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停留在那年春节700字

记忆停留在那年春节

700字 初二

在腊八粥的香气中,在烟花爆竹的绚烂中,热闹的新年款款向我们走来。年三十那一天,我们一家人回到了日思夜想的老家。

老家还是老样子。院子收拾得干净利索,和煦的阳光洒满整个院落,墙角两棵高大的石榴树,在寒风中摇曳着枯瘦的身姿。大红的春联、惟妙惟肖的窗花为这个简朴的小院增添了丝丝的年味。此时,奶奶正在厨房里忙碌着。火头灶上的大锅滋滋作响,红通通的火舌亲热地舔着锅底,阵阵香气在厨房里飘荡着,袅袅的水汽映衬着奶奶慈爱的笑脸。

不一会儿,喷香的饭菜就上了桌。一家人坐在桌前,当奶奶给我夹菜的时候,我不经意间碰到了奶奶的手。那手,如枯柴一样粗糙,虽然只是轻轻的碰触,我的手却像被砂纸打磨了一样疼。我不禁仔细地打量起奶奶的那双手。那是怎样的一双手呀!手掌有些红肿,布满了厚厚的老茧,手心的沟沟壑壑像刀刻的一般。手上的裂口,宛如龟裂的农田,纵横交错。止血的白胶布在水的浸泡下变得微微发黄。我轻轻地握住奶奶的手,心疼的泪水夺眶而出……

记忆中,奶奶的手是温暖、柔软、灵巧的。那双手总能像变魔术般为我做出可口的饭菜;总能为我编织出样式新颖的毛衣;总能在我需要抚慰时,给于我温暖的关爱。但是,我却从未仔细地端详过这双手,直到在这次春节的饭桌上。奶奶的手是什么时候变成了这个样子的呢?

在经年累月的操劳中,奶奶的手渐渐地“变”了,由光滑细嫩变成了龟裂粗糙。岁月的痕迹无情地刻在了奶奶的手上,而这些痕迹,也在诉说着奶奶这些年来对家庭、对子女无私的爱。这爱,微小、细腻而又平凡。就像萦绕在身边的缕缕阳光一般,那样真实,那样温暖……

窗外,传来了噼噼啪啪的新年鞭炮声,我的思绪仍停留在奶奶那双饱经沧桑的手上。那个春节,我仿佛一下子长大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会用我的一生去回报奶奶给予我的爱。

记忆停留在寒冬腊月

900字 初二

在这忙碌的生活中,我有着极为难得的空闲时间,而在这空暇时间里,我总会自问:“你还记得什么?”然后我的心便对我讲出那些被岁月尘封,它自己却刻骨铭心的事情。

二零一四年寒冬,我随爷爷来到乡下,去看望远房亲戚。乡下的空气干冷干冷的,田野间的小路静谧又亲切。霜降过后的村庄已在仿佛盼望新年,木房顶着一簇簇白雪,挑着一盏盏红灯笼。踏着咯吱作响的雪,我们来到一个漆黑的门前,墙角的一个黑影立刻起身迎上前来。他是一个和气的老人,满脸皱纹,笑意却在眉眼间忽现。爷爷一见到他,激动的搓着双手跺着脚,与他用方言亲昵的交谈起来,聊够了,才想起把我往前一推,指着老人说:“这是你顾伯伯。”我立刻问好,伯伯乐得合不拢嘴,领起我的手就进了宅院。

宅子又古旧又宽敞,高高的屋顶矮矮的墙,令人惊奇的是,这诺大的老宅,只他一个人住。

接下来的几天,我目睹了真实的农耕生活。经常是几户或十几户人家在一起忙一块田,问了才知道,这是自愿互相帮忙的邻居。顾伯伯常是戴着个草帽,顶着细密的小雪,在天没破晓时就出门耕田。在这里,太阳总是随他嘹亮的山歌升起来,又是伴着他低吟的小曲儿落下去。他常对我说:“其实乡下的乐趣比你们城里可要多呢。搁我身上,才受不了那大城市嘞,太吵,太吵啦!”我点头,顿时也油生同感。乡村,雪落于地面是有声音的,清亮又柔和,撒在田土上,衬出黑色的轮廓,更是别有一番风味。伯伯说,他之所以在冬天锄地捣雪,是为了来年春天有好的土地可播种。

偶尔,他静坐于宅前扫雪煮茶,席地而坐在门前的青石板上,不说话,品着茶,望着远方黑白相间的土地,寒气由杯盏中飘出,在空中轻描出一抹抽象画。

严冬将在这不知不觉间溜过,村里的红色越来越多,乡亲们在自家的供台前祈福拜佛,保佑家人健康平安,祈祷来年好收成,顾伯伯也不例外。有时,他只身一人来到清冷的供台前,虔诚的念念有词。村里的人们就是这样,淳朴忠厚、和蔼又乐观。他们的房屋仿佛亦是如此,敦实泰然、素面朝天立于村中。一周后,我要告辞,正如当初我什么也没带来一样,什么也没留下的离去。

顾家老宅静悄悄的,我望着村庄和田野,它们与皑皑白雪一起绵延,目送着我。直到现在,我的记忆和心仿若仍在那里,回忆浓缩为一张照片,泛黄的信笺,昏暗的老宅旧的阳光,一枝腊梅轻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