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耕耘,一分收获_小学记叙文1000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_小学记叙文

1000字 五年级

小学记叙文550字篇一_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大家都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我偏不相信,可是,经过一件事情,让我永远相信了这句话。

自从开学以来的一个星期,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很好,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那是因为我每天都很自觉性的做一张“口算题卡”。才会有这样好的成绩。

今天,老师在我们昨天晚上没有复习的情况下,进行了一次测试,我想:不就是一次测试吗?有什么难的!结果真不出我所料,第二天一发卷子,我的了94分的好成绩。

我回到家,写完了作业,刚想出去玩,可是一想,今天还没有做“口算题卡”呢!是出去玩,还是不出去玩呢!理智和虚荣来了个斗争,虚荣说:“你考了94分,这么好的成绩,今天就别做‘口算题卡’了,就出去玩一次,你看那些小朋友,他们玩得多高兴呀!”理智说:“别听他的,如果你今天不做,那你就会退步,你写完了再去玩也不迟呀!”在他们俩的斗争下,我选择了虚荣。我高兴得出去玩耍,直到天黑才回来。

第二天,数学老师同样在没有告知我们的情况下,进行了第二单元的测试。卷子发了下来,同学们安静的做着,教室里鸦雀无声。突然,下课的铃声打破了教室的沉静。我们把卷子交上去。听老师对答案,我感觉自己全做对了。

卷子发下来啦!什么!我居然考了70分!天哪!

要是我当初选择了理智,应该就不会这样差了!

通过这件事,让我深信不疑的相信了这句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小学记叙文550字篇二_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想收获,就必须付出。

记得有一位老师对我们说过:“因为你们还不懂得付出,所以收获并不多。”听了这句话后,我真的觉得很惭愧,自我呱呱落地那天起,我付出的寥寥可数,而别人为我付出的则是多不胜数,例如父母为了养育我而付出,老师为了教育我而付出,他们的付出都不渴望回报。而我们呢?不但没有付出,还希望收获。当我们看到别人受到表扬的时候,也希望受到别人的赞赏,但自己所做的一切根本就不值得表扬。当我们看到别人取得优异的成绩的时候,也希望得到优异的成绩,但自己却没有努力学习。

如果这种喜欢“不劳而获”的想法成了习惯,那么我们就会很自私,在社会上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很糟糕,在我们班上,自私的同学也不少见。当发现自己的脚下有一团废纸时,谁也不愿意捡起来,只会把废纸踢到另一个同学的脚下。而这个同学也不会捡起来,把纸团继续传来传去,这种场面就像在球场上传球一样,而跟运动员不同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想要这个“球”。

就这样传来传去,直到传到了一个热心的同学的脚下时,纸团才能顺利地去到垃圾桶里。有时纸团刚好呆在过道中间,同学们就会视若无睹。试问:弯下腰捡起废纸团能消耗我们多少力气呢?为什么我们要吝啬这么一丁点的爱心呢?

当我们做一件事时,第一时间是想什么呢?是思考做了这件事后会吃亏。假如这件事每个人都觉得做了后会吃亏,还会有什么人做这件事呢?

端午随想日记450字:端午趣事

1200字以上 四年级

端午随想日记450字:端午趣事

在中国众多的节日里面,我最欣赏的便是端午节了。每当端午节来临,不仅家家户户会包粽子,有些小区或者单位还会会组织大伙儿进行包粽子比赛,很多水乡城市会组织划龙舟比赛,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小的时候,妈妈告诉我,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起先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渐渐的人们就把这一天当成了一个节日。爸爸告诉我,屈原是生活在距今2000多年的楚国,他是一个伟大的诗人、爱国者,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大臣。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幸福日子,他敢于指出楚王做得不对的地方,因此老百姓都很爱戴他。可是当新国王上台后,他昏庸无度,不听屈原的建议与主张,从而输掉了与秦国的一场重要战役,楚国的国都都被秦国占领,屈原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万分,投汨罗江而死。当地的老百姓怕江中的鱼儿吃掉屈原的遗体,所以向江中投放粽子等食物。当地传说屈原死后,乘着龙舟去了天上。所以后来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上,包粽子、划龙舟就成了重要活动。

