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你为什么不说话?1200字

父亲,你为什么不说话?

1200字 六年级 叙事

上中学的时候,放学回来,被一算命先生缠住。说我鼻直口方,天庭饱满,将来必有成就之类。年轻人怎经得起如此夸大,便停下听他摆布。记得算命先生说:父在母先亡,说我命里克父云云。回家便告诉了父亲。父亲淡淡一笑,我看到他笑的显出一丝勉强。

父亲是善良的人,做人厚道,与人处宁愿自己吃亏,邻里没有人不说父亲是个好人的。父亲平日话不多的,但他也很风趣,爱开玩笑的,脸上总挂着和善的笑容。父亲儿女心很重,家务活在多,他的工作在累,从不让我们伸手做家务。父亲没文化,他唯一的希望是我们都成为文化人。他常给我们讲得只一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父亲的命运是坎坷的。父亲出过二次工伤,都是从四五米高的脚手架上甩了下来。那时我们儿女尚小,当得知消息,都吓得只会哭。在医院抢救,母亲不让我们去看,让我们安心读书,她把悲伤留给自己。当父亲好转了,我们才去医院看了一次。那时父亲在病床上躺着,看我们来了,脸上依旧是那慈爱的笑容。临走,他让我们把所有送他的水果、灌头之类全带回家,说他不能吃。回到家中,母亲才告诉我们:是你父亲舍不得吃。儿女们后来知道,是你放心不下儿女,才从鬼门关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父亲退休后,家境已经不错,儿女们都工作了。但父亲闲不下来,他做起了个体流动滩。那天下着雨,父亲背着一整包衣物,回来的途中倒下了,但他坚持着不知怎么走回家中。等把父亲送到医院,父亲才微微挣开眼睛,轻声对我说:“眼睛发胀,头好痛。”我拉着父亲的手告诉他“你闭上眼,医生已经在治疗。没关系的”。CT做下来了,是脑出血,这是父亲第一次中风,我也接到了第一个病危通知书。尽管病危,我相信父亲一定能挺过来,因为父亲是山,山是坚强的,山是压不倒的。那时哥哥在外地工作,日夜陪护自然我一人承担。医生说:病人很痛。我听到父亲轻声哼痛。医生说:病人会烦燥不安,可我看见父亲虽然疼痛难忍却总显得那么安祥。医生说:危险期要一个月左右,可能有后遗症,可能站不起来了。于是我每天按摩和帮助活动父亲的胳膊和双腿。父亲终于又坚强地活过来,病情也有了好转,可以吃东西了。那天我激动的从上千米远的饭店端来一只甲鱼,怕汤水洒泼了,我双手捧着盆子地走到病床。端到父亲面前,我的胳膊已经麻木。父亲坐起来,连汤都喝完了。第二天,妈妈对我说:父亲不吃甲鱼的,看你端得那么辛苦,才吃下去的。父亲终于好了,父亲也终于站了起来,像往常一样可以活动。

可几年后,父亲终于第二次中风,再也没醒过来。看着父亲安睡的样子,见他脸上胡须很长,可能好几天没刮了,我便买来剃刀,把父亲脸上的胡须刮得干干净净。这也是我最后能为父亲做的。

父亲走了,那样突然,那样安祥。可留给我的却有一个永远的心痛。母亲告诉我:他是想你呀,你怎么这么多天不回来看看。是的,当时自己在事业上遭遇最大的波折,没时间也不愿意把痛苦的脸带给父母看,所以足有一个月没回来看望。母亲说:父亲早晚都会在阳台看很久,见不到你,回到屋中只是叹气。父亲从不拜佛的,母亲信佛,以前就从九华行宫请来开过光的菩萨供在家中,知道我的遭遇,父亲便每天下脆,叩三首,把头叩在地上能听到响声,然后上香。他唯一的乞求是盼望儿子平安呀。那天早晨,就是上香后感觉不舒服,然后便倒在了床上,永远没有在醒来。

父亲啊,你想儿子了,为什么不打电话叫我一声。父亲啊,是儿子不好,命中果然克你呀。父亲啊,你为什么不说话?

烛光的感动

900字 高一 写人

“快乐是你们的,我什麽也没有。”曾老师微笑着说。也许,快乐是我们的,然而高三的枯燥,高三的残酷,似乎并不允许我们快乐。但因为有了曾老师,我们的心满怀淡淡的愉悦,正如曾老师所说“你们的心,应该是愉悦的”。可是老师,您为什麽说自己什麽也没有呢?後来,我才明白,原来曾老师的快乐已化成脸上最真诚、最温暖的笑容送给了他的学生。

事实上,曾速老师的确很爱笑。语文课上,因为有了他那浑厚的嗓音和淡淡的笑容,枯燥的语文变得引人入胜;下课的铃声传来,他的笑容又给热闹的课堂增添了一份春意。那份笑容饱含着天真,那麽亲切,又让人感动。时间在他的额头上刻下了岁月的痕迹,在他的鬓角留下了些许银丝,但老师的心仍如孩童般天真、纯净。

因为这份笑容,曾老师便有了几分可爱的孩子气,有了几分颇吸引人的幽默。下课後的讲台前,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曾老师会因想不起某句诗词而频繁地眨眼蹙眉,并不时用课本轻拍前额,直到问题得到解决,笑容便又重新挂起。当和学生的意见不谋而合时,便会得意地轻呼“英雄所见略同”,或蹦出一句“OK”!顿时,讲台成了一个笑意盎然的舞台。

在曾老师的语文课上,我们是一群饥饿的孩子,贪婪地享受着老师带来的精神食粮。而可爱的曾老师,总在引申课外知识後,用这样一句话结尾:“噢,不好意思,又讲多了!”随即,便是一个腼腆的微笑。我们用最灿烂的笑容告诉他,“老师,您讲的我们永远不嫌多,您讲的,我们都爱听!”

曾老师很爱思考,而且总是用智慧的火花将我们的思维点亮。课上的曾老师喜欢用诗歌点评生活中的事物,喜欢用成语概括生活中的点滴——这,正是他教给我们的探索语文魅力的工具。每天,看着曾老师在黑板上满怀激情地写下那些充满力度的字眼时,我知道,老师是年轻的,他有一颗炽热的心!

而这位有着炽热之心的育树人,又是儒雅的,风度翩跹的,宛如一株淡雅的兰花。每一节语文课,每谈论完一个问题,曾老师都不忘提醒他的学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要实践这句话,也许很难,但曾老师和我们都努力地践行着。同学们都说“曾老师就是一块温润的玉”。是的,这颗玉晶莹剔透,毫无淩人的气势,总是那麽朴实圆润、安祥平和。

偶而,曾老师会有点儿怀旧。我常想,他的心房该装满了我的学兄学姐。因为,他常会翻出学生赠与的洋溢着祝福与感激的卡片、短信,然後细细品味,也毫不吝啬地与我们分享。这时的老师,是那样的幸福,那样的满足。

我知道,每一个老师都是令人感动的,这次,我又被曾老师的可爱的深深地感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叙事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