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鱼1200字以上

瑶鱼

1200字以上 初二 记叙文

我在一个叫温州的海边小城长大,对这儿的各类小食真当是熟悉不过,不过,温州这地界确乎是有点小,所谓的佳肴尽都是些拿不上台面的零碎,真正能拿得出手的真没有几个。

不过小城,也有小城的小食魅力,尤其是沿海的小城。

温州地理沿海,所以海鲜、河鲜比起其他城市到可以算是五花八门,小到虾米,大到鱼翅,无一不是温州人餐桌上的一道“珍宝”,今天,我以一个我偏爱的特产——“王鱼”作为第一章。

王鱼,在温州本地成为“瑶鱼”,在网络上搜索时,是无法搜到多少东西的,毕竟这只是温州这小城难得的一个特产。王鱼的品尝时间一般在六月上旬,端午之前,此时的王鱼已有了大量的鱼子,且进入大量繁殖期,所以到处都有捕捉王鱼的渔船,到市场上很容易寻到,且做法极其简单,只需将王鱼切成段(注意无需切片,但也不要整条投入)放入啤酒中加上姜片,然后倒入高压锅中用文火炖之就行了,在快出锅的时候投入辣椒、花椒继续炖大约3分钟左右,一盆王鱼就可以端上餐桌了。如此的一道佳肴,又怎么不会被好吃的温州人纳入菜谱中呢?

王鱼肉质鲜美,用筷子挑开王鱼那层黑白灰相间的皮时。你就可以看到那花白的鱼肉,此时你就可以把一块鱼肉从鱼的骨头上挑下来了,沾一下盆中的汤汁,涮一涮,吹一下,轻轻地放入嘴中,小心汤汁会流出来哦!接下来就是舌头味蕾的福利了,鱼肉的鲜美加上啤酒畅爽再加上一点微微的辛辣,你会有种升入天堂的感觉。

不过真正爱吃,真正会吃王鱼的温州人对王鱼的肉质鲜美都是放在一旁的,对于他们来说,瑶鱼真正好吃,耐吃的地方在于瑶鱼的鱼子。之所以品尝瑶鱼的时节在于六月上旬,是因为六月份的瑶鱼子多不说,且子大极大。我吃过最大的一颗瑶鱼子足有我中指指盖那般大。王鱼的子也不像其他鱼那般呈长条状,而是呈团状,一般来说一个鱼子团都有一个乒乓球那么大,里面的鱼子大小参杂不一,而大的几乎有一个婴儿的拳头那么大。

鱼子在烧王鱼的时候,不要一起切掉,应该从鱼身中取出来,另行烧煮,烧好后的王鱼子呈淡淡的金黄色,有一股奇特的香味,整个放入嘴中,用你的上下颚去挤压它,会有一股比鱼子酱更加鲜美万分的味道争先恐后地从那一个个小团团中喷涌而出,这又是一次味蕾的度假,你的大脑会告诉你这是世界上最美味的东西,但不排除它会因为过度鲜美,而过度兴奋而休克哦,所以在吃王鱼子的时候要常备“急速救心丸”。当然,这是玩笑话,不过对于王鱼子鲜美的描述,我幼稚的笔法甚至还不能表达出它的千分之一来。

不过依我个人之意见,王鱼子最好吃的并不是那一颗颗脆爽的鱼子,我最爱的是一颗颗王鱼子之间那一层黏膜。这层黏膜入口柔滑松软,有点像三文鱼的感觉,不过它是熟的,而且比三文鱼更具风味,更具味道,不过这一小段的话都是我个人意见,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不用交版权费的。