在中国,人们十分喜欢过端午节。现在城市里面的人由于工作繁忙,没法自己包粽子过节,就纷纷到各大超市去购买。超市里粽子的种类有很多种,有白米粽子,咸肉粽子,蜜枣粽子等等,花样挺多的。把粽子放在锅里煮熟以后,打开锅盖闻上一闻,满屋子都飘着粽叶的清香,尝上一口,满嘴里都是糯米的香甜,不由得食欲大开,非吃个饱不可。除了吃粽子,人们还可以去观看龙舟比赛。江面上,龙舟前部的龙头高高扬起,活灵活现。整条龙舟又窄又长,前面摆着一张大鼓,后面一个接一个的坐着许多精壮的小伙子,他们随着鼓点声,整齐的划着桨,在水面飞驰着。一时间水花四溅、鼓声、号子声与江岸上观众的加油声此起彼伏,场面宏大壮观,热闹非凡。

我喜欢端午节,不仅仅因为能吃到好吃的粽子,看到精彩的龙舟比赛,更喜欢它的历史内涵,每次过端午节,我总是能想起屈原,想起他峨冠博带、身背长剑,口中吟诵着《离骚》,行走在江湖之间的样子,他的忠诚、坚贞,他的文采,影响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如果把中国的传统节日比作一段贴着宝石的丝绸,那么,端午节就是丝绸上面一颗璀璨的夜明珠。

端午随想日记450字:端午趣事

今天是端午节,我知道是要吃粽子的。为什么呢?是为了纪念我们伟大的的诗人——屈原。今天我们全家一起来吃粽子了。

奶奶从超市买来了好多的粽子,有各种各样口味的:蛋黄馅的、豆沙的、蜜枣的、还有鲜肉的。看得我眼花缭乱,好想吃啊!粽子是金字塔形的,有四个角,外面包着绿色的粽叶,用花花绿绿的绳子绑着。开始煮粽子了,奶奶把一个个粽子放入电饭锅,不一会儿,香气就扑鼻而来。粽子煮好了,奶奶把粽子端上了桌,妈妈喜欢请吃甜的,挑了一个豆沙的;爸爸喜欢咸的,选的是蛋黄板栗的;奶奶也喜欢甜的,拿了一个蜜枣的;而我当然要挑我最喜欢的鲜肉粽了。撕开外面的粽叶,一股清香直钻入我鼻孔,轻轻一咬,嘴里充满了肉粽的香味。真好吃!

我一共吃了两个粽子,吃得饱饱的,觉得好幸福啊!

端午随想日记450字:端午趣事

在我的记忆中,端午吃粽子是我们家乡的主要习俗。因为妈妈不会包粽子,每年端午都去外婆家过节。外婆包的粽子可香啦!我还没进外婆家的门,就先闻到粽香味了。外婆又在包粽子了,只见外婆的前面一边放着包粽子用的糯米,另一边放着粽叶,她的右手边还放着绳子和剪刀。她左手拿着粽叶先把一个角卷起来成漏斗状,再用勺子把糯米勺到漏斗状的粽叶里,接着把糯米在漏斗里压平,然后把剩余的粽叶反过来盖住漏斗口,最后把绳子按三角形状的粽子绑好,绑的时候一定要绑紧,要是没绑紧到下锅时这粽子就在锅里散架了——

我喜欢端午节,它带给我快乐,让我尝到了这么美味的粽子!!

端午随想日记450字:端午趣事

“节日”班课开始了!随着主持人精彩的讲解词,我们分别了解了一些关于元旦、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端午节和圣诞节的知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端午节”的介绍了,这个假日小队让我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因为屈原投江自杀,人们为了纪念哀思,一开始往水里扔米粒等东西给屈原的灵魂吃,后来逐渐演变成了这种吃粽子赛龙舟的方式。

“节日”班队课还有许多内容很有趣,我今天就不一一细说了,下次再说。

端午随想日记450字:端午趣事

“小娃儿穿绿衣,系上一根绿丝条。味道有咸也有甜,每年端午都要吃。”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东西呀?我想大家都已经猜出来了,这就是我们中国的特产粽子了!粽子可是我们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吃的好东西呀!让我来说一说它的由来吧!

从前,有一个叫屈原的爱国诗人被别人陷害跳入江中,村民为了大鱼不把屈原的尸体吃掉,就扔粽子下去给大鱼吃。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并且家家户户都包粽子吃,一直流传至今。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了吧!

