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花馒头1200字以上

故乡的花馒头

1200字以上 初二

春节刚过,又到了奶奶展示厨艺的时候了。

家里的案板瓦盆被一一点名,淀粉发出淡淡的甜香,被水融化又咕咕冒泡。奶奶的眼被阳光晒得半眯,一手提住面团的一侧,与另一只拿着擀面杖的手规律的一提一推。霎时,那一团团不规则的面块儿,就变成了雪球似的团子,点上花花绿绿的图案,赏心悦目。

家乡在胶东龙口,这里的馒头有个特殊的名字——花饽饽。这样的饽饽看着普通,其实,仔细观察你便会发现,在不同的日子里,龙口人都会做不同图案的饽饽。每逢农历三月初三,王母娘娘过生日的这天,奶奶的“蟠桃”即是首选。雪白的馒头顶端像葫芦一样突出一点圆尖,淡粉色的油彩如星星般被微微点缀。饽饽上面,浓绿和淡绿像桃子新生的幼叶,参差不齐却又颇有韵律,是奶奶的点睛之笔。这样的馒头,被热气层层蒸熟,摆在奶奶的花园里,引来不少赞美声音。

我也是奶奶做饽饽的忠实粉丝。但比起一动不动看奶奶揉一下午的面团儿,我还是更喜欢到各个邻居家跑来跑去,看他们的蟠桃饽饽,有没有我们家的好。“别看了,咱这村里啊,谁也比不过你奶奶的手艺。”对门王奶奶也是做饽饽的好手,但一看到奶奶的饽饽,她便还是会苦笑着摇摇头,向奶奶竖大拇指。“哎,快六十年了,打从我俩年轻的时候起,你奶奶的手艺活儿就比我高。后来我花了多少功夫,买了多少材料,都撵不上你奶奶。尤其是那蟠桃下面的叶片,我用刷子上了四次色,绿色都快染成褐色了,看上去还是没有你奶奶的颜色浓。”

这样好似魔法的事情,总能勾起我的兴趣。于是,我的内心,又画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回到家,也来不及洗手,跑到奶奶旁边的我便把刚才的疑惑吐了出来。奶奶嘴唇微翘,拿起刚刚上好色的一个饽饽,指着一枝叶梢对我说,“你看看,这叶子,这一块儿是不是比他们的淡?”

不错,明显用水调和过的绿色,淡的就像空白一样,但渐渐往上寻找,浓绿就在不知不觉中滤出来了。

“你王奶奶她们染得叶色,都太单一。为了招人喜欢,她们选了最浓的绿色。可惜,蒸出来的不但不鲜艳,又显得挺俗气。还不如染成淡淡的,可到最后,鲜绿就一点点露出来了。”

饽饽下锅,一双被半透明的雾气笼罩的眼睛不住陷入沉思——淡淡的,久了,就浓了……

环顾四周,奶奶的花园里长满了野花,随意,但轻轻扫视,干净的不曾有过一根杂草。

北边的木栅栏是院子的门,低调,但细细观察,平滑的不曾有过一丝断裂的痕迹。

栅栏角上的养鸡棚是奶奶最照顾的地方,平常,但打开棚栏,饲料的摆放,鸡蛋的收纳,总能让人惊呼:“什么样的主人,才能把这么不起眼的地方打扫的如此规矩?”

而身边这位微微轻咳着的园子的主人呢,她七十多年的生活,似乎并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镇上每年都举行花饽饽厨艺比赛,她从不参加。她微笑着说,那些都是花里胡哨的东西,去比赛的人,静不下心来,做不出好饽饽。久而久之,大家都发现与其去看比赛,不如在奶奶的园子里围成一圈儿,看奶奶做饽饽,凝神的看,小声地谈,放学的孩子们也来了,本是一路笑着跳着的,然而看到奶奶又在画饽饽了,便都不自觉地停下来,双手扒在栅栏上瞪大眼睛的看。四周像凝固的水彩画一样。只有微风吹拂,蛋黄色的阳光撒在被轻轻揉捏的饽饽上,斑驳的影子,淡淡的,浓浓的……

这样的日子,不正是奶奶做饽饽时所说的——淡淡的过日子,到最后,日子,自然会变的浓浓的,香香的……

淀粉悠悠的糖香,再一次飘进我的鼻翼。花馒头被悄悄蒸熟了,长舒一口气,心底的最深处,也悠悠的成熟了……

我是一棵小草

400字 三年级

我是一棵小草,你们别看我很平凡,但是一年四季我都有不同的经历。

春天到了,我从松软的、湿润的泥土里探出头来。哇——!嬉戏的小孩子,正在散步的老人,一切都很新奇。这时,我一转身子,一棵又高又壮的大树挡在我的面前。这可真高呀!我要是能长那么高,就好了。突然,一名老园丁来了,给我浇上了清清的水。我又闻到了阵阵花香。我努力生长,叶子慢慢大了,犹如小蚂蚁的太阳伞。

夏天来临了,我的叶子变得更绿了。一些小孩子不小心踩到了我的头上,那可真疼呀!当然,也有给我施肥浇水的小朋友。烈日炎炎,每天给我浇水的人越来越少了。我心里无时无刻地想着:再坚持一会儿吧!

没过多久,秋天便来了。一片片金黄的叶子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我的老朋友大树哥哥的头发变成金黄色。那样子,可真好看!慢慢的,落叶变多了,我的头,被叶子紧紧地盖住了。一阵风吹走了我头上的叶子,我也感觉到了一丝寒意。

冬伯伯从远方赶来了,雪花像伞兵似的降落下来。我把如毛的白雪当成了棉被,入睡了。

我只希望,明年的春天,会比今年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