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想起那张照片1200字以上

总会想起那张照片

1200字以上 初三

秋天的时候,夜色逐渐涌起,如茧一般包围着那朵云。慢慢地暮色将云的白吞噬了,直到完全看不见。

又一次,我陷入对自己的质疑,不知道这样的努力是否能够达成所愿。也许人生存在的本身就饱含了生命的诸多价值,并不因为慧眼或者世俗眼来定义它居于生态的哪一阶层。

大概是中元节的缘故,街上少有人走,隐约可见的是远处的车尾灯以及路灯的昏黄。我在想念一个人,他大概已经很显苍老了。翻开手机相册,眼前照片上的人,一个是他一个是我。我们背对着镜头,把右手举得高高,比划出胜利的手势。那时的我即便是坐下来也直到他的肩膀,他穿着一身蓝白条纹的T恤,我还穿着小学生的校服。他是我的老师,也是我一生中给予我人生指引的人。

记得那时我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与父母的关系不太好。好多次因为一些小事与父母闹起别扭来,我往往是哭着去找我的老师。我的老师那时约四十来岁,中等身材,戴着一副黑色的眼镜,他的唇边有一颗榆钱大小的黑痣。他总是耐性地听我诉说,摸着我的头给我递纸巾擦眼泪,安慰我。他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来,我们那看天上有怎样的云?”当我抬头看天的时候,眼泪便顺着我的眼角流向下了,泪水在微风中便慢慢的干了它的痕迹。夕阳总是美丽的,有彩霞挂在西边,有三三两两的飞鸟,有远处的看不清面貌的行人,还有偶尔飞来的一只红蜻蜓。

我的老师他是个极其儒雅的人,在校园里时常见到他总是手里捧着一本书,或者静静地坐在桌前的模样。我们央了他去玩耍,他便取了桌上的糖果或者饼干来与我们吃。有人说,他本来是要去大城市发展的,因为年轻时一句倔强的话便留在了这里。他终年穿着是老师们中最俭朴的,时常可见衣袖处洗的发白了。有时也会见了他微皱着眉头若有所思的神情。他经常对我讲,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永远只有快乐,而没有痛苦。一个人如果不曾遭逢失败,不能在失败中锻炼出完整的人格,不曾于失败中更多地了解自己,很容易养成一个偏执个性的人。他经常鼓励我去参加学校的活动,仔细地替我订正练习簿上的错别字,以及教我打羽毛球。他也总说,一个热爱运动的人,是会永远热爱生活的。放学后,我常背了书包,假装要帮老师清点作业,猫着腰在办公室里舍不得出来。我知道我的老师是喜欢我的,我的老师也默认了我对他的信赖与依恋。

记得那天是与同学发生了矛盾,我被老师当众狠狠训斥了。有那么一瞬间,我是略不服气的,总觉得自己与老师之间要相较于同学多出一些特殊来,便流下了委屈的眼泪。但是老师并没有安慰我,反而让我站在墙根反思。那时的我虽然还小,但其实隐约也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一直站到同学们都走光了。老师才帮我把脸上的眼泪插进插,摸摸我的头,便牵着我的手往家的方向走去。

我的父母都是极其尊师重教的人,便有些手足无措的尴尬,同我的老师打个招呼。“实在不好意思,又让您劳心了。”这是母亲常说的一句话。“没关系的,孩子还小呢,但严格管教必成大器的。”他朝我的父母笑着点点头。在老师的心目中,我便是那一个永远还小的孩子,但也是他期待将来会大有出息的人。

我清楚的记得照片上的那一天,他和我并排的坐在石凳上,背对着风景面向着东江。是父亲取出手机给我们拍下了这张照片。他的背影是那样地宽厚仁慈,却又是那样地严厉,仿佛透出一种力量来,叫我不敢去辜负对我的期许。

在许多个黑夜,当我感觉到自己不被理解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我的这位老师,想起那张照片,想起当日他对我的严格与期许,于是便有了力量,迈开步子向前去。

旅行也是一种乐趣

1200字以上 初三

说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早晨拉开窗帘的时候便觉察到天的明朗,澄澈的没有一丝云彩。东方拂面的风,吹散最后一抹睡意,夹杂着昨夜疾风骤雨留下的水汽,和若有若无的花香。醉人心。

趁着夏日早晨的清风徐徐,我就这样踏上了旅程。一切都像是安排好,却又自由而轻松。踏过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我的足迹,来来往往的车把我带往离家愈发遥远的地方。留意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已是满天金光。我知道城市开始苏醒。

