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1200字

《论语》读后感

1200字 高一 读后感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沉淀在一本散发着油墨书香的《论语》之中,任凭他在岁月的风箱里被剥落的斑驳朱漆,任凭他在时间的长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这其中的灵魂所包含的所有美丽文化都以他安详的姿态静静的躺在那泛黄的纸张上。像阳光,播撒我心中知识的种子;像雨露,滋润我向善的灵魂。

读《论语》,本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看好书,写读后感的任务,可看着看着竟在书中发现了一个个灵魂,一个个穿梭于“仁”、“学”、“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灵魂。我还看见了一个“君子坦荡荡”的孔子,一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孔子,一个“刚、毅、木、讷”的孔子,一个“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子,一个“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孔子,一个……

孔子是很讲究学的,在他的《论语》中就有学而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与“思”之间的相辅相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学习态度才会进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其实学习也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诉我们要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地治学:“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学了就要重新再复习一遍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同样的,孔子也是个孝子,大爱存在他的心中,不只是对人民的博爱,还有对长辈们的孝爱。可是如今的人们渐渐地对孝这个字的认识越来越淡薄,原本闪光的字眼逐渐褪色,逝去了原本的光彩,而人也就因此这样坠入了一个他们自认为的美丽却又失重的世界。孔子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句话完全颠覆了平日里人们眼中的孝子形象。也许你以为孝就是听父母的话,帮父母干活,有好吃的就给他吃,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孝,是在心理上的安慰,而不是物质上的丰富;是对得起父母的期望,而不是为了他们的期望而去做一些损害道德的事情;是爱自己,而不是不顾自己的安危让父母担心、忧虑。

在《论语》中有一句话令我深思熟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就是我们班这个小小的集体也会有“姚明”“王羲之”“达芬奇”“宋祖英”“华伦庚”“冰心”等。有的人学习不好,可是篮球却是动若脱兔;有的人体育不好,可是书法却是龙飞凤舞;有的人书法不好,可是绘画却是栩栩如生;有的人绘画不好,可是唱歌却是娓娓动听;有的人唱歌是五音不全,却是满脑子的数学;还有的人对数字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倒是写起作文来便妙笔生花了……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不假啊。每个人的优点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每一个不起眼的普通人都能够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教导我们,使我们更上一层楼。我们要多向我们身边的所谓平凡人学习他们好的一面,就像是置身在一片树丛中的一小株嫩苗,在旁边许多的植物滋养下茁壮成长,并且长成一棵坚韧不拔的大树。树之所以高大,因为有了嫩苗;山之所以伟岸,因为有了石子;海之所以壮阔,因为有了水滴;人之所以闪光,因为有了那些所谓的平凡人!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是中华文明的汇聚,是一位谆谆教导的老师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更是引领我么向上的阶梯。

薄书一本,细读一遍,终生无悔。

生活的强者

500字 六年级 叙事

在人们的心目中,乞丐大多数十分令人讨厌,你在街上走,身后突然伸出一只肮脏的手,向你要钱,一天的好心情都被破坏了,你不给他钱,他还要骂你。

我今天却遇到了一个高贵的乞丐,使一向争强好胜、不服输的我也不得不心服口服.

在新华书店对面,长日坐着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长着长长的胡须,戴着一副老花眼镜,身旁放着许多画,还放着一个装有许多零钱的盒子,里面有一毛的、五毛的、一元的……显然是卖画的。我蹲下看他画。

只见他手上拿着一枝铅笔,在白纸上,勾出了一头猪,今年是猪年嘛!他手腕上下移动,一根根有粗有细,有浓有淡的线条,排着队,在铅笔的指挥下,组成了一只活灵活现的猪,他有挥起布满皱纹的手,刷刷地将猪涂结实,那个乞丐时而皱着眉,手不停的抖动,一会儿,眉头舒展开了,也许难画处ok了吧!他那时的认真劲儿,决不亚于齐白石。大功告成了,那头猪昂着头,翘着尾巴,自豪地叫着,四肢弯曲,踏在杂草上,只差不能动了,围观的群众,忍不住叫好。

我好奇地问:“老爷爷,是谁教你画画的呀?”他笑眯眯地说:“小时侯,家里穷,上不了学,就自己玩画画,现在可派上用场了,你们喜欢,也可以拿几幅去,给我多少钱都可以。”

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一个乞丐,他不像别人那样伸手要钱,不劳而获,他靠自己生活,用自己的本事赚钱,在微弱的灯光下依旧如此,再想想我们,那么多高档用品写出来的字,画出来的画,还不及一支铅笔。

其实,我们应该学习他,他靠自己生存,为自己生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一
读后感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