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微言轻1200字以上

人微言轻

1200字以上 初三 散文

那一个晴好的春日,和朋友去踏青。一路走来,山似眉峰聚,水是眼波横,盈盈的绿意漾动在山麓水湄,也施施然地融在了心间。

走着走着,我们额上都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便在溪边小憩一下。溪边的草丛中,杂着许多粉红间着纯白的野花。每一朵都非常小,不过小指头大小,它是由许多更小的谷状花瓣团成一簇,给人的感觉是纤细、清雅而俏丽。如此微小、柔弱而常见的花,却如此的耐看,尽管它常常被人所忽视。

这平凡、美丽却被人忽视的花有多少?如同无数辛劳一生却默默无闻的平凡而美丽的生命,满腹心香只自知。时空的长河里,该漂浮多少这样或含苞、或吐蕊却因其渺小,而被漠视被忽略甚至被践踏的生命之花、智慧之花?

想起了卞和献宝的故事。春秋时,楚人卞和得璞于荆山,两次献给楚王。厉王与武王皆以为是石,先后砍去了卞和的两只脚。后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璞哭于荆山下乃至泣血。文王甚奇,命玉工剖石,果然得玉,即命名为“和氏璧”。有人说,这个故事昭示了发现真理坚持真理是多么艰难。可我却想到,假如卞和的身份不是一个普通百姓,而是相玉、琢玉的名匠或是世家子弟、王公大臣,厉王与武王该会相信他的话了吧?也许马上就“使玉人理其璞”而不是“使玉人相之”了吧?正由于其人微,故而其言轻,他的智慧、他的识见不为人所看重,他的判断、他的话语不为人所信服。可是世界上有多少个卞和呀?又有多少和氏璧不为人识呀?谁能说得清?

人微言轻,在历史的浮尘里湮没了多少壮美的传奇?在专制的律法里埋藏了几多屈辱与辛酸?在畸形的社会里黯淡了多少女子的青春与才华?有多少或雄浑或清雅的乐曲刚刚奏响便已沉寂?有多少古朴或是明丽的诗篇尚未付梓便已散轶?有多少比金子还宝贵的真知灼见不曾传播开来,有多少巧夺天工的稀世奇珍被贱卖被毁坏?有多少灵验无比的奇方妙药白白殉葬?有多少馨香无涯的技艺日渐消亡?

像云雀掠过天空,清脆的鸣声在风中消散;像苍鹰掠过丛林,带起的风声只惊落几片树叶;像银鱼划过水面,发亮的波痕瞬即平复……无数普通人的智慧、平凡生命里焕发的美丽与我们擦肩而过,消散于风中了无痕迹。人微言轻,底层的人们何时曾掌握对这个世界的话语权?而当某些人取得话语的霸权时,他们也就跳出了底层,不再卑微。

但我仍然固执地认为:每一个普通人的智慧,平民世界里闪烁的微光,不会是没有价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先哲的思想是一朵朵闪光的浪花。然而每一朵大的浪花是由无数的小浪花小水滴所组成。这无数的小浪花便是无数平凡人脑海中闪现的素朴而深刻的真理,关于劳作,关于生活,关于智慧和爱。

有风掠过双肩,我深吸一口气,仰起头来。头上那片苍穹碧蓝浩瀚,有如无垠之海,何等坦荡,何等高远而神秘!我的心中豁然开朗:若说“人微”,什么样的人最卑微?在造物主面前,人人都是卑微的。在茫茫宇宙间,不要说人,连地球都渺小如一粒微尘。在滚滚红尘里,又是谁定的价值标准,以什么来划分尊卑?财富、权力、品味、道德、知识和技能?谁高贵、谁渺小?只能说,我们都不完美,但我们都很骄傲。每个阶层有每个阶层的缺憾,但每个阶层也有每个阶层的智慧,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独一无二,不可重塑。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人生而平等。

史铁生说过:“每一个音符中都有全部乐曲的律动,每一个浪的涌落都携带了水的亘古欲望,每一个人的灵魂都牵系着无限存在的消息。”那么,是不是每一滴微弱的泪水都折射人类的痛苦?是不是每一声正义的呐喊都是人类的良心?

