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自在熟悉处1200字

风景自在熟悉处

1200字 初二 散文

年轻人羡慕住在森林公园里的夫妇,觉得他们那里有清新的空气,有大片的杉树何竹林,有幽静的林间小道,有鸟语花香。而那对夫妇却不这样认为,反而羡慕起他们城里人的生活,觉得城市丰富有趣,那是不是因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呢?回答是否定的。其中的原因只是因为那对夫妇没有仔细观察和体会,而年轻人作为旁观者,自有“旁观者”的道理。而那夫妇却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味道。

其实,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在我们熟悉的地方会发现许多亮丽的风景。就拿我以前所就读的小学来说吧!这是一个我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了,她哺育了我整整六年。让我从一个无知的儿童变成了一个多思的少年。对周围的环境也了如指掌。于是有的人会觉得这么一个熟悉的地方,反而会很难发现有什么风景。但我却不这样认为。由于场地的限制,一大清早,你可以发现村里的许多老人都聚集到操场进行晨练。有的再跑步,有的再打太极拳,有的在练书法。直到孩子们陆续来学校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每天早晨这些老人们不是给这所小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吗?

只要你仔细观察和体会,在我们熟悉的地方还会发现许多亮丽的风景。如:在我们家附近的菜市场,每天一大早就可以听见卖东西的叫喊声和人们的讨价声,汇聚成了一道优美的旋律,这也是熟悉地方的风景啊!我们每天从必经的小路上学,道路两旁的房屋和树木,也为这条小路增添了一道风景线,使小路增色不少。

风景自在熟悉处,只要我们去观察,去体会,会有所发现的。

《熟悉之处有美景》

鸟在空中飞,天空是飞行旅途中最熟悉不过的风景;鱼在海底游,海便是它征途中最熟悉不过的风景;蜗牛在地上爬,壳是它形影不离的家,也是它最熟悉不过的风景。

那么,我的风景在哪?每天生活、学习、休息之地有美丽的风景吗?抑或是要我克服路途艰难,跋山涉水去寻找更蓝的天,更清的水,更绿的树,更红的花?不!熟悉的地方有美丽的风景。无需你带着沉重的旅行包,拖着疲劳的身躯,耗费漫长的时间,你只需带上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会发现原来如此熟悉的地方有着最朴实、最简单却又最动人的美丽的风景。

家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但我们不敢说自己认为家也是一道清丽秀美的风景,顶多是一个休息避风的港湾,更甚者当成了借宿的旅馆。如果这样,那你就是一位不合格的旅客和观赏者。或许,在忙碌的工作繁重的学业中冲淡了你对家的记忆和热情,但我们不能不承认每当我们身处异国他乡,家便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难怪乎,昭君出塞,身死茫茫沙海,却也难以忘怀家乡的景致,“环佩空归月夜魂”,不是为我们诠释了美丽的风景就在你熟悉却也最为容易忘却之地的最好证明吗?

可能你身处交通发达,高楼林立的大城市,厌恶了自己周遭的环境,向往农村乡间的田园诗意,那里又你认为美丽的风景;可能你居住于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的乡村,却向往留恋城市的喧嚣繁华灯红酒绿,厌倦一尘不变的简单生活。然而,即使你们真的到了梦想之地,难道真能没有抱怨,发现自己期待的永远是风景?

其实,只要你是个真正懂得赏景的人,哪一刻不能赏到美景?别上演一场到陌生地寻美景却失去了最熟悉的风景的悲剧!“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并不是我们所希望所追求的。岂知,平平淡淡才是真,心中有景赏景用心,哪一处不是景!

熟悉之地——风景这边独好!