我的外婆是一个包粽子能手,她会包许多种粽子,有猪肉粽,豆沙粽,番薯粽,蜜枣粽等等一些各种各样的粽子。每到端午或者春节的时候,她就会包好多好多好吃的粽子送给亲朋好友,祝大家健康平安。今天我就要去外婆家把这门手艺学到手。

我刚来到外婆家,就看见外婆把包粽子的东西全部准备好了,有泡好的糯米,腌好的猪肉,已经煮过的粽叶。开始包粽子了外婆先拿出一张粽叶,把它折成一个三角形,在三角里放上一层白白的糯米,然后再把手抖一抖,我问外婆为什么要抖一抖呢?外婆说:“这样能使粽子煮熟后不散开。最后用粽绳紧紧的系上,就这样,一只肉粽子就包好了。

我也学着开始包了,看着外婆轻轻松松地包了许多个,可是我总是笨手笨脚的怎么也包不好,不是把粽叶给包碎了,就是把米给漏出来了,好不容易包好一个,可是跟外婆包好的一比较,简直是天差地别!外婆劝我别灰心,她说只要认真去学一定会包好的。果然,我包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快。我想我一直坚持下去一定会和外婆包的一样好!

今天我学会了包粽子,虽然包的不怎么好,但是我相信自己会越包越好的,只要肯努力一定会成功的!

端午随想日记450字:端午趣事

每到端午节,吃粽子、插艾草是我们奉化人必不可少的习俗。我知道我知道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可为什么要插艾草呢?大人们都说艾草是用来祛瘟辟邪的,而我也知道艾草有着很大的作用,它不但可以驱蚊虫,还能令人保持神清气爽。我不想停留于表面,越是搞不懂我越想知道。我是个爱刨根的孩子,知道艾草的由来,于是我便去问爷爷,爷爷把艾草故事的来龙去脉讲的一清二楚。

传说在很久以前,天上有位老神仙来到人间打探民风,因为那时候人们不愁吃,不愁穿,无忧无虑的生活着。老神仙来到了人间,变成了一个衣衫破烂、可怜巴巴的老乞丐。他右手拄着木棒,左手拿着一个破碗,来到一户普普通通的农户门前。家中有位大嫂正在喂猪,猪吃的不是糠皮,而是是雪白的面,老人看在眼里,他不露声色,把破碗伸了过去,在农妇眼前晃了晃,哀求道:“大嫂,行行好吧,我已经三天没吃饭了,你施舍点东西给我吃吃吧!”大嫂瞪了老神仙一眼,说:“去去去,臭乞丐,给你吃还不如给猪吃!猪吃了还长肉呢!”老神仙哀求道:“仁慈的大嫂,不给饭吃,给一点水喝喝吧!”大嫂听了,顺手将墙上挂的被虫蛀掉的破木勺拿了下来,扔给老神仙,凶巴巴地说:“自己舀吧!”老神仙一看,这东西怎么能舀水呢?老神仙生气了,用袖子往墙上一拂,墙上立刻出现了十个又大又显眼的字:全村生瘟病,三天内死光。化作一缕青烟,升到空中,那女人吓得脸色白里透青,好久才反应过来,知道自己闯下了滔天大祸。

第二天,老神仙驾着云朵,手中拿着瘟药,正要向村里撒瘟药,忽然看见一个妇女一只手里抱着一个五六岁的大儿子,另一只手里搀着一个两三岁的小儿子在匆忙赶路。老神仙感到困惑,怎么大的抱,小的牵!于是又变成了一个老头,倒在路发出一声声的呻吟,女人的看见了忙问,“老人家,你怎么啦?”“我脚被树枝戳了一个洞。”那女的一看,老头脚上到处是血,把手中的孩子一放,随手在路旁的草丛中摘了摘了几片艾草叶,放到老人的伤口上,没过多久,血就止住了。老人问了:“你走得这么急,上哪儿去呀?”那妇女说:“我村里有个大嫂,脾气不好,昨日得罪了一位神仙,神仙生气了,说三日之内,让我们全村人染上瘟病死光,我们急着去逃命。”她边说边把老人搀扶起来,说:“老人家,你也同我们一起去逃命吧!”“那你为何不抱小的走呢?”“老人家,不瞒您说,这大儿子是我丈夫和他前妻生的。现在我丈夫死了,我要把他们的命根子留下来,好好照看才是。”“噢!”老神仙听了一愣,心想,自己差一点儿就办错了事!天下还是好人占多数,坏人毕竟少啊!他看了看艾草说:“你们大可不必担心,也不用逃命了,这艾草是防瘟的,只要把它插在房顶上,就不会得瘟病死去了。”说完,便跳上云朵,用拂尘把母子三人送回了村子里。一到村子,女人就到处找艾草,又把这消息传遍了全村。后来,老神仙虽然在天上投了瘟药,但因人间处处都有艾草,所以也就都没事了。

从此,端午节插艾草的风俗就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同时我们也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五年级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