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后感600字

《围城》读后感

6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印象中,好象有人说:“《围城》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小说!”。对于什么是小说,怎样称得上是小说,我不敢置喙?被誉为现代文学奠基人的卡夫卡,在他的《变形记》开头就是“一天早上,格里高从不安的梦中醒来,发现自已在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小说,原来还可以这样写!

再往深一层想,也许这句许真的说对了,说《围城》是一本小说,倒不如说是一本充满睿智的书更适合。小说,一般都是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思想,可并不是所有的小说都能给人启迪,能让读者省视自已的灵魂。但《围城》就像一面镜子,映出了人性的种种美和丑!“什么都有”,就算不能等同包罗万有,但至少是能反映出人生百态。我真的很惊诧,惊诧于作者有这种洞若观火的本事,对人性的理解,人情百态的观察,细腻和深刻得让人难以致信。

《围城》全都是生活中种种细节,极其普通的琐事,然而正是在这些琐事中,在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中,一个个活生生的生活场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呈现在读者眼前,是那样生动和逼真。文中对当时社会环境的着笔很少,所谓的历史容量,时代风云只是点到为止,一笔带过,我却觉得这正是本书的成功处,因为它不以特定社会下的典型人物为目的,而是反映共同的人性、生活世态。我敢说,象方鸿渐的不学无术,董斜川的附庸风雅,曹元朗的庸俗无聊,褚慎明的欺世盗名,孙柔嘉的胸府心计,鲍小姐的轻浮肤浅,李梅亭的厚颜无耻,高松年的老谋心,这一类人,以前有,今天有,以后还会有;至于“文化沙龙”的无聊,三闾路上的奇闻逸事,学校里的人情世故,上海滩上的稻梁谋,大家庭内的口舌是非,无不这样真实,又这般深刻。

屈原是否有其人

550字 六年级 叙事

屈原是否有其人,是当代学者群中一个敏感的话题.

1991年,在贵州一个民族文化讨论会上,几位日本学者又向中国与会者提出了这个问题,"你们认为屈原真有其人吗?"他们带着几分轻蔑的发难到.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请诸位认定,<离骚><九歌>和<九章>是不是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一位中国学者应声而起。

“这个问题不用问,肯定是。”

“这种文化遗产是否能够由机器人捉笔,或出自外星人之手,甚至是由狂躁的精神病患者即兴写成的呢?

“都不可能。”

“是否由两位以上的诗人分别创作出来的呢?”

“也不可能,应该是出自一个人的手笔。”

“这么说来,诸位已经回答了自己提出来的问题——诗人屈原确有其人。他姓不‘姓张’,姓‘李’,姓‘赵’都可以;他的‘名’‘字’是‘原’是‘平’同样也不打紧;除<史记.屈原系列>外的史籍上还没有他当‘囚徒’‘囚徒’的记录,也不是问题的根本。可以肯定的是,第一,他不是阿一努人(日本最早的原始居民)而是一位生活在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第二,这位诗人为‘地球村’留下了诸位不能、也不敢否定的伟大的诗篇。这些诗篇的价值,肯定超过了贵国家喻户晓的<源氏物语>.我们可以先退让一步说,同意你们中的某些人,提出怀疑屈原没有其人的观点,但中国人有句老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请问,没有一位伟大的诗人,能写出至今还令人类为之自豪的诗篇吗?这位必然要存在过的伟大诗人,便是一些学者至今还在怀疑是否真有其人的‘屈原’。”

这位中国学者心平气和的说完了上面的话。会场顿时寂静下来,寂静有人满怀着自信,也有人面露尴尬。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抒情散文
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