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亮着600字

灯亮着

600字 高一

我抬头看着天花板,上方一片光亮。在发愣中,我猛然意识到——灯亮着,一束耀眼的白光刺入我的眼睛。

忽然,它给予了我启示,打开了思想的闸门。灯亮着,对,确实它在亮着,一些灵感在我脑海中闪过,无疑,它是及时的。

灯,只要给予它生命的活力与源泉,它,便亮着,不断为我们献出光和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它的一种多么明确的诠释。

巴金老师一生笔耕不辍,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著作,许许多多的精神食粮,比如“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等,一直到逝世,还要握着手中的笔不肯放开。巴金老人,这是一盏多么辉煌的灯啊!他无私地将光和热——文学作品献出来,来填补我们内心的黑暗与无知,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他在生前是一盏执着的灯,为了他热爱的人民和人民对他的赞美而燃烧着,更加辉煌、热烈。

随着他的远去,这盏灯会因此而泯灭吗?不,绝不会!因为他留下了灯的火种,对光明的向往。

其实,信念也是种灯,它是一个人做事情与活下去的支撑力量,像灯那样照亮你的胸膛,温暖你的心灵。巴金老人,不正也有股信念吗?

因此,他没有被困难打倒,而是以信念作盾,克服人生中的一切困难。只要信念还在,灯,还亮着,他就不会放弃。

总之,灯亮着。我们要好好利用生命这盏有限的微亮的灯,来创造更加光明的灯源,做出有意义的事。我们在心中也要燃起信念的灯火,驱逐外来的冰寒。

请给予我一点温度,灯会燃烧的更旺——因为它亮着。

让我尽情的燃烧吧,灯会更加的明亮——因为它亮着。

帮我点燃我的灯火,它会给予更多的贡献——只要它还亮着。

长亭送别读后感

1000字 读后感

问世间情为何物

中华经典是一只车轮,时光是它的圆面,情感是它的骨架,正义是它的轴心。在历史的车道上,它滚滚向前,跳过欺骗的深沟,越过仇恨的高坎。在远方,它看见另一只倒伏的车轮,那就是懂它的人们,经典之所以传世,经久不衰。靠的就是懂它的人们。

——题记

桃花流水,一时多少爱恨情仇;岁月无情,折煞多少有情人!我手中执着《长亭送别》,顿生一番感叹。

《长亭送别》这折戏,刻画一位重情的少女---崔莺莺。她的执着,她的忠贞,令无数读者为之惊叹。在她眼里,功名利禄只不过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她天真地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张生离开后,她“松了金钏”、“减了玉肌”,只是“昏昏沉沉的睡”,独自拭去“重重叠叠的泪”……这样痴情的少女,自然打动了许多人,也包括我。但是,她留给我更多的是对于爱情的思考。

她是追求真爱还是精神空虚?作为相国的女儿,她从小锦衣玉食,衣食无忧。但物质生活满足的人,精神生活往往是空虚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要开始追求爱情来满足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因此,她的爱是仅仅是对异性生活的向往。

她的爱是无私还是自私?一个贵族小姐,久居深宅大院,对百姓疾苦全然不知;而张生家境贫寒,需考取功名支撑门户。她却为满足私欲,不支持丈夫事业,要他陪伴自己。让自己爱的人放弃事业,这样的爱既不会幸福,也是十分自私的。

她对张生的爱足够信任吗?张生临走之时,她说“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这话是她发自内心的心声。她虽怕分离,但更怕张生中状元后,对她始乱终弃,追求更美丽的女人……也许这是一个女人的本性,但我认为这是崔莺莺狭隘的一面,对于自己爱过的男人如此不信任,这样的担心自然有些累,与其这样,何必在一起。

幸福的感觉可能是一瞬间产生的,但要想守护住幸福,却需要一生。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人可以没有刻骨铭心、轰轰烈烈的爱情,对于男人来说他们更不可能为爱沦陷,放弃自己的事业。一份真挚的爱情,或许并不需要多么美丽,只要有了彼此的爱与信任,平平淡淡的爱情也是难能可贵的。

一个女人绝不愿意嫁给一个没有追求的男人,所以,作为女人要明白,暂时的分别只是为了更长久的团聚,暂时的痛苦只是为了未来的幸福,所以作为一位贤妻良母,不可过于注重霸占丈夫的身心,而应放手,让丈夫干一番大事业。

为了爱情而不要事业的男人是可悲的,为了爱情而一味苛求丈夫的女人是可怜的,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才会拥有最美丽的人生!

如果你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人,中华经典就是那么一个天然质朴的地方,可以让你如同挑着扁担坐在落霞里那般从从容容,可以让你如同坐在屋前品茗般慢条斯理。所以,为了充实自己,读中华经典吧!为了发扬中华文明,读中华经典吧!

呼吸着,静默着,品味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一
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