仅此而已。

也许这个故事只有你听出了悲伤而我只是漠视,冷漠一切。

其实,在你我的故事里,谁都没错,只是因为一些人一些事而分开、断裂,但终归还有重连的机会。只是在分离时,你喜欢大声唱出来,而我喜欢更为深沉的吟唱,埋葬静候时光的沉淀,我想,会有那么一天的。

这个时代不输人,便输命

1000字 高一 议论文

三国英雄周瑜是气死的,这我们都知道。周瑜若大气一些、大度一些,没有一股“既生瑜,何生亮”的羡慕嫉妒恨的恶劣情绪,又何至被诸葛亮气死?可是,史上第一书法家王羲之也是被气死的,而且是被自己气死的,想来,真为之叹息。

王羲之也算是上天眷顾之人,老天对他算是蛮偏爱的,出生于琅琊王氏望族,落地便上了富贵籍;身世既好,人又聪慧,还天赋了一门书法本事,少年即获得了高誉,左右邻里、上下诸侯“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将其书法评价为“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事实也的确如此,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冠绝群雄,一千多年过去,至今没有人能超越。

人生至此,夫复何求?可王羲之还是有太多的要求。

王羲之喜欢与人争闲气,直白地说,就是易生羡慕嫉妒恨。有位叫王述的,与他同门、同姓、同龄,还同宗,生得也蛮有气质。王羲之从小就将王述视为假想敌,“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两王齐名,齐的是身世名,在书法上,王羲之远远地将王述抛在了后面。一招鲜吃遍天,王羲之足可傲人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只要活得开心就好。既足以傲人,更应该虚怀了,一个天下无双的书法大家,跟一个才气上名不见经传的人有什么好比的呢?

王羲之喜欢攀比,其攀比的不是一招鲜吃遍天,而是要招招鲜包圆天,书法、文章、地位、事业、财富、美誉以及琴、棋、书、画、茶、酒、诗、词……样样都不输人。这,活得有多苦啊。王述,在书道与名气上,比王羲之差远了,但他在官阶地位以及在职场上的美誉度,却高出王羲之许多,“王右军(王羲之)素轻蓝田(王述,曾被封蓝田侯,故叫王蓝田),蓝田晚节论誉转重,右军尤不平”。

这下王羲之坐不住了,心里那股火熊熊燃烧。王羲之在会稽当代理市长,恰好王述母亲过世,在会稽守孝。他去吊丧,王述想跟他打招呼,可他转身就走了,“不前而去,以陵辱之”。心里有妒有恨,也不用这样羞辱王述吧?

后来,王述当了扬州刺史,会稽恰好归扬州管辖。虽然,原先一个在艺界名气大,一个在官场美誉高,地位却基本相当,可现在,王述要来“领导”王羲之了。这下,王羲之心里的无名火烧得更旺了,“初得消息,求分会稽为越州”。王羲之立即打了报告,要从扬州划出地盘来,将会稽升格为越州,自己就可以和王述平起平坐,一样当刺史了。就为了与王述斗气,竟要搞行政区域调整,这事说出去,“大为时贤所笑”。加上后来王羲之有把柄落在王述手上,“右军遂称疾去郡”,只好辞去官职。

王羲之辞职后,有书说他过的是好日子,与人打牌,跟人说书,优游林下……其实,王羲之过得并不好,因为心胸不宽阔的人,总是难以过上神仙般的生活。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里的说法可能更靠谱些,“右军遂称疾去郡,以愤慨致终”。一代书法家,竟以狭隘心气而英年早逝,太可惜了。

王羲之的确算是早逝,终年59岁,未满花甲。坏情绪伤身或竟伤命,信乎!

嗯,你不输人,样样不输人,那就请你输命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记叙文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