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地的儿子》有感900字

读《大地的儿子》有感

9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大地的儿子》写的是周恩来的故事,他那一篇篇富有哲理的故事每一刻都在激励着我们,警告着我们,让我们向周恩来一样为祖国做捐躯。

“为中华之崛起”

周恩来在沈阳读书的时候,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常常和老师同学们一起讨论自己在阅读书报时思考的问题。当时他们讨论得最多的是怎样救国和宣传救亡的问题。

恩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完成课外作业,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有礼貌,守纪律。他特别注意通过课外阅读来弥补课堂上学习的不足,他所读的书报,范围也比较广泛,除了社会科学的书籍外,自然科学和军事科学的书籍也是他喜欢的读物。

有一天,东关模范两等学堂的魏校长把同学们召集起来,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

大家纷纷回答。

有的同学说:“为了给自己将来找条出路。”

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

还有个同学说:“为了帮自己父母记账。”原来他的父亲是个商人。

魏校长问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

恩来站起来,大声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说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兴盛,像巨人一样挺立在世界而读书学习。这时,老师和同学们都钦佩地望着他。因为,这对一个13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可贵的。

“大江歌罢掉头东”

1917年,是恩来在中学的最后一年。寒假期间,他到河北省开平县耿家营一位好友家做客。开平是开始煤矿的所在地,村里有许多矿工家属。恩来一方面看到了经济破产的北方农村,一方面有看到了在英国资本家奴役下的矿工悲惨的生活。

恩来在上学期间,经常利用假期到农村,矿区参观游历,增长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

中学即将毕业,恩来为自己的道路而思虑,他下定了救国的决心,决定到日本去留学。可是那时候他家境贫寒,一个只有一件蓝布长衫的学生要渡海赴日,是不可能的。不过这困难并不能阻止他。

他在六月底一品学兼优的成绩从南开学校毕业,七八月间奔走于津京两地,向老师同学筹措路费。很多老师、同学都尽力帮助他,路费很快凑齐了。

一个19岁的青年,在这样的时候怎么能不心情激动呢?他伫立在屋中,凭窗遥望,思潮起伏,附身到桌前,写下了一首气势磅礴的诗篇: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19岁的周恩来就怀着这样的激情,慷慨辞国。他北上沈阳,先告别伯父,又向沈阳的母校师生辞行。九月初穿过鸭绿江,从朝鲜的釜山乘船,横越滔滔的东海,渡向一衣带水的领邦。

美好的中秋

600字 六年级 写景

今天是全球华人盼望已久的中秋节。我想,今天的月亮肯定要比平时的月亮圆很多。因此,我便盼望着万籁俱寂的夜晚。但是那白天好像和我作对似的,过的是那样的慢,迟迟不肯退去。

今天的天气格外的晴朗,我为了快一些打发时间,便和奶奶便推着自行车来到广场上练习车子,我认认真真的慢慢地骑着自行车,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撞在那样的大柱子上,嘿,你瞧瞧,还真撞上去了。我吸取了这次的教训,专心的练了起来,一不小心就要摔倒了,我把脚往地上一撑,真是有惊无险。过了不一会儿,我终于把车子练得十分熟了。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我玩了多半天,可真是筋疲力尽了,骑着车子,”快马加鞭“的赶回了家中,期盼着月亮姐姐的到来。

终于,夜幕降临了,我兴高采烈的来到了阳台观赏着皎洁的月亮。我打开了窗户,晚上,晚风轻拂,星空上的明月很是耀眼。在这样寂静的夜晚,就可以先不去想那些令人忧伤烦恼的事情,可以静静的一边品着月饼观赏着这夜晚的天空。我聚精会神的盯着月亮,不仅被她美丽的容貌所吸引住了:月亮姐姐穿着白色的纱衣,娴熟而又安详,温柔而又和蔼。她那银盘似的脸蛋透过树梢,照在人们幸福安详的脸上。我张望着,企图想找到居住在月亮上的嫦娥姐姐和她那可爱的小白兔。我这时就在想,嫦娥现在是不是一边吃着月饼,一边坐在椅子上看着我们,并对我们微笑呢?想到这,我的嘴角不禁有一丝微笑浮现出来。突然妈妈对我说:“女儿来和妈妈一起摆上月饼,供奉着月神。”我们一家人坐在桌子旁边,吃着月饼和美味可口的水果,真是其乐融融……

中秋的月柔情似水;中秋的月美丽动人;中秋的月祥和安静。在中秋来临之际,我祝愿天下所有人中秋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抒情散文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