王鱼虽然好吃,好做,不过如果你没有起码4次的失败经验,我估摸着你是做不出好吃的王鱼的。而且,对于王鱼还有一句话叫做“出了黄华港的瑶鱼,都不再是瑶鱼,而是王鱼。”意思是说,只有黄华人才能做出好吃的瑶鱼,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我可以证明这句话没有半点的水分,没有掺假,因为,我吃过那么多的王鱼,唯有黄华的瑶鱼才是最好吃的,我曾今去过一个离黄华只有三公里远的一个叫“七里港”的有名海鲜楼去吃这王鱼,可他们烧出来的却真的只是这王鱼,远没有黄华哪怕路边小店烧的瑶鱼好吃。距我老一辈的人说,这还是有典故的,不过,他们却从来没有跟我讲过,所以我也不能在这里跟大家讲出来了,只能说抱歉了,毕竟我不能随便捏造一个传说。如果我下次吃王鱼的时候我会记得问起,并补发上来的。

还有我来告诉大家一个经验之谈,如果大家要去吃王鱼的话,那么应该先点3斤,大概两条来先开一下胃,然后吃一些主食,小菜,在酒局快要结束的时候,再点上大概3斤的王鱼,这样既吃得好又吃得饱,不要一上来就要上个五六斤,这样吃到最后,你会越吃越没有味道。还有当第一盆王鱼吃好了以后,你一定要让店家把那盆汤汁拿下去加上面条,再烧一次,那味道,啧啧啧……另外有一个温馨小提示哦,在吃王鱼的时节,店家会变得很忙,其他各类主食他们一般会没有时间去烧,所以还是安心的吃这些美味的面条吧!

嘲讽莫对“弄斧”人

800字 初一 议论文

班门弄斧的原意是指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中国号称“文明古国”,自古就信奉“姜还是老的辣”,对于“班门弄斧”的人自然是冷眼相看,甚至还要无情嘲讽。然而,倘若我们仔细思量一番,班门弄斧真的就毫无可取之处吗?非也!非也!其实班门弄斧的人也有值得我们肯定和借鉴的地方。

敢到鲁班门前摆弄斧头,需要非凡的勇气,这种勇气就令人肃 然起敬。一个人有了班门弄斧的愿望,就会力愕散习,努力提高本领,这样才会拥有当众献艺的勇气。话说唐初,滕王阁竣工之日,各界名流纷纷前来助兴。宴会开始时,主人命仆人取来文房四宝,请众位宾客撰写文章。在座的文人墨客都不敢贸然接过笔墨。当仆人出于礼貌把笔递给了没什么名气的王勃时,他竟然毫不客气地接过笔,挥毫写作。主人见王勃小小年纪竟如此不知天高地厚,气得愤然离席。而王勃却出手不凡,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佳作《滕王阁序》。由此可见,“狂妄”的弄斧之人,只要有勇气,有真才实学,就要敢于当众把大斧舞巧舞好,一展才能。否则,社会怎么能认识你呢?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其实,位居班门之中的人并不见得每件事都做得完美无缺,他们也有失手的时候。这时候,外人中有些在这些方面超过他们的人能够直言不讳地指出他们的不足,并将其订正,难道这种“班门弄斧”不值得肯定吗?说不定这些人的实力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鲁班”。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初中毕业呆在家中时,经过数千次的精心演算,得出了一个与当时清华大学数学教授完全相反的结论。他写信给这位教授,指出他的错误。一个初中毕业的小子竟敢在“教授”头上动土,这在当时弄得满城风雨,人们纷纷指责华罗庚狂妄自大,然而经过论证,真理站在华罗庚这边。他这把“斧”技高二筹,令“班门”中的人心悦诚服,甘拜下风。

不可否认,到班门弄斧的人中,不乏哗众取宠的卖弄者,但真心请教的也大有人在呀!试想,弄斧者,如能及时得到行家的指点和帮助,岂不可以使这些人早日赶上师傅,成为新一代的“鲁班”了吗?

一位名人曾说过,缺乏理智的传统是会被淘汰的。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对“班门弄斧”者的嘲讽该结束了。江山代有人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只有这样,改革开放才能不断创新,不断取得进步,中国前进的脚步才会加快,历史的车轮才会不停地向前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记叙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