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顿将军被关过禁闭谈起650字

从巴顿将军被关过禁闭谈起

650字 六年级 说明文

“坏学生”也能成才

美国,人人皆知巴顿将军,并把他视为英雄。然而,他在美国西点军校时,竟是一个“坏学生”,还被关过禁闭。那时,在老师和同学眼里,他根本不是当将军的料,可是最后,他却成了五星上将,并为世人所敬仰。相反,那时的优等生,毕业后在国防部里当官,大都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在中国,文坛巨匠郭沫若读书时,文科成绩不佳,然而后来,他却在这一方面作了巨大的贡献。同样,爱因斯坦、爱迪生在学生时代的成绩可谓“糟透了”,然而,正是这两个“坏学生”却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

这一切不难说明:“坏学生”也能成才。

巴顿将军的成功

从一般人的心理来看,被关了禁闭,受了警告处分,情绪会很低落,甚至失去信心,然而巴顿并不如此。也许,他也曾懊恼过,但他并没有颓废、沮丧。他的精神支柱并没有倒。用巴尔扎克的话来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它对于弱者,则像一快绊脚石,让人却步不前;它对于强者,却像快垫脚石,让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这或许是巴顿成功的一个秘诀吧!

“高分低能儿”的悲剧

我不由想起当代的一些学生,在学校里,他们是受宠的拔尖生;在家里,他们是一个个“小太阳”。于是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有的学生因为生活不能自理只得报考就近的高中;进了大学,还得母亲到校为他缝衣服、洗衣。成绩固然重要,然而连必要的家务活都不会打理,踏入社会如何生存?又如何真正成才呢?

成绩好≠能力强

时代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动手能力差的人,往往得不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追根溯源,就是因为他们从小缺乏能力的培养,致使十多年寒窗苦读,到头来变成一个只有空头理论而实践能力的书呆子。有鉴于此,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实用性强的劳技等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遇到挫折而不失去信心,重知识更要重能力的培养,把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这就是“巴顿将军被关禁闭”一事给我的启迪。

付出与回报

600字 初三 议论文

多少祖祖辈辈的人说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付出多少努力,就必有多少收获。

而我却肯定的告诉你:付出不一定有回报!

《伊索寓言》中就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赶集完回家的农夫在路边发现了一条冻僵了的蛇。他很可怜它,就把它放在怀里。当他身上的热气把蛇温暖以后,蛇很快苏醒了,露出了残忍的本性,给了农夫致命的伤害。

在《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中也完全诠释了这一观点。东郭先生因为慈悲而救了一只被追杀的狼,然而并没有得到狼的感谢和回报。反而那只狼要反咬一口,还说的宽冕堂皇。

你们也许会说只有动物才会这样。但真的只有动物会这样吗?

古代的抗金英雄岳飞,岳武穆,北宋抗金英雄,一生事业旨在抵抗金兵,保国安民,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作战大小数百次,所向披靡。可就这么一位为国为民付出鲜血和汗水的大英雄,其最终却是被宵小之徒秦桧等人诬陷,被捕入狱并处以死刑。

如今社会这种例子也比比皆是。

安绍华是个爱管“闲事儿”乐于助人的热心人年,他路遇被歹徒打伤的捻线厂职工王滨杰,立即把他送到市第一人民医院救治。王滨杰因伤势严重变成了植物人,他的家人把好心救人的安绍华误认为打人凶手,将他告上法庭,接受公安机关调查近五年。

2006年3月,98岁的刘老太太在马路上倒地受伤,被两名中学生送到医院。随后,双方发生纠纷。老太称,是两名学生将她撞倒在地的,将其告上法庭索赔11万余元。法院一审驳回其请求,二审却裁定2学生监护人赔偿4万元。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现在!我说!

付出不一定有回报!

初三:王翔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说明文
6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