转过几趟车就来到车站。火车站里是人群熙熙攘攘,在靠背上小憩时,太阳以永远不紧不慢的速度出现,霎时在车站里笼上雨季罕见的灿烂。我期盼将要去的地方仍是一片晴朗。焦急,愉悦,放松,各种各样的情绪毫无保留浸泡在阳光下,都显得生动起来。人来人往,不留神便成了彼此生命里的过客。

挎着公文包行色匆匆,不时低头看表的定是上班族;和我一般背着包拉着行李箱的,大概便是要从温暖舒适的家去往旅途,准备要收获自己的回忆。也有嗷嗷待哺的襁褓婴儿,似乎是阳光让他不知所措吧。

看到不同的人何尝不乐。

火车呼啸着进了站。人群鱼涌而上。车开,一样的准时。车厢内播报员甜美的声音重复着注意事项,我的余光只是在窗边扫了一眼,就久久无法离开。城市在窗外飞快的向后倒退,人坐在车里往前。车厢里是众人不时响起的细碎交谈,还有关于过去和未来的思绪。金黄的光线包裹着整个城市,让再硬朗的线条,都变得柔和而蕴含旺盛的生命力。我离熟悉的家越来越远。此刻我的身份是旅行者。

我似乎是有好久没有看到这样的日出。

在都市中生活的人还有多少会去注意习以为常忽略的太阳。

从过道间嬉笑而过的孩童的影子扯破了宁静。相对夏天格外长的白昼,清晨只是个简短的开头罢了。“牛奶,可乐,各种果汁有需要的吗……”乘务员时而推着餐车经过,留下清晰简短的询问,从这一个车厢,走向另一个。

车以每小时三百有余速度向着它的目的地狂奔,不留任何眷恋。就像旅途的进行也从来不需要理由和迟疑。

从睡梦中突然惊起,车到站了。偌大的车站里回响着进站提示的声音。人们从我的身边擦肩而过,放眼望去只看到无数人头攒动。这并不是我旅途的终点,我们还要转车。

“我们在这里看看吧。”

在站外不经意抬头是一望无际的蓝天,其间有少许拉扯开的云丝,就像流苏缀在碧蓝的幕布上。我知道这也是一座大城市。于是我几乎不假思索地决定,要在这里看一看。

旅途从来不是一成不变,那样的路也就失去了旅行的意义。毕竟我又怎能确定,终点的风景,一定比沿途的好看呢?

我们走走停停,拐进午后的小巷。偶见几个孩童在横绕竖拐的巷子彼此追赶,恍惚觉得时光如凝住的琥珀般静止。蝉一阵阵的嘶喊,指挥着阳光忽浅忽深。墙角的猫在略显刺眼的阳光下和我对视,顷刻便机敏地回头一跃而上,匆匆消失在墙的拐角,被阳光吞噬。随处可见在烈日下卧门前的狗,我总觉得它们也仿佛静止在浓如花生油的阳光里。树影摇摇曳曳,阳光从叶的间隙挤下来,落地成斑。

可出了巷子又是另一般风景了。巷里和巷外,仿佛一静一动,一个是极其现代化的都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个却又像是上世纪的民间小村,寂静祥和,与世无争。

我站在两者的交界处惊异而又迷惑了。世界上原来还有这般天衣无缝的嵌合么?

我在未谋面的城市里旅行,现在看来,似乎并不比名胜古迹逊色多少。

这又是何等不同凡响的乐趣。

太阳西斜的时候脚也已经酸疼。车窗外天边有大团的火烧云,烧的整片天都微微泛紫,又加带着橙黄。那云还在以极快的、肉眼可见的速度变换着,成了另一种姿态。我一度以为,它们是有生命的。我的眼里映满暮云。这是属于天空的馈赠。

略腥的海风一阵阵刮过,身处异乡,心下却从不孤单。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通明,码头轮船的汽笛声时长时短,远处海上的灯塔闪着温暖的光芒。那是船归家的方向,总是那样闪着,无论暴风骤雨。

所以我想,要是心在旅行,才发现旅行也是多么有乐趣的事情。

我看着夜幕和灯光笼罩下格外宁静的海,仿佛也可以听见它拍打海岸的声音。

其实我们都只是这个世界上匆匆路过的旅行者。但生命的足迹永不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