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山中700字

乐在山中

700字 初三 书信

这确是一片乐土。

天晴得像一张蓝纸,几片薄薄的白云,像被阳光晒化了似的,随风缓缓浮游着。山上全是野花。这山并不是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它安安静静,像记忆里的一篇古典恬静的散文,像躲在僻静闺房里的纤纤少女。

我仰天长叹:“这是哪儿?”

苍天中一束声音穿过像丝绸一样的云朵:“孩子,此乃文学之归宿。”

哦,文学,就是那个蒹葭苍苍之中的少女,潇湘楼中的神秘佳人,参差荇菜中的伊人。她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一眸一笑间透露的优雅直痒进我的心窝。

于是,我在四季的轮回里,岁月的车辙中寻觅她的足迹。

文学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我们从德国人笔中读到了刚毅,从法国人笔中读到了浪漫,从韩国人笔中读到了唯美,从中国人笔中读到了仁与博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一种精神的永恒。

找到了,文学在每一个古老的国度里,爱琴海有她的笑声,巴特农神庙有她的足迹……

文学是真实的。跟着余秋雨先生走完苦旅时,我才发现,竟有人为了几个铜板卖掉了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王道士成了中华民族的罪人,莫高窟成了中国永远的痛。这样的历史很容易忘记,就像人们很容易忘记两个强盗在圆明园中所做的事,但是文学记住了。她告诉人们辉煌的背后总有辛酸,痛苦的过去曾是繁华。

找到了,文学在时光的缝隙中,岁月的转弯处,年华的风尘里……

文学,在历史的车轮下被宠幸千万次,也被辗扎了千万次。康乾盛世的一道圣旨将文人打入了监狱,始皇帝更是天下一,焚书尽。书是没了,人也死了,焚书坑儒,却也无法阻止儒学贯穿后代,无法扼杀文学对文化的传承!君王们想得到的却怎么也难以到手,最终得到的却是“暴君”之名。

找到了,文学在春秋交际的石板上落泪,而后又在夏冬的独木桥上露出胜利的微笑。

太阳下山了。黄昏,用着它轻捷的步子,悄悄地,从山的那边垂下。山上的小花在视野中一点点的消失。暮色越发浓了,慢慢,天空像乌鸦一样的黑了。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

45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读过许多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其中,最令我陶醉而沉迷的,便是这《荷塘月色》了。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我的眼前立时就有了这样一幅画面:这月下的荷塘静如隔世,风轻花香,吸引着诗人的光顾,同样也吸引着我的目光。细细观来,宽阔的荷塘中亭亭玉立着些沉睡的荷花、荷叶,我仿佛看到,月光柔和地铺在花上、叶上,哪怕是最中央的花蕊,月光也慷慨地洒下她的怜爱,整个荷塘好似笼罩着轻纱,在梦中沉睡。空气中,淡淡的花香,夹杂着薄薄的雾气,真是个人间仙境啊!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也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上……”花儿受叶儿滋养,叶儿被流水洗涤,一切的生命源于这水,这脉脉的水,这清澈的水,这细密密的水,而水却被荷叶朦朦胧胧地盖住了,使叶子更清更晶了。

伴着这清香的荷塘,我深深地体会到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对美的向往,对宁静平淡生活的憧憬和对家乡那种江南水乡的无限回忆与怀恋。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书信
700字
栏目热门