风景这边独好

1200字以上 高一 记叙文

多少次从画卷中见到狭长崎岖的山间小路,多少次从影册中看到郁郁葱葱的山林,我为这奇美的山景而陶醉。然而在我的脑海中,那些山景始终是画卷和影册,我却并未亲临过。

今年十一期间,怀着探求的渴望和对山的一片痴情,我和朋友登上了位于北京西北郊的百望山。

沿山路蜿蜒向上,两旁既没有千年的古松,又没有嶙峋的怪石。我以为这是一座顶没有意思的小山,甚至是个土包子,不禁埋怨起朋友的举荐不成功。

朋友却笑着说:是啊。论秀美,百望山没有香山的红艳,论奇伟,百望山又不及妙峰山的险峻。从表面看,他确实是一座土气的毫不起眼的小山。可是我带你来这里,是欣赏他无穷的文化韵味。百望山是一座绿色文化公园,是汇聚各界名家书法的碑林所在地,它所蕴含的文化气息是无可比拟的。

不知不觉间,我们来到了一处碑林。果真,这里的书法有的遒劲,有的隽秀。仔细一看,全是各界名人:有大师齐白石、启功,有伟人毛泽东、周恩来,有文人鲁迅、郭沫若……他们的妙语箴言在警醒着每一位游人。

今天来这里的游人多是家长带了孩子,再有就是一些书法爱好者。他们多是拿着本子在做记录。登山赏书,既锻炼了身体又增长了见识。

时至中午,我们攀到了顶峰,找到了一处树荫坐下来歇脚,顺便吃点东西。

离我们不远处是一家三口,也在吃东西。孩子是个初中生模样,他的父母穿着光艳,打扮入时。在他们面前的地上摆着牛奶、鸡腿等食物。一家三口边吃边谈论着碑文。

忽然,一阵异类的香味扑鼻而入。我抬眼望去,是对面男孩的父亲点燃了香烟。

“爸,不是写着‘禁止吸烟’吗?”是男孩有些不满的声音。

“又没人看见。现在正是中午,没有管理人员。”得意写在了中年男子的脸上。

“那也不应该吸呀!”男孩显然有些愤然。

“走吧,走吧,该下山了。”是中年女子催促的声音。

于是夫妇二人站起身。只有孩子还蹲在地上———他在把食物的包装纸以及垫在屁股底下的报纸统一装在了食品袋里,然后提在手上,才站起身。

“儿子,你提它干嘛?扔在树林里就行,快点扔了。”中年女子的口气显然有些着急。

“放在这里多脏呀!我提着把它放进垃圾桶里。”孩子带着坚定而不可动摇的口吻。

“你这孩子就是不听话,又没人,你扔这里怕什么?干嘛小题大做呀!不是有很多人都扔了吗,真是死心眼,走向社会也得吃亏!”爸爸恨铁不成钢地说。

儿子没有听父母的良言相劝,执着地拎着垃圾袋下山了。

我被眼前这一切惊呆了。男孩的行为俨然成了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四下里望去:随意丢弃的包装袋比比皆是;铺在地上用来垫坐的报纸更是不时映入眼帘;痰迹亦不断出现在视野之中;那些刻在石碑上“××到此一游”的字样也将跟着碑文,跟着大师、伟人、文人“流芳千古”了……

旅游景点是人们生活舞台的延伸,旅游素质则是人们道德素质的自然流露。与其说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喧哗吵闹等是不文明旅游行为,不如说更是习惯成自然的生活陋习。面对这些陋习,我们已有所成就的中年人却早已“触目”而并不“惊心”,让陋习肆意横流。倒是让那些未绽放的花蕾心神不定。在陋习面前,不妥协的人反而成了“另类”,被讥笑为“小题大做”,被视为吃亏的人。

在我手中即将飞出去的面包袋也紧紧地被我纂在了手里,直至遇到了垃圾桶才去了它该去的地方。

下山的路程轻松多了。两侧的树木向游人喷吐着沁人的清新。也偶见三五只快乐的小松鼠蹦来窜去。回眼望去,碑林时幻时隐,仿佛我们的到来也更增添了它的文化气息,因而更显别致了!

我对朋友说:“感谢你呀,这次游山没白来!”朋友说:“不愧是一座文化气息十足的百望山吧!”我深深地点了点头。百望山不仅有文化韵味,它更有蓬勃的朝气,有文明的守护神!

百望山——风景这边独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散文
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