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拜金要不得》有感_1200字1000字

读《拜金要不得》有感_1200字

1000字 高三 读后感

“拜金有什么不好吗?”这个问题是我读过这篇文章后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以为他和我以前思考过的一个问题很像,或者说是有一些联系。“信仰”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有啥好处吗?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就知道信仰这个东西存在,耶稣啦、耶和华啦、上帝啦等一帮乱七八糟的神一般的存在我也知道,原意是耶“稣”的“稣”字但是费了很大的劲才记住的,进而记住了耶稣和耶稣为代表的一众诸神。

我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标准无神论者,认为人就是世界上最高级的生灵,神只不过是人们臆想出来的,并坚信这是真理,对那些把自己当成二级生灵的信仰者嗤之以鼻。但那是很久以前的时候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我开始思考一些以前从未思考的问题。

那些有信仰的人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吗?那些被我们当成二级生灵的人们过的比我们差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们和我们相比不但不比我们差,甚至反而更好!

所以,我就要问了:为什么?

难道没有信仰是一件不对的事吗?难道信仰真能使人变得更好吗?

读过这篇文章,再结合我以前的一些思考,我想我大致整明白了一些。实际上我一直都处于一个误区,认为信仰就是相信世界上有比人类更高级、无所不能的存在。并相信他可以掌握人类的命运,所以只要信奉他,让他高兴,他就会改变你的命运,让你未来变得更好。而这种思想给我的感觉就是“人”一下子变成了任意摆弄的玩偶,地位感一下子降到了最低,就好像我们看地上的蚂蚁那种感觉,所以我对信仰一向是极度排斥,并总是对那些有信仰的人感觉怪怪的。

可是现在我发现我真是大错特错了,作者对拜金的理解很透彻,说白了就是现实主义者,而信仰这个很难理解的名词翻译翻译也就是——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者相信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有意义,而现实主义者相信物质生活才是一切的基础,他们的区别,仅仅是各自所相信的东西不同而已。

浪漫主义者对一切看得很透也什么都知道,但是他们在选择接受的同时也在心中保留了一份希望,相信世界上不是只有这些,而是有更多他们看不见的美好,并相信他迟早会出现,而这份相信,便是信仰。

现实主义者同样对一切看得很透,甚至更透,只不过不同的是,他们相信,现实世界是需要自己去打拼,打拼出属于自己的美好。可是,这样的相信,反射在世界上的却是像骨头一样硬梆梆的。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活着的时候是有血有肉的,可当一切都过去后,只剩下一副骨头架子。

“拜金要不的”,我想这个题目也该翻译翻译,作者的意思,应该是:

“人啊,活在世界上,别太现实了,浪漫一点。”

高三:林语随笔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忘情水_700字

700字 高三 读后感

“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曾几何时,我觉得爱情也可以讲究“天道酬勤。”天真地认为: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追寻,总有穿透浮华世界一生情的那颗心。

“默然回首情已远,身不由己在天边。”曾几何时,我觉得爱情也同样讲究“人命由己。”傻气地认为:只要有百倍的真心去付出,总会等来倾世绝情双宿飞的那一天。

正如歌词中说写的那样“最伤最痛是后悔”有人说这是慧极必伤,我确认为只有这样的青春才有意义,人生少年谁无狂?青春固然宝贵,可若一潭死水般又有什么意义?青春应该是昂扬着活力,迸发着激情的。无所顾虑得去追寻一个人,毫不保留的去爱一个人,即使失败了,流泪了,心碎了,至少曾经追寻过,爱过。明知道每一步都在悬崖边缘,却更清楚自己的心,步步相随,爱只有真心真意。

“如果你不曾心碎,你不会懂的我伤悲。”闭上眼睛,回想过去:清晰地记得夕阳残照下那抹恬静的笑容和温柔的倩影,不神圣,也不高大,却永久的占据了我心灵的四季。

“给我一杯忘情水,换我一夜不流泪。”睁开被泪水浸满的双眼,她,早已不在眼前,只有那一杯凄凉的酒水,一干而尽。让他尘封失去的记忆吧!

“给我一杯忘情水,换我一不悲伤。”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伊人。可若是那两情不能相悦,一起只有痛苦,何不放开手?取一杯忘情水,让过去成为童话,换来彼此一生不悲伤?

“就算我会喝醉,就算我会心碎,不会看见我流泪。”爱到尽头,什么都不曾留下。唯独那一杯杯苦涩的酒水,去记住那些轻狂岁月里的无奈与悲伤;去经那颗早已冰冷的碎心。没有谁会看到滴滴眼泪里的不甘与落寞,没有谁会看到杯杯酒水正浸透凄凉的梦。

请记得,你,不会看见我流泪……

高三:王哲魁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读后感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