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陶行知》读后感1200字以上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

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读了《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一书,深深被陶行知先生的求真、创新的教育思想所惊叹。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先进的、具有生命力的。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没有对学生的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行知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又嘱之以俭朴为美德,绝不可浪费,特别是看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就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如此。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的教师必须要有虚心、宽容、与学生同甘共、跟民众学习、跟小孩子学习、肃清形式和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等。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重视在课堂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情境,使师生达到情感交融,对每个学生都充满了爱,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因此课堂上我用微笑、点头、鼓掌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每个学生都是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这远比教师灌输性的教学要有效得多,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陶老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作为一个教育者,我想尊重理解孩子并不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的总结,而应该铭记在我们心中,体现在我们教育教学的每一件小事上。在日常生活中或处理突发事件时,我们绝不能因一时冲动而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育是一种智慧,宽容是一把钥匙。让我们常怀一颗宽容之心,打开智慧教育的大门,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以适度宽容教育孩子是一门教育艺术。当孩子不慎犯有过失或错误时,他的内心会感到内疚、悔恨和痛苦,此时最需要的不是批评和训斥,而是理解和信任。这种理解和信任是一种感化,是以情动情,是唤起孩子的良知,是对孩子痛改前非、将功补过的愿望和积极性的启发、鼓励、促进和强化,而不是无原则的纵容、迁就、放任和姑息。雨果说: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宽容是一种美好的品质,是一种高尚的心灵,宽容让课堂充满宽松,宽容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学会宽容吧,因为宽容,老师就能给学生撑起一片自由的天空,给学生一个无比广阔心灵成长的空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主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交谈甚欢

50字 初二 诗歌

交河美酒归叵罗,

谈玄何日到星坛。

甚觉多情胜薄情,

欢心蹈舞歌皇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读后感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