那么,我们就无须慨叹“人微言轻”,直言,敢言,便是胜利,便是高贵。是的,只要存在,就要盛开,卑微地又是骄傲地盛开,绽放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花,智慧之花。

人心之“小”

1200字 初二 议论文

两位同学发生了争吵,差点到了动手的地步。事后问其何故,回答出人意料:只因为一个气球!

此间情景我不必多言,以免显得无聊。我也不想评论当德国13岁的男孩纠正美国航天局的错误时,中国学生还在为些什么事情忙得天昏地暗。这事却突然让我想起一种更为可悲的东西——人心之“小”!

争吵想必是“心小”最为“恰当”的表现了吧?既没有仇恨那么深刻,又不像嫉妒那么卑微。更重要的是,它同时在两颗“小心”之间上演,它可以在细菌大小的琐事中滋生,它能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展示人性的丑恶!

记得那次我和家人争吵后,毅然在漆黑夜幕里跑到大街上,硬生生地和路灯对峙了俩小时。当时恐怕只剩下满腔的怨气甚至怒火了罢!我是个善于幻想的人,那两个小时大脑也没闲着——幻想着如何以超人的力量报复他们!直到我听到路边一家人的争吵声,听到那夫妻二人互骂的不堪入耳的污言秽语,突然间竟觉得好笑了。——想来人是最好的演员了,那些连鹦鹉听了都厌恶的言语,猴子看了都发笑的动作,我们却演绎得精彩绝伦,自己却全然不知。这大概是由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我们太“入戏”了!但是,当理性的思维被一时的冲动压抑时,谁又能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审视自己的丑行呢?——那时那地,我却终于能作为“旁观者”看待自己刚刚经历的争吵了,那豁然开朗的心情至今还记忆犹新。

就是因为人心太“小”了,所以本来就不大的那块“理性阵地”最容易被感性从大脑皮层中抹杀,而当这种感性占据了大部分的脑神经之后,争吵的发展趋势可就不那么乐观了!

在理性的每一次丧失中,人心都在不停地变小,变窄。

人类狭窄心胸的较量换来了沉痛的代价——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浪费感情……可怕的是,他们还要把争吵的负面影响带到工作中去,带到创造中去,带到审美观念中去。试想,一个美术家因为和老婆吵了一架,就把厌恶的目光投向每一幅女人画像上;一个音乐家被母亲数落了一顿,就把收藏室中所有歌颂母爱的CD全部销毁……天哪!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可这样的事情正在发生!

林黛玉因为“心小”,一幅羞花闭月却常伴泪雨愁颜;周公瑾因为“心小”,满腔才华智谋却用于钩心斗角。可惜!可悲!而创造了人类的普罗米修斯也难免宙斯的敌视。看来连那些英明的神祗都难以逃脱七情六欲的操纵,又何况人类呢?——怪不得人们宁愿在佛像面前诅咒某人下场如何如何悲惨,也不肯许愿让自己的心变得“大”一些!

难道真的没有什么能让我们的心“大”起来吗?

有!——还得靠我们自己!

中国古代的圣贤们就很注重“小人”与“君子”之分,他们认为只有君子才拥有过人的胸怀和度量。所以他们不断向这个目标奋进。期间也出了不少所谓的“君子”——你若对这些“君子”顶礼膜拜,我建议你先考虑考虑这“君子”的“纯度”是多少。比如:孔子!

当然,还没到去佛门圣地找“君子”的地步。我们从古人身上至少学到了一点:我们虽不能做到绝对的“君子”,但只要我们朝这个方向发展就是好的。于是我们学会了成长。在每一次争吵过后,当感性占优势的时候学着用理性来镇压。在每一次成长的过程中拓宽心灵的领域,给几百年后的人类树立一个好榜样!

不管怎么说,人类的进化不应该只在形体上吧?——几千年来都没有把那颗跳动的心进化得大一点么?真不敢想象我们的先辈多么愚蠢!——更不敢想象我们的后辈是否也会这样